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史学的"实录"一词,始见汉代扬雄《法言·重黎》。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复引此词。自班固之后,"实录"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叙史及议史中广为出现。不过,"实录"一词虽始见于汉代,然而"实录"思想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有其形成的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作出讨论。一扬雄《法言·重黎》谈及司马迁时有文:"太史迁,曰: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曰:"然自刘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1,(6):95
"走狗"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本意指"猎犬",如《晏子春秋》中有"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的句子。其后,迟至西汉,词义开始出现变化。《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有句云:"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此处"走狗"意为"驰逐、驱狗出猎"。而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平安时期《陈书》写卷,【注文1】可供校正今本之用。例如标点本《陈书》卷二〇《韩子高传》: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注文2】"子高"一句,《陈书》写卷作:"子高自信安泉岭会军于建安。""会军"一词属于军事用语,如《梁书·萧颖达传》:"高祖围郢城,颖达会军于汉口。"【注文3】标点本《陈书》在"安泉岭"下加专名线,《陈书》写卷实作"信安泉岭"。当以写本为是,应于"信安"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的董仲舒不过是专治《春秋》的纯儒,而这一认识在《汉书》中发生了变化。我们看到在武帝朝并未被过于重视的《春秋》纯儒董仲舒,随着汉代政治形势及学术倾向的变化,至元帝时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武帝时期。至刘向时董仲舒始被鼓吹为对武帝朝政治有重大影响的儒宗。班固接受了刘向的说法,并为使得董仲舒符合两汉的儒宗标准而刻意通过种种手段提高了他在武帝朝的政治参与度,于是董仲舒从《史记》的纯儒一变而为《汉书》中"于世有益"的儒宗。  相似文献   

5.
文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含义也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献的内涵在不断充实,外延也更为宽泛。文献原指典籍与宿贤。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1979年版《辞海》释文献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1999年版《辞海》对文献一词又有了新的诠释,称"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为文献。如:龟甲兽骨、缣帛  相似文献   

6.
刘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家,是西汉后期著名的经学大师。关于他对《春秋》学的研治,班固《汉书》说他早年即受汉宣帝之命,习《谷梁传》,并始终持《谷梁》义;桓谭《新论》则说他同儿子刘歆一样,“尤珍重《左氏》”。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刘子政左氏说》,提出“不应信《汉书》,疑《新论》”,又从刘向著述中抽绎出《左传》事义数十条,以证《左传》为刘向所宗。章氏的观点失之偏颇,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人们更倾向于接受《汉书》的说法。但刘向到底在哪些方面受到《谷梁传》的影响,自来语焉不详。本文欲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闻名于"五四"时期、享誉华夏的重庆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字碧柳),以创作《婉容词》、《两父子》、《护国岩词》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受到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等名人志士的高度赞  相似文献   

8.
刘向是西汉学术谱系的建构者、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奠基人。刘向父子在校理、编纂皇家藏书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学术理路与校勘原则,影响后世达两千年之久。本文以西汉今古文经学之争为宏观视野,以《别录》、《七略》、《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具体视角,探讨刘向文献编纂思想的基本脉络与主要原则,指出集萃百家、弘扬儒学、经世致用、以史为鉴是其主要宗旨;"合于六经、阐释义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虎贲"一词始见于《尚书》的《牧誓》、《立政》篇,指军中猛士尤其是周王的近身卫士。西汉平帝时更名宿卫的期门军为虎贲,为后世所沿袭。目前已知的商周金文中并无"虎贲"一词,但有"虎臣"与之相类。虎臣一词又见于《尚书·顾命》及《诗经》的《常武》、《泮水》篇。伪孔传以为虎臣即虎贲氏;郑笺称《常武》之虎臣乃一职官,《泮水》之虎臣泛指威武如虎的武将。有学者认为虎贲由虎臣分化而来,乃虎臣之一种。1窃以为虎臣当即虎贲,名称变换而已。  相似文献   

10.
《太平御览·咎徵部》所引"史记"之不见于司马迁《史记》者,论者谓其来源大抵有二:其一为《纪年》之误;其二谓"史记"自为一书。通过考察刘向《洪范五行传论》及《汉书·五行志》,可知《御览》所引的这些并非出自《太史公书》的"史记",可能来源于《洪范五行传论》,其本附着于《洪范五行传论》中五行、五事、皇极各条之下。故而,这些"史记"既非《太平御览》误引,亦非自为一书。而《咎徵部》之外所引的"史记",或与《洪范五行传论》有关,或为《史记》佚文,或为《史记》注文。  相似文献   

11.
自宋代以来,《汉书》所载元王诗多被人目为《鲁诗》,但其证据存在诸多疑点。因此,考察《元王诗》的归属是进一步地弄清汉代《诗经》传承版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元王诗》被看作《鲁诗》的过程出发,具体分析了《元王诗》非《鲁诗》的原因,并比对了刘向《诗》学观点与楚元王封地附近的汉代《诗》简,从而最终判定《元王诗》是汉代《诗经》传授中的独立一支,刘向所习主要是《元王诗》而非《鲁诗》。所以从刘向《诗》学中辑考的鲁诗也非《鲁诗》。  相似文献   

12.
《尚书·尧典》中"庸违"一词当释为共工之名。其理由有三:一,庸违即康回,《楚辞》中记载"康回冯怒",与历史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相吻合。二,远古时期,江淮荆楚之地的庸人,即"庸违"名称在后裔中的直接遗存。三,从上下文语境而言,"庸违"释为共工之名,文从字顺,意义明了。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最早由西汉刘向所编定。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6年),在刘向主持下开展整理宫廷内藏书的活动,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  相似文献   

14.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玄学家们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也是魏晋时期玄学文论通用的方法之一。"辩名析理"一词出自郭象《庄子注.天下》篇,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由冯友兰在其《新原道》一书《玄学》一章中正式提出。对各种经典的注释方法数不胜数,也往往依各家各派之不同思想,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我们今天把中国历史上对经典  相似文献   

15.
正我曾经写过《中国"货币"一词的初史》,刊登于《中国钱币》2016年第五期。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属于货币性质的名称很多,如币、货、金、银、珠、玉、钱、刀、龟、贝、泉……等等。"货币"也是名称之一,不过出现的时间比较迟,不是在先秦。《汉书·食货志(上)》说:"《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16.
正"关照",顾名思义,关心照顾的意思。如巴金《寒夜》十九:"这两年要不是靠钟先生关照,恐怕早就站不住了。"而在明清时期,"关照"则主要指出入关口的证明文书。如《清会典事例·户部八八·关税禁令一》:"出口时,守口员弁验明关照税单,加戳挂号放行。"不过,这还得从"天下第一雄关"  相似文献   

17.
正最早出现"皇帝"一词,是在战国时期的《尚书·吕刑》中,在这本上古时代的《书》里,曾两次出现"皇帝"一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虽然孔传注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王先谦《孔传参正》等书中对上文中"皇帝"一词解释不一,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皇帝"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庄子·齐物论》也曾有"皇帝"一词出现:"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里的"皇帝"是指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  相似文献   

19.
刘华 《文献》2002,(1):285-287
"闭门造车"从古人创造这一词汇开始,至今有多种解释和含义,而且已成了贬意词,如1995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精编成语词典》和1987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均把"闭门造车"解释为:"原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  相似文献   

20.
《新序》、《说苑》中有近十条材料基本情节相似,但行文上各有侧重因而主题不同,形成"同题异类"。这些同题材料的运用,表现了刘向"以类相从"的体例规则和从《新序》至《说苑》渐趋凸显的主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