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杞,唐德宗建中二年至四年任宰相,为政期间,天下怨声载道,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被贬之后,天下大快。独独德宗对其念念不忘,认为卢杞"忠清强介"。于贞元元年(785年)多次为卢杞求官,并一再替其辩解。这一现象对于以猜忌著称的德宗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究其原因在于建中年间特殊的社会政治状况造就了卢杞,而敏感自尊的德宗更容易接受卢杞的言行方式,使卢杞成为建中年间德宗在政事堂中的代言人,当然卢杞自身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花芳 《神州》2011,(26):187
中国古典舞身韵不同于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泛指具有传统古朴风格,表现古代题材的舞蹈。而中国古典舞身韵则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之上对人体"身韵"的强调。"身韵",即是对人体的形体和神韵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形、神、劲、律。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告身     
最近几年,在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好几件唐代的"告身"。新疆出土的"汜德达告身",《文物》1975年8期已有专文作了论述;"张无价告身",也已在《文物》1975年第7期中作了初步介绍。今年第十期《文物》  相似文献   

4.
盉铭前段为乞立誓称公命,后段"报厥誓"为递解前誓。其核心在强调遵从公命用事,不敢"自谟",可与铭末因"对(遂)公命"而作器相呼应。经对比金文"身"字文例,动词施与"身",例于"身"字前加领格词,此铭"鞭身"当断开,不连读,其后读作"身笰(敝)传(转)出(黜)",故所设惩罚措施为受鞭,并身败而废弃其职。铭中"出"字,可对比大河口墓地M1017所出尚盂铭文"出"字得以论定。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真正的美人似乎都善舞。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美女们个人综合修养的具体体现。中国的舞蹈讲究"身韵"。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形、神、劲、律。只有形、神、劲、律的高度协调与融合,达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才能演绎出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舞蹈,才能让艺术之花长久绽放。  相似文献   

6.
卢杞,其丑无比,面色发蓝,位居首辅,却一门心思妒贤嫉能。三年宰相,差点就葬送了大唐王朝!  相似文献   

7.
正"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身毒即今印度,《史记》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汉书》云:"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印度与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商旅往来,起于今四川成都,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总长超过二千公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認爲郭店簡《老子》與今本第13章"驚"字相當之字,當從白於藍說釋爲"",從文義看,此字應讀爲"榮"。"寵辱若榮"與"貴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寵"字應從前人之說理解爲動詞。老子主張像常人寵榮那樣寵辱,像貴身那樣貴大患;"得之若榮,失之若榮"的意思是"得‘爲下’若得榮,失‘爲下’若失榮",這兩句是對"寵辱若榮"的解釋。大概由於較早流傳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榮",就被後人誤讀成了音近的"驚",導致了對此章文義的嚴重誤解,老子的正面主張被很多人解釋成了對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陈》第32号简"悳连"进行了重新考释,认为"悳连"当读为"輚辇",指服务于军事活动的运输工具。简文中供"輚辇"役使的"白徒",为获罪没身服劳役的罪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堪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是传统士人无不趋之若鹜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起点  相似文献   

11.
如果纯以"个人恩怨"计,冯玉祥对我来说,可谓是"既仇又亲",而田纪云对我来说,则是"情深未报",故而为此文。人世间往往都会有一些非常巧合的事情。以我而论,原本是一个普通一兵,但在身世上竟会与国、共两党的位均高至副委员长的大人物同时有着血与情的切不断的关系。如国民党的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是我的姑表舅,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按民间的说法是:"姑表亲辈  相似文献   

12.
正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2006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师徒口传身授、师徒传承,这才形  相似文献   

13.
笔儿寻根记     
在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有一个热闹非凡的王国。这个王国的家庭成员可不简单,全都学识渊博,有橡皮弟弟、铅笔妹妹、尺子姐姐、毛笔爷爷……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天天过得很开心。可是,有一天王国里却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穿着一件厚厚的透明"衣裳",头戴一顶黑"帽子",身  相似文献   

14.
在传世的白釉褐彩坛中,有些坛身铭文书"潞安府",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实地调查,认为"潞安府"坛的生产时间为嘉靖至天启间,生产地点在今壶关县程村。  相似文献   

15.
蚯蚓的考验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里有一条特别大的蚯蚓,阳阳是最兴奋的一个,他急冲冲地来到我面前:"方老师,花坛里有一条好大的蚯蚓,你快去看呀!"不知为什么,从小见着蚯蚓就有说不出的"厌恶",瞧它那脏兮兮、肉鼓鼓的身  相似文献   

16.
沁阳市文保中心的文物库房内,保存着一册明代朱载堉编撰流传下来的曲谱《工尺谱》,该书是以"师徒口传身授",用工尺谱记谱写法手抄的曲谱,是明代朱载堉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版本、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08,(7):38-45
二月梅花,暗香袭人三月樱花,浪漫情怀四月牡丹,富贵江南五月荷花,红颜斗士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盛开在张曼玉"旗袍加身"的曼妙身段里;东湖的"花样年华",盛开在东湖景区的各大花卉植物园里。  相似文献   

18.
据《史记》卷一一三《大宛列传》和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均记述,张骞判断"邛西"有往"身毒国"的通路,与"大夏"联系"道便近"。于是汉武帝派遣使者"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这是汉代交通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所谓"邛西"、"西夷西",是民族构成复杂的地区。"间出西夷西"的交通行为,也是边疆史与民族史研究者应予特别关注的。向家坝库区考古发掘获得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汉代"邛西"、"西夷西"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文化形势。屏山福延镇斑竹林M1汉代画象石棺墓出土陶俑造型有可能与"僰僮"有关,可以看作有关汉武帝"西夷西"道路探索这一学术主题的珍贵的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史料记载,阿保机时代辽地建有四楼。对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此四楼之"楼",并非是汉语意义上的"楼"。本文论证,阿保机时代辽地出现汉式建筑四楼,完全具备条件,并认定辽上京开皇殿前身的明王楼即西楼,金铃阁即东楼。同时还对南楼、北楼的所在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20.
对比同时期出土医学文献与传世医书的相关内容,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承瘕""肠""身之不用""大伏蜡■蛕""过与恶伤"等数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作为病名,兼表病位与症状;"承"为承接义,"承瘕"即后世"心承伏梁"病;"肠"指胃肠;"身之不用"指偏枯、身偏不用病;"大伏蜡■蛕"为同属腹中病的病症群,■为蛟的记音字,伏、蜡、■蛕均言腹中寄生虫病;"过""恶伤",均为面部难愈之创伤,"过伤"可对应后世的瘑疮,"恶"指迁延难愈的恶疮;应包含砭刺不当所造成的误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