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窃权达20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失败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于京师,人心称快。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但受到籍没的处置。籍没,也就是抄家,将全部家产充公。据说,东厂、西厂在抄严嵩的家时,有过一本账,后来印咸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积20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2,(11):44-44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窃权达20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失败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于京师,人心称快。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但受到籍没的处置。籍没,也就是抄家,将全部家产充公。据说,东厂、西厂在抄严嵩的家时,有过一本账,后来印咸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积20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严嵩之死     
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明·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四载:“嵩死时寄食墓舍,不能有棺椁,亦无吊者。”寥寥数语,向后人勾勒出,明朝嘉靖皇帝的一代权臣严嵩死时的凄凉景象。遍查嘉靖以来的正史和野史传说,均无严嵩死后葬于何地的记载,严嵩墓也成为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4.
黄益飞 《北方文物》2023,(3):103-112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上摆放神主的内壝实际上也是三层为突破口,顺利实现了圜丘改制,与嘉靖初年大礼议事件中的明世宗通过暴力压制实现礼制改革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明世宗在政治上的成熟。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最终方案由明世宗钦定,明世宗对圜丘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达到了以礼服人的效果,同时也通过圜丘尺寸所反映的数理思想凸显了皇权至上。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是明世宗加强皇权的缩影和见证,客观上也对明清国家郊祭祀典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小华,名龙文,字含章,小华其号也,明嘉靖时人。罗尝依附严嵩、世蕃父子,为宾客。世蕃为邹应龙所劾,戍雷州,罗以罪从之;世蕃又为林润所劾,罗因常与诽谤时政,皆被捕,以有“负险不臣之志”  相似文献   

6.
长兴孔庙保存有明世宗朱厚!(1522—1566在位)亲撰的《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碑》《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碑》及《圣谕碑》,三碑反映了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这一重大事件,三碑背后有着"大礼议"、明世宗礼制改革等复杂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马军 《文史春秋》2010,(6):39-44
<正>杨继盛,号椒山,为明代著名的谏臣。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生于河北容城(今河北徐水容城镇),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因弹劾奸相严嵩被下狱杀害。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在内江市西郊翔龙山下的原资圣寺遗址上,发现了张大千先生补书的赵贞吉诗碑。这碑长宽均约二米,形体完好,字迹清晰。碑文如下: 一声何处牧歌来,万户千门此处开。识得此中真实义,不知那地有安排。大明隆庆二年三月吉日,赐进士出身、南京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大州赵贞吉题。大中华民国十年,岁在辛酉十月,住持果真重建,大千居士爰补书。赵贞吉为明代理学家,字孟静,号大洲,(碑文作州)内江县人。明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年)进士,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年)为户部右侍郎,曾两次因忤权臣严嵩贬官和罢官。明世宗死穆宗即位后,受到严嵩排挤打击的旧臣,得以重新起用。赵贞吉于隆庆元年(一五六七年)复官,初为经筵讲官,继擢南京礼部尚  相似文献   

9.
略知明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海瑞与严嵩忠奸斗争的故事。而奸相严嵩与廉吏张却有着师生关系而不为人所知。严嵩,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因善于谄媚皇帝,官拜英武殿大学士,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师。入阁并擢首辅后,揽权贪贿,残害忠良,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张何许人也?因何成为严嵩的老师?为何张又和奸相严嵩形成强烈的反差,成为明朝著名廉吏呢?张(1461—1518),字仲,别号泾川,广西平南县城西厢一里(今平南镇)人,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元及明,张氏家族八代连中科甲,其中进士二人,解元(举人第一名)一人,举人十人。平南民间至…  相似文献   

10.
微博历史     
正嘉靖九年(1530),严嵩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岳飞庙旁写了一首词,这首词不仅词意慷慨,书法亦秀丽可观。然而,对这首词绝字美、斥奸臣泣忠良的感人之作,人们实在不愿意相信是奸贼严嵩为岳飞所作,于是有人便偷梁换柱,将碑文上"严嵩"之名刮去,代之以明代的另一位学问大家文徵明。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谓明后严嵩时期,是指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革职后到明亡之间的一段时间。所谓史学生态,则包括国家的史学行为和民间的史学行为两个方面。严嵩作为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近年来为之翻案辩解的人日渐增多,哪一个应该是真实的严嵩形象,考查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分析后严嵩时期的史学生态,无论国家的史学行为还是私人的野史稗乘,都对严嵩的形象都有或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严嵩,就不能不追问和分析后严嵩时代的史学文本背后的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既要意识到徐阶、王世贞等对严嵩负面形象建构的影响,也要意识到艾南英等竭力为严嵩开脱者与严嵩的乡谊关系,结合思考,庶几可以接近真实的严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夏言渡河词碑位于获嘉县南17.5公里的亢村镇亢西村口。碑圆首、龟座。高3.2、宽1.25、厚0.66米。夏言书随驾渡河日进呈词一首。9行,169字,行书,字体大三寸许。夏言(1482——1548年),字公瑾,明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为谏官,十五年任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为辅首执政。十八年(己亥)正月晋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二十年被严嵩排挤罢官,二十四年原职起用,二十七年被奸臣严嵩所害。著有《圣驾渡黄河记》、《桂洲集》、《南宫奏稿》等。  相似文献   

13.
明嘉靖四十四年(152年),权奸严嵩终于失败倒台,其子严世蕃斩于京师,人心称快,大家都拥到行刑处观看,并举杯饮酒,相互庆贺,那是一次很解恨的场面。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但受到籍没的处置,全部家产充公。据说,皇帝为此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籍没,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叫抄家。文革初期,那些造反派,红卫兵小将,曾经干过这种不体面的事情,应该是记忆犹新的。但封建社会中作为政府行为的淹没,我们读《红楼梦》中查抄宁国府一回时,稍可感觉一二。还可想象那如狼似虎的锦衣尉,杀气腾腾地破门入户的情景。 整个宁国府被封锁起来,…  相似文献   

14.
明史研究的又一新成果──曹国庆同志近著《严嵩年谱》出版嘉靖朝(1522─1566)是有明一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严嵩在嘉靖朝长期身居要职,尤其是他入阁后20余年中,任首辅大学士竟有15年之久。任相时间之长.君臣之相得,权势之显赫,影响之深远,嘉靖朝仅...  相似文献   

15.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3-63
近日有人以“秉承江西民意”为名,撰文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严嵩翻案。该文题为《老严嵩与仙女湖》,本来是说江西某地的仙女湖景色如何,却拐弯抹角由仙女湖扯到严嵩家乡的万年石桥,说为修这座石桥,当年严嵩曾拿出白银二万余两,造福乡梓。接下来文章又写道:为了这座石桥,“家乡人是怀念他(按指严嵩)的,感戴他曾造福乡梓的恩德。”杂文家牧惠就此尖锐质问:按照这种逻辑,若干年后,“福建会不会有人(或找人)替赖昌星翻案?”文章指出,关于严嵩是个什么人的问题,历史早已有定论,“江西老百姓”决不会没有这点常识。以“秉承江…  相似文献   

16.
徐昕 《文物》1997,(10)
沈镰,字纯甫,别号青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卒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今江苏)知县,因忤御史,嘉靖二十二年调茌平(今山东)县邑,后入锦衣卫经历。沈鍊为人刚直,痛恨由于严嵩的贪鄙奸恶,导致蒙古俺答的入侵。他于嘉靖三十年上疏,痛斥严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赌鬻官,法恩结客。”疏中历指严嵩纳将帅之贿,受诸王愧遗,揽吏部之权,索抚按之岁例,阴制谏官,妒贤嫉能,纵子受财,运  相似文献   

17.
一、杨继盛的诗文稿墨迹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生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五月十七日。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为严嵩所陷害被杀,年四十岁。他是嘉靖丁未进士,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迁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当时俺答入侵大同,时大将  相似文献   

18.
显陵明楼     
吴晓 《江汉考古》2000,(4):96-96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松林山上的显陵是我国明代(1368年-1644年)18座皇帝陵墓的其中一座,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6年,系明世宗朱厚熄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与其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19.
张敏元 《文史天地》2009,(12):34-36
嘉靖帝朱厚熜(1507—1566)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4岁登基,到60岁去世,在位45年。此人崇尚奢侈,嗜好刑戮,暴虐不仁,喜怒无常,昏庸无能,好色无比;长期痴迷炼丹修斋,日求长生不老,竟然二十余年不视朝,致使奸臣严嵩父子专权跋扈,  相似文献   

20.
戚氏牌坊,包括"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这两座牌坊是明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蓬莱修建。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在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地域民俗等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