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军 《文史精华》2006,(4):56-60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在他的故乡圣地尼克坦(亦称作和平乡), 建立了一所实践他教育理念的印度国际大学。于是,这个小小的乡村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之乡”。在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有一个唯一的外国学术机构,那就是中国学院,是在中国官方与民间热心人士支持下建成的。泰戈尔为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帕慕克的一贯主题。在这之上,则是深陷这一漩涡的个人命运10月12日,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曾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帕慕克"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相似文献   

3.
傅宁军 《世界》2007,(2):64-66
中国人对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了解,是从阅读泰戈尔的诗开始的。这些流传甚广的泰戈尔诗集,最早直接从孟加拉文翻译的,是新中国第一位孟加拉语翻译家石真。她曾与她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吴晓铃教授一起,去泰戈尔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留学。我们在北京访问石真教授,她已八旬高龄,举足有些迟缓,可是提到印度,她脸上仍浮起了少女般的纯真微笑。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但中国作家却成为遗忘的角落。去年中国诗人北岛在获提名与大奖失之交臂后,今年在中华大地上大有要敲开诺尔文学奖大门之势,继1月份传出提名台湾作家李敖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之后,4月10日在美国成立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团,又起草并通过了致巴金的邀请函和致敬信,恳请巴金接受参加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邀请。顿时,中国文化巨匠巴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疑惑 4月24日,江苏著名作家赵本夫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他打开一看,原来是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是印度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他的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其中包涵的人生哲理和启示,则是他的诗作最主要的特征。在泰戈尔众多作品中,《飞鸟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诗集之一。他写出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其内容包罗万象,从事物中也抒发出许多哲理性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泰戈尔诗歌中富有哲理的美学思想的系统性入手,深入探讨他对诗歌的审美风格以及在诗歌审美风格形成中体现的哲理性的美学思想。在探讨其诗歌美学思想的同时,本文还对泰戈尔的哲学思想以及《飞鸟集》中一些哲理观点,做出了系统与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泰戈尔访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泰戈尔应邀访华,宣扬东方价值观,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豪,作家、社会活动家,有“诗哲”的美誉。徐志摩(1895-1931),二、三十年代最出色的新诗作者。这两位不同国籍、年龄悬殊的诗人,怎么会成为忘年交呢?共同的艺业,是泰戈尔老人和青年徐志摩产生如父子般友谊的基础。泰戈尔是五四以后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最多(达300余种)。他曾两次到过中国,结交了好几位文坛好友,其中结交最早,感情最深的当数徐志摩。而徐志摩对泰戈尔更是敬如天人。自1928年至1930年,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任教。他生…  相似文献   

8.
1994年12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歇尔·耶思普玛基把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这是继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此项世界大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徽村。爱媛县在日本四大岛之一的四国岛上,与日本最大岛本州岛隔徽户内海相望。大徽为被森林峡谷包裹的村庄。大江健三郎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5岁才离开这里。大做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森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森林成为他许多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要闻速递     
《神州》2014,(13):6-9
<正>《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去世,享年87岁。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等。行销全  相似文献   

10.
钟兆云 《百年潮》2002,(4):75-77
1924年底,正在日本讲学的辜鸿铭,应台湾实业家、宗弟辜显荣之邀,辗转来到台湾讲学。辜鸿铭是清末民初享誉世界的文化怪杰、语言大师。作为西方人尊崇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1913年与泰戈尔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此为中国第一人),尔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专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其祖父辜龙池与辜显荣的祖父辜安平为亲兄弟,同出  相似文献   

11.
印度伟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1861—1941),被世人称为诗圣、诗哲。曾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园丁》、《拾果》、《新月》、《吉坛迦俐》等著名诗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诗集多赞颂大自然,他创立大学,亦授课于森林之中。当甘地宣布对英国不合作时,他即参加,并把自己的称号勋章还给英印政府。他的为人是严正而富有正义感的。泰戈尔的思想和诗集,当时对我国文坛影响很大,有很多文人学者崇拜泰戈尔。如当时北大出身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冰心(谢婉莹)女士以及徐志摩先生为中心的新月派、受泰戈尔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相京 《文史天地》2009,(11):24-26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是东方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诗集《飞鸟集》《新月集》等词藻优美,脍炙人口。郑振铎曾评论说:“泰戈尔诚然是一个印度的爱国主义诗人。如果一场灾难把一切都毁了,泰戈尔的爱国诗歌能拯救世界。”而阎锡山则是一著名的军阀政客,从辛亥革命担任山西督军开始,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是民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封疆大吏。令人称奇的是,阎锡山这个大军阀与泰戈尔这位大诗人曾有过一段相谈甚欢的“亲密接触”,值得后人玩味。  相似文献   

13.
高峰 《环球人物》2012,(28):81-82
日前,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能够让用汉语创作的作家得到挑剔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青睐,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功不可没。在莫言得奖之前,他就已经把好几位中国作家送上国际文学的领奖台——姜戎、苏童和毕飞宇都是凭着他的译本,先后获得了曼氏亚洲文学奖。在将中国当代小说推荐给世界这方面,葛浩文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一、“先生实为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也” 按照当时西方人的评价,辜鸿铭是与泰戈尔相提并论的东方文化的“圣哲”代言人,是深受爱戴的中国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杨天石 《百年潮》2003,(8):72-74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文豪,社会活动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和小说。他的作品,表现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印度人民的悲惨生活,谴责封建种性制度,提倡人类之爱与和平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很高的艺术成就。1924年4月12日,应蔡元培、梁启超等人之邀,访问中国。至5月29日离华,历时48天。泰戈尔的中国之行既受到热烈的欢迎,也遭到猛烈的“围攻”。资料显示,“围攻”的组织者是当时的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现存陈独秀致吴稚晖函云: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摘取了桂冠。他的获奖,使得多家博彩公司及一批自以为是的预测者大跌眼镜。一个歌者获得如此耀眼的荣誉,对于那些声名煊赫的作家说来,心中也许是颇为不平的。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者,又一次弄出个让世界可以充分议论的大"意外"来,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  相似文献   

17.
卜红 《中国土族》2006,(2):49-50
“泛神论”本是指流行于16—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种哲学学说。泰戈尔和郭沫若,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各自不同的民族环境,对泛神论的取向向度有着很大的不同,郭沫若早期文学思想尽管深受泰戈尔的影响,但“泛神论”在泰戈尔来说是他的宇宙观,而在郭沫若则是一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沈琴 《文史博览》2006,(4):55-55
1913年.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落到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头上。  相似文献   

19.
书与人     
《世界美如斯》《世界美如斯》是捷克著名诗人、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诗人通过一则则故事缅怀他漫长一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作者着墨更多的不是他本人的坎坷身世,而是同他偶然走到一起的人。他们之中既有很有影响的诗人、作家、批评家、戏剧家、艺术家;也有名望不大,但各以其善良心灵或坚强个性使作者感动和怀念的人。如果说有所保留,作者隐去了绝大多数创伤回忆。呈现人间美丽时,老人咽下了独自咀嚼创痛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在20年代被大量翻译成中文,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1881年,年仅20岁的泰戈尔面对英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鸦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罪行而怒发冲冠,他在(婆罗蒂)杂志发表著名论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译(在中国的死亡贸易》,文中说:“英国坐在亚洲最大文明古国的胸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点一滴注入他健全的肌体和灵魂,推着他走向死亡。一个强国向一个弱国出售死亡.出售毁灭,一方获取暴利,另一方损失惨重……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