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幅二战时期的老照片,画面上的车队正沿着一条呈无数“S”状的公路,从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地爬行,从山脚到山顶4公里的路段上密布着24个弯道。照片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直到今天,在介绍滇顷公路甚至介绍云南的书扫杂志上,或者使用“滇顷公路”、“史迪威公路”、“Burma Road(滇顷公路)“、“Stlwell Road(史迪威公路)”为索引在网站上查找,都能看到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2.
"滇国相印"丰富和拓展了早前发现的"滇王之印"与"益州太守章"的价值与意义。"滇国三印"透露出西汉武帝"以滇国之地设置益州郡"之后的滇国、益州郡的重要信息,切中西汉时期"四裔藩国""初郡"等边疆治理的重要问题。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共证西汉王朝对滇王、滇国、益州郡的管辖与设治,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 滇国 (1) 滇国以首都在“滇”而得名《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使臣入“西南夷”地区,“滇王与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可见当时滇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独立王国。何以称之为“滇国”?《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始楚威王时(公元前339至公元前329年),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则滇国境内有滇池。河以称之为滇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滇国境内“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  相似文献   

4.
夜郎王印与滇王印同是西汉"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的产物,但对西汉王朝而言,两枚王印颁赐的政治考虑是有区别的。在夜郎问题研究中,夜郎王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还原夜郎古国历史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判定古夜郎的中心区域、夜郎国首府、传承世系、历代夜郎统治者的墓地位置等,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热潮中,"夜郎"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文化品牌,出现了民间屡屡发现夜郎王印的现象。要判定某些民间发现的夜郎王印的真伪,首先必须对汉代赐边方国印授的形制、质地、印文格式等有所分析。夜郎与滇同于西汉武帝时获赐王印,因而,滇王印应是夜郎王印的很好参照。破解夜郎王印之谜的途径,是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5.
提起“夜郎自大”这句成语,许多贵州人心里都很不舒服,甚至有点忿忿不平。《汉书·西南夷传》载:“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一州王,不知汉广大。”这里明明说的是滇王先发问,夜郎侯不过步其后尘,后来竟给错戴了帽儿,弄成了“夜郎自大”,受贬的竟是夜郎侯而不是滇王。贵州大部曾为古夜郎属地,所以大家觉得贬夜郎就是贬贵州,于是纷纷发出不平之鸣,力辩其诬。也有人说,这句成语的创造者歪曲了滇王和夜郎侯的意思,人家说“汉孰与我大?”不过是不了解情况的诘问,并不等于说“汉没有我大”,还有人说,中…  相似文献   

6.
“夜郎自大”考帅希彭“夜郎自大”实为“滇王自大”。《史记》与《前汉书》同记:“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候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作为问话的是滇王而不是夜郎侯,却被讥为“夜郎自大”,实是张冠李戴,夜郎国主确是活天...  相似文献   

7.
试论贵州地区“石棺葬”的分区与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晋以降,贵州出现一类以天然薄石板营建墓室、形制与川滇地区石棺葬相似的小型石墓,至宋明时尤为流行,迄今仍有孑遗。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人鲍克兰在贵州普定进行仡佬族调查时就注意到这类被当地人称为仡佬坟的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中国钱币》2003,(4):20-25
一、广西府① 铸运京钱缘起清初 ,京局铸造制钱所需铜材主要为从国外尤其是日本进口的洋铜。康熙后期之后 ,因日本限制铜材出口 ,每年需要 44 0万斤铜材铸造制钱的宝泉、宝源两局顿感铜材缺乏。虽然清官府采取了各种变通办法 ,但依然没有解决问题 ,各省纷纷拖欠需本省采办的铜材。恰此时云南铜矿 (滇铜 )又兴盛起来 ,雍正五年 ( 172 7)时 ,产量已达到每年 3 0 0万斤左右。雍正六年 ( 172 8) ,为弥补洋铜之不足 ,清官府将 10 0万斤滇铜运至汉口 ,以备湖南、湖北采买 ,10 0万斤滇铜运至镇江 ,以备江苏采买。雍正七年( 172 9) ,江苏因滇铜成色…  相似文献   

9.
《文史春秋》2014,(11):F0002-F0002
<正>广西共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3个省17个县毗邻,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占中越陆地边境线的75%。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京、彝等民族,属"老、少、边、山、穷"地区,8个边境县(市、区)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自洽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全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5个。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西制定特殊优惠政策,2000年以来实施了3次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新一轮大会  相似文献   

10.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征服滇国,滇王举国降,获授"滇王之印",汉朝在滇国设置官吏和郡县[1]。由此滇国并入汉朝,比同汉朝郡县制度下的诸侯王国。在目前发现的云南石寨山文化(又称滇文化)的诸多墓葬遗址中,都发现了不少来自于汉代中原输入的经济文化因素,体现了武帝以后两汉王朝对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诸多影响。在这些输入性的经济文化因素中,汉朝的货币五铢钱(含王莽钱币)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英旭  董晓京 《文博》2020,(3):62-67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2.
近代道成诗坛著名诗人贝青乔以诗集《咄咄吟》和黔滇游历时所作诗歌获誉最高。本文试图探讨他黔滇游历诗作深得山川之助,内蕴着江山奇气,并揭橥他创作上“独辟蚕丛’’对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南詔王閣羅鳳向西南征服尋傳,威懾驃國,在這個過程中,閣羅鳳"刊木通道,造舟爲梁",首次開通了真正意義上的"滇印道",因而纔有貞元宰相賈耽關於滇印路程的記載。過去因受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獻記載傳聞的影響,以爲這條道路早在漢晉時期就已經存在,反而忽略了閣羅鳳開通"滇緬道"的事迹,這恐怕未必妥當。  相似文献   

14.
<正>响古箐,位于云南省维西县塔城镇北面的一个山沟,里面住着几十户傈僳族村民。箐(qìng),云南话是指树林茂密草木葱茏的峡谷。响古箐这个地方很特殊,不仅草木葱茏、浓荫蔽日,这里的地势也很特别。村民们居住的山脚下,海拔不到2000米;山上,滇金丝猴居住的地方,可上升到海拔4000多米。峡谷中,有几条长  相似文献   

15.
近代道成诗坛著名诗人贝青乔以诗集《咄咄吟》和黔滇游历时所作诗歌获誉最高。本文试图探讨他黔滇游历诗作深得山川之助,内蕴着江山奇气,并揭橥他创作上“独辟蚕丛”对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写下这个题目,我有些犹豫,用高情致远来概括一只猴子,似乎有失遣词的分寸。但在这几年与滇金丝猴的零距离接触中,无论是本人还是护林员,不管是平时说话还是日常做事,大家都是将猴子当做家庭成员对待,没有人觉得自己是高级动物,而滇金丝猴比人低一等。在很多时候,护林员们还将滇金丝猴当做自己的偶像,向它们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管理方法,学习处世之道。特别是大家对"白  相似文献   

17.
“三吴”考     
“三吴”为六朝以来典籍中常见的地区名,可具体指什么地方,长期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历史上大致有五说:《水经注》(北魏时)中的“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通典》、《元和郡国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十道四蕃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义兴郡;《历代地理指掌图》(宋时)指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明时)指苏州(东吴)、润州(中吴)、湖州(西吴)。《辞海》(1989年版)认为《水经注》和《通典》、《元和郡国志》二说较合原意,然亦未作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初考 卢秀璋发表在上海《社会科学》2004年 第三期、第四期(连载)上的文章,根据大量 历史文献,通过对甘、青、川、滇藏区历史 沿革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1、这些地区 的绝大部分,早在秦汉时代就与中央王朝有 了密切的关系,或已经属于中央王朝的管辖 范围;2、在唐代甘、青、川、滇藏区的大部  相似文献   

19.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 川滇、滇缅通道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干道(见下页附图),除了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意义外,其最重要的意义在商业贸易上。本文谨就唐宋时期这一通道上的贸易情况作一考述。 一 川滇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