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李大清将军1916年7月21日出生在黄陂县北部苏区木兰山下塔耳岗乡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李德勤,母亲陈氏。有一姐李英,一妹李小清。 黄陂塔耳与黄安县(现红安县)紧邻。早在大革命时期,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革命前辈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领导革命斗争。在吴光浩、曹学楷、戴季英、戴克敏、徐海东、王鉴、江竹清长期组织发动下,1926年在旋峰寺建立了一个苏维埃农民协会,先后建立了三十个苏维埃政权。苏区人民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挥师北上,功绩映青史。1928— 1929年间,年仅…  相似文献   

2.
何应钦故居     
正民国名人何应钦故居(何家大院),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建于清咸丰元年(1875年),是清末民初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何应钦的出生地。前厅、正厅和厢房是故居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整体曾经在1920年和1930年两次抬高加层,意为节节高升,据说与何应钦的职位变迁相关。目前故居有300余件文物和历史照片,介绍何应钦生平,其  相似文献   

3.
何应钦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应钦(1890—1987),贵州省兴义县(今兴义市)人。他是蒋介石统治中国大陆时的军政核心人物之一,也是国民党军形成、发展及衰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将领。他活了98岁,横跨近代中国的清王朝、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代。特别是在1925年至1949年间,他是中国许多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的重要角色或主角。何应钦从一个被同学讥笑的“乡巴佬”成为标准的日本士官生,他当过黔军混成旅长,替蒋介石创建并执掌过黄埔系,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军政部长及其他许多兼职。抗日战争中兼任过参谋总长,后改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解放战争后期,一度官至行政院长兼国  相似文献   

4.
正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有两次被提议为大夏大学董事长。第一次是由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提议。1933年夏,王伯群与副校长欧元怀等商酌,自己拟辞董事长,推何应钦继任,结果被否定。大家不赞同的理由是两人谁做都一样,当此风雨飘摇之际,任一职与两职都须付诸努力。第二次,提议人是立法院院长孙科。1942年春,王伯群造访立法院院长孙科,声明请他担任大夏大学董事长。孙科强烈主张推何应钦,说无论是贡献度还是影响力,何为最合适人选。结果王伯群不赞成。  相似文献   

5.
何应钦,黄辅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怀念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辅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27年8月,蒋介石突然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离职下野。  相似文献   

7.
正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相似文献   

8.
1942年3月3日,一个身材瘦高,虽然称不上英俊,但却风仪威严的美国人来到重庆。他,就是一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他因作为盟军在中国的最高军事代表,也因与蒋介石、何应钦水火不相容,最终被召回,成了“史迪威事件”中的主角而闻名。  相似文献   

9.
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有一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的关系。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俩有过戏剧般的相逢和敌友转换的微妙关系。1944年12月,当何应钦终因“小委员长”陈诚的排挤,辞掉担任了15年的军政部长,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职时,冈村宁次也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在他的以驮马进攻四川,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之一部约3000余人,分两路侵入贵州。12月2日,日军“无血占领”黔南重镇独山,陪都震动。日方从柳州广播,将拿下贵阳,直捣重庆。蒋介石要何应钦考虑,必要时放弃贵阳,退守乌江上游的鸭池河。…  相似文献   

10.
何应钦.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常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昆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2010年一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何应钦50余岁时,仍身体矫健,爬扶梯一步跨两级,有似中青年人。他对男女关系比较严肃,未闻有什么胡来情事。他喜欢跳舞,跳得还不错。他重视衣着,军装总是笔挺。据说,他每次做军装,往往连做同样衣料的好几套,今天穿这套,明天穿那套,永久保持衣冠楚楚。他的办公室门口站有两个武装卫兵,不是熟悉的部属要进办公室,经常会遭到卫兵的盘问。他的办公室旁有  相似文献   

12.
1907年2月,何应钦、李毓华、李儒清3人同来自全省各县的70个青年,穿上灰蓝色的新制服,成为贵州陆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13.
何应钦曾任国民党军政部长、行政院长等高级职务.在国内外都是较具影响的人物。由于军政事务繁忙等原因,在离乡长达70多年的岁月里仅回乡三次。第一次是1916年,与王文湘结为伉俪不久,回故居泥拜望双亲,但讨了没趣。父母拒绝王文湘由正门入室,理由是何应钦幼年时已经媒妁与郑氏小女订了终身大事,并镌刻“何应钦妻郑氏”在祖母的碑上。第二次是1941年回乡扫墓,并以抗战所需为由,力主从兴义筑一公路,经泥到云南文山,但此路始终未能修成。第三次是1945年初,为在两广反攻日军,陆军总部在兴义召开军事会议,顺道回乡。出席会议的有陆…  相似文献   

14.
1939年桂南会战之后,原来负责广西战事的白崇禧被降级,改由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管理广西军政,第四战区司令部进驻广西柳州。1940年9月,第四战区一分为二,广西方面为第四战区,广东方面则划为第七战区,余汉谋任司令长官。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军政要员何应钦在历史上是名的亲日派,早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初期,就表现出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可是,1935年初,在他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期间,曾遭到过日本人精心策划的两次暗杀。日军何以对何应钦“反目为仇”,又是怎样实施暗杀的呢?  相似文献   

16.
沙平 《文史博览》2007,(8):46-47
1918年,贵州军政界内部发生新旧两派的明争暗斗,这种内部矛盾最终升级导致武装冲突:1920年,作为新派骨干分子之一的黔军第五旅旅长兼贵州省警务处处长何应钦策划并直接指挥了“民九惨案”,捕杀了对立派首领,逼走了督军兼省长刘显世。何应钦原以为从此可以一步登天,成为贵州显要。  相似文献   

17.
历史终究割不断也割裂不开。以包容的胸襟和实事求是的理性,摒弃历史的恩恩怨怨,着眼民族复兴的伟业来臧否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能走近一个真实的何应钦,而且能走近600年来贵州不能忘记的所有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造就了复杂的历史人物,也给历史人物的评价提供了不同的基于时代性需要的标准和参照系。当一个人物成为历史而进入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1939年桂南会战之后,原来负责广西战事的白崇禧被降级,改由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管理广西军政,第四战区司令部进驻广西柳州。1940年9月,第四战区一分为二,广西方面为第四战区,广东方面则划为第七战区,余汉谋任司令长官。  相似文献   

19.
何应钦与黄埔军校初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何应钦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军政人物。他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参谋总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兼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党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要职,可谓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20.
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所以也是毛泽东的大舅哥。 杨开智家学渊源,1914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父亲杨昌济执教于湖南第一、四师范学校,进步青年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到杨家求教、切磋学问,因志趣相投,与他们兄妹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