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蜡染,古人曰“蜡缬”,是中国著名三大印染(蜡缬、绞缬、夹缬)工艺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始至今日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传统工艺和图案纹饰,始终处在不断更新、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但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从目前已掌握的考古发掘出土的蜡染实物资料,和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蜡染的继承发展状况,为研究古代蜡染的产生及继承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证据。现浅论如下:一、西南出土蜡染概述据考古资料报道,迄至目前为止.出土蜡染实物的有四川、贵州、新疆、甘肃等地,共有蜡染织品三十余件。现只就四川、贵州出土的蜡染织品简述…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此文系’97中国贵州国际蜡染联展既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先生的专著《龙凤艺术》。书中“谈染缬”一文说:“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即蜡缬、夹缬和绞缬。”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并被广泛引用。又说:“蜡缬”,就是我们常说的蜡染。查《辞海》1979年版,有“蜡染”古称“蜡缬”的条目。查《辞源》1983年版,既没有“蜡染”一词,也没有“蜡缬”一词。从很多有关历史文献中或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缬、染缬、绞缬、夹缬以及为各种花纹命名的鱼子缬、撮晕缬、玛脑缬、鹿胎缬、醉眼缬等…  相似文献   

3.
<正>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流传至今。蜡染与扎染(绞缬)、镂空印花(夹缬)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属于织染工艺,《礼记》等文献均有记载。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蜡染工艺是用蜡刀点蘸熔蜡描绘花卉或其他图案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涂有蜡汁的织物在浸染时,搓揉导致蜡的不规则龟裂,使颜色在布面呈现特殊的裂纹,着色后去蜡,布面上的蓝底白花、  相似文献   

4.
苍南夹缬     
苍南夹缬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是中国古代夹缬的活态遗存。本文从版式、题材、图案内容、构图特征、表现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苍南地区民间流传的夹缬作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里,“缬”字是指在丝织品物上印染图案花样。绞缬指扎染,蜡缬指蜡染,在今天的西南民间,扎染和蜡染仍在流传。夹缬在唐代极为盛行,敦煌莫高窟唐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但宋代以后逐渐从复色趋向于单色,然后便湮没了。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里,"缬"字是指在丝织品物上印染图案花样.绞缬指扎染,蜡缬指蜡染,在今天的西南民间,扎染和蜡染仍在流传.夹缬在唐代极为盛行,敦煌莫高窟唐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但宋代以后逐新从复色趋向于单色,然后便湮没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失蜡工艺的起源与失蜡铸件的工艺特征>一文的姐妹篇,立足于探究中国古代的失蜡工艺.基于古代文献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作者指出:(1)中国古代的失蜡工艺不同于现代失蜡铸造,是不可能铸造出象曾侯乙尊盘那样繁复透窄或其他枝连交错的青铜器件的;(2)从宋至明清,中国古代的失蜡铸造无论是模料、壳料还是具体的技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有无范缝不能作为青铜器辨伪的有效判据,失蜡铸件有其固有的工艺特征,可以用来鉴别仿制和复制的器物.  相似文献   

8.
密密的点,静静地扎,当一个简单动作重复无数次,双手甚至有了运势有了节奏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场极为精彩的表演,这些手以集体的形式出现时,那便是粉墨登场的一台好戏,. 扎染,古称“绞缬(xié)”,跟蜡缬、夹缬、灰缬一样,都是用“防染”的方式呈现花纹.最初是在丝绸上,后来多以棉布为主.唐代僧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此处的缬指的就是绞缬.大概古今皆如此,比起其他三缬,绞缬更易上手:用线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因此,扎染成为时下最盛行的“蓝染体验”方式,比蜡染、蓝印花布、夹缬都要省时省工,也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涛  白崇斌  齐扬 《文博》2009,(6):412-421
针对当前古代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中存在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原真保护技术的应用问题,通过"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科学化"、 "重点地区古建油饰彩画保存现状调查及历史序列数据库"、 "油饰彩画原真保护材料与技术"等项研究,完成了古代建筑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的科学认知与科学化、规范化研究,研发了古代建筑彩画原位保护修复材料,建立了原位保护修复的技术方法,对提高古建油饰彩画保护与传承的能力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要读懂中国的蜡画,那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从那简单质朴而又妙趣横生的图案中得到艺术的启悟,我们必须重新掌握一种陌生的语言和思维形式,必须以整个的心身投入另一个远离我们时代的世界中去。因为这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而早已失传了千百年的中国古代蜡画艺术,是在中国边远、闭塞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城中幸存下来的。所以,蜡画之于我们既有历史时间上的障碍又有现实空间上的隔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读懂一幅形式上十分简朴的中国民间蜡画,就得要通晓这些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史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史。但是,实际上,在蜡画前止足观赏并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古建彩画的保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装饰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工艺及材料的载体,对彩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从彩画理化性能、传统工艺及材料、保护修复方法等几方面系统地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彩画保护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的研究工作重点将是在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彩画保护修复体系为目标指导下,开展相应保护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彦霖 《东方收藏》2023,(1):137-139
蓝印花布是在唐代兴盛的夹缬、蜡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包括制布、制版、制缸(制染料)、刷浆(草木灰制成的防染浆)、染色、晾干、刮灰等流程。明清两代是灰缬蓝印花布生产和使用的鼎盛时期[1],目前景象保存较完好的蓝印花布亦可追溯到明末。因而,本文选取明清蓝印花布景象,结合当代传承人对蓝印花布的创新实践,从视觉效果出发,初步分析建构蓝印花布景象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失蜡铸造在现代金属成形工艺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Investment Casting);在中国古代铸造工艺中,则称为失蜡法、拨蜡法或出蜡法铸造等。自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了震惊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以来,考  相似文献   

14.
清宫蜡笺纸的研究与复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查阅有关资料和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参照故宫博物院所藏蜡笺纸及传统工艺进行研究,最终采用传统技法完成了该蜡笺纸的仿制,为今后修复蜡笺纸类文物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然而三维动画在传统工艺技术研究领域的运用却鲜有涉及。在对古代传统青铜铸作工艺研究的同时,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客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曾侯乙尊透空蟠螭纹口沿的泥范铸作全过程。它的出现使深奥复杂的古代传统工艺在展示和交流时变得通俗易懂,并可扩展到各个学术阶层,甚至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主要手工艺作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苗族女孩长到七、八岁时,就开始学做蜡染,直到学会自制嫁衣,裙、头帕、围腰等盛装。蜡染,有称“蜡缬”,又称“蜡花”,是一种古老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传统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渊源于古代沿革地理。本文通过对古代地理学体系概念、学科关系及其著述特点的考察分析 ,认为中国古代地理学自形成以来便存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系统 ,并逐步孕育形成了古代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是现今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其中 ,古代历史人文地理与现代历史人文地理 ,古代历史自然地理与现代历史自然地理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青铜器制作自二里头时期就形成了组合块范铸造的工艺传统,与西方古代以失蜡铸造为主的工艺传统明显有别。近年来,失蜡铸造工艺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与早期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料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料灰浆的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料灰浆的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的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料灰浆的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料、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的复配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料灰浆科学性和局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对血料灰浆的研究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