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文超 《神州》2011,(8):37-38
德育实效评价是指重实际、重过程、重效果、重客观的科学化评价、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目前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评价是低效,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德育工作本身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问题。传统德育评价存在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片面、评价内容模糊、评价语言老套、评价方向偏颇等弊端。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针对新时期学生实际,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模式,发挥其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以便客观、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并探索合理、高效的德育管理、评价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并促成学校其他工作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王宏民  吴平 《神州》2011,(6S):25-25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只有站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遵循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廖勋 《神州》2011,(5X):57-58
中职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内容融于学生生活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看得见,做得到;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接,并内化于学生的生活,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和开发德育资源,创建德育工作新方式,实现德育途径生活化;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片面强调机械的灌输论,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罗肖洋 《神州》2011,(8X):76-77
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丰富德育工作搭建多彩的舞台,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创新学生社团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建构德育,强化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军 《攀登》2004,23(4):77-78
信息网络时代,呼唤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要求使其更具时代特色.本文通过对信息网络时代特征的分析,就寻求新的德育模式以及提高学校德育实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永光 《神州》2013,(8):70-71
目前我国德育的实效性普遍低下,主要是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式、功利化等问题,而德育方法的各种偏差又是由主客二分认识论和科学理性崇拜的价值趋向导致的。哲学解释学反对科学理性的统治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解"道德律令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生命价值,产生德育的实效。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理念对处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由于长期套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环节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重知识考查轻实践行为等痼疾依然存在,评价机制的改革仍有待深入。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程及中职学生特殊性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职德育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原则与策略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艳艳  ;励质斌 《神州》2013,(33):266-266
佛教德育思想体系以佛教人生论、人性论、因缘论为理论基础,包含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原则规范;其中,佛教德育目标是其德育内容、德育原则规范的基础与前提。本文通过对佛教德育目标的理论基础、内容、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目标所存在的问题,谈谈佛教德育目标对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海军 《风景名胜》2020,(2):0236-0236
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政治、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至中职美术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中职老师必须注重德育功能的渗透,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通过美术欣赏、绘画创作、实践活动等全面融入德育元素,以此树立学生的三观,调动学生的自主教育积极性,为德育工作不断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温世清 《神州》2012,(9):100-10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荚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不断创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能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德育的科学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职贲,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德育危机的根源在于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世界。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相统一的,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幸福,德育的过程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展开的。因此本文认为,回归现实生活,并辅之以相关的制度变革,是使德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玉香 《神州》2012,(3):56-57
1德育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德育》课,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常识,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了解相关就业与创业的知识。同时。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人也许认为我是在说昏话。真实的新闻是一面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难道假新闻也是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吗? 我要说的正是假新闻也是一面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这是我干新闻工作几十年的体会。这也正是新闻的一个谁也无力改变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莉娜 《神州》2012,(33):172-172
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德育生活化是把理想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德育生活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龙志芳  ;尹学朋 《沧桑》2008,(6):196-197
在政治文明视野下,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与核心在于现代"公民社会"政治主体的"公民意识"的提升和"公民精神"的培育,这就赋予了学校德育新的使命,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其关键是要转变德育理念,转向以人为轴心的理念,并将此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管理学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德育渠道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婷 《黑龙江史志》2007,(10):61-62
本文提出管理学课程因其具有的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而具备了以事说理、真实具体的学生德育功能,将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把教师的理论灌输变为学生的自我实践需求,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一条新的渠道;并对专业课程的德育工作应注意的几点要求做出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陆莉 《南京史志》2023,(31):58-60
<正>让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回归于日常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偏好、价值取向、思维认知方式,使学生在体会生活乐趣、探索人生奥秘、思考生命价值中,领悟德育的内在本质,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在高中教学组织中,想要实现德育生活化,需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回归于现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故此,文章将围绕德育生活化在学校中的实践路径展开以下分析,希望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将德育贯穿于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提升道德水准的热情,是新的时期初中学校的教学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初中学校在各种以德育为内容的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其成果并不突出。本文以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中渗入"微时代"的各种元素的做法为例,为微时代的德育方式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然而,近年来研究生道德滑坡现象时有所闻,更有论者从德育目标定位、德育实施到管理评估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德治”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诸多误区。由此可见,高校德育仍然任重而道远,研究生德育有效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