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夏楠 《旅游纵览》2022,(18):96-98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兴起,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光。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红旗渠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是红旗渠精神的物质载体。本文首先分析红旗渠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和红色旅游发展优势,其次分析红旗渠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创新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在推动红旗渠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也能为红旗渠精神的弘扬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注入鲜活力与持久力。  相似文献   

2.
红旗渠工程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目前的红旗渠研究,宣传性成果多,学术性研究成果少。在宣传方面,红旗渠闻名海内外,在学术性研究方面,红旗渠研究至今仍主要被作为一个地方个案来看待。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客观估价红旗渠工程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史学界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红旗渠工程的学术性研究。其中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史料建设。当然,一些理论问题仍有进一步开掘的余地,如红旗渠建设的必然性与时代性问题等。以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述中很少提到红旗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纯学术的角度看,主流史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今为林州市)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后期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修成的。我参加了修建红旗渠的全过程,在工地上放过炮,除过险,出过力,流过汗。我虽然只为修渠作出了很小的贡献,但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和1966年三条干渠通水时,我分别被评为修建红旗渠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4.
红旗渠从开始修建到现在已将近40年了。我们的“班长”杨贵同志在《红旗渠建设的回顾》一文中,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历史。当时,我在中共林县(今为林州市)县委工作,参与了红旗渠的酝酿、决策和建设的全过程。修渠的10年间,困难重重,所经历的事情很多。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事情已记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可是一个出了名的地方,林县人民战天斗地修建起来的红旗渠则为人们耳熟能详。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民的骄傲,称它为当时中国两个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6.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33年了。中共林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编纂《红旗渠志》,约我写一篇红旗渠建设的回忆录。由于当时我在林县工作,参加了红旗渠工程酝酿、建设的全过程,所以对于此项任务既不好推诿,同时也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构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而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众多英模人物中,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吴祖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人们对吴祖太这个名字已经十分陌生。不过,在电视连续剧《艰难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和《红旗渠》中,担纲红旗渠设计的刘技术员刘光泰、吴技术员吴念祖的光辉形象,还是深深感染了观众。这两个人物的原型正是红旗渠蓝图的绘制者吴祖太。片中特别突出了吴祖太学以报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以极大的热情科学严谨地搞勘测设计,不辱使命,用二十七岁的年轻生命引流了一条人工天河的事迹。  相似文献   

8.
红旗渠建设回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旗渠建设回忆杨贵斗转星移,岁月沧桑,红旗渠自开始建设至今已35年了。这条渠的修建,给林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修建此渠时,我在林县任县委书记,兼任引漳入林筹建委员会主任、红旗渠总指挥部政委,参加了红旗渠酝酿、建设的全过程。现在我就根据...  相似文献   

9.
《红旗渠志》不仅成功地记述了红旗渠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效益 ,突出了特色 ,写活了人物 ,还浓墨重彩地勾画了红旗渠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并进一步叙写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红旗渠工程”。一、从志体角度看《红旗渠志》(一 )《红旗渠志》突出了红旗渠工程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红旗渠志》通过“缺水的苦难”一节 ,反映了林县山穷、地穷、水穷、人穷的地方特点。有民谣“天旱把雨盼 ,雨大冲一片 ,卷走黄沙土 ,留下石头蛋”。全县 98 5万亩耕地仅有 1 2 4万亩水浇地 ,完全靠天收…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游览区建成12年来,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2100多万元,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使红旗渠创业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看着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兴致勃勃地参观红旗渠游览区的照片,我的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也被拉回到红旗渠游览区创建的艰难岁月里。  相似文献   

11.
正1964年以前,红旗渠工程没有经国家计委立项,国家也拿不出资金支援红旗渠建设。县里经济、粮食、物资都很缺乏。林县经济实力这张"荷叶"能不能包住红旗渠这个特大的"粽子"?很多人捏着一把汗。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说:"条件可以边干边创造。如同果子长在树上,伸手摘不着,就不摘了,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不敢革命、不敢斗争的表现。只要跳一跳能够摘到,就要跳起来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把"自力更生,勤俭建渠"确定为红旗渠建设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1968年,红旗渠建设进入了全面发挥效益阶段。在三条干渠建成后,还要在全县修建很多支渠,以实现其直接灌溉的作用。这一工程被称为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 那年10月,红旗渠配套工程正式开工了。听到这一喜讯,我(当时19岁)高兴极了,立即报了名。俺村的任务是修建一千渠十二支渠,要完成1000米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河南林州),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资金、粮食、技术都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历尽艰辛在太行山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10万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10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更造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数十年前。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红旗渠早已全国闻名,而其缔造者杨贵却鲜为人知。因红旗渠而名震一时杨贵,1928年5月28日出生,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相似文献   

15.
从1968年参加工作起,我就一直在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工作。1994年,人民解放军54639、54776部队参加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技术改造工程时,我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因而对这一过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引漳入林工程动工后,中共林县(今为林州市)县委、县人委成立了以刘友明(县商业局局长)任组长,牛占彪(县商业局副局长)、董开元(县生产资料经理部经理)任副组长,王保章、李启学、王顺德为成员的中共林县县委水利建设物资供应领导小组。为了确保工地的物资供应,又在工地成立了红旗渠物资供应股,接受红旗渠工程总指挥部和水利建设物资供应领导小组的双重领导。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这条被100万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民心工程,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以其雄浑、磅薄、壮美、神奇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人。有人赞美它为“人工天河”,有人惊叹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人把它比喻为“地球上的蓝飘带”……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  相似文献   

18.
在《红旗渠志·建渠英模人物与模范单位·人物事迹》里,有一对父子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还有一段文字简介。这对父子就是父亲张运仁和我。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和这两段文字,当年我们父子俩前仆后继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就会油然重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青年洞是红旗渠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197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红旗渠特种纪念邮票,其中一枚就是青年洞。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青年洞题名。几十年来,李先念、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青年洞参观,有的还留下了墨宝。好几位外国元首也在青年洞留下了足迹。此外,每年来林州市旅游的众多中外客人,也无不到青年洞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20.
回望红旗渠     
正红旗渠,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后期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历经十年辛苦,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在太行山腰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今天,我们回望红旗渠,仍然能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身上吸取精神的力量……红旗渠的由来1959年春夏,林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境内的淇、淅、洹、露等大小河流都干涸了,致使已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