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来无事,偶翻漫画剪贴本,重温了《六艺》创刊号上的一幅珍贵老漫画《文坛茶话图》。这幅漫画描绘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名流俊杰群贤毕至,在茶话会上畅所欲言、共商文化事业大计的宏大场面,当年在漫画界、文化界曾风靡一时。笔者在此愿将它公之于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月18日,《纽约邮报》刊登了一幅警察用枪击毙一只黑猩猩的漫画,被一些人认为是暗讽总统奥巴马。漫画为西恩·德洛纳斯所作。漫画中,两名警察站在一只中弹倒地的黑猩猩前面,其中一人举着一支冒着烟的枪,另一人则说:"看来他们不得不另找个人来制定下一份经济刺激方案了。"这幅漫画借用了2月  相似文献   

3.
占晓花 《神州》2011,(7S):155-1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做了调整,其中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更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家都知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教育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对训练学生的想象作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漫画以其形象、生动、幽默的表现手法,看后引人深思,深受学生们的普遍喜欢。因此,将漫画引入写作的方法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孔祥宇  高华英 《百年潮》2012,(10):71-73
这幅作于1928年的漫画从经济、文化、宗教、武力四个方面揭露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行径,意在唤起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从而投入民族解放运动,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解读:《马克思传》的作者戴维·麦克莱伦曾指出,有别于马克思单纯致力于通过世界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来求得解放的思想,列宁领导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1999年作文要求考生观察四幅连环漫画,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详题附后)。从阅卷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在想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思维还缺乏正确性、合理性和目的性。这应引起重视,在今后的作文练习中注意这些方面的训练。一、想像要正确这次中考作文题,近似小学的看图说话,看似很浅,做来却很不易。因为它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所提供的四幅连环漫画上来看,  相似文献   

6.
决死三纵队前哨剧团附:前哨剧团前幕介绍这幅前幕,是原决三纵队政治部刘韵波同志设计的。刘韵波,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平艺专美术系。1938年在长治参军。他以画笔刻刀为武器,运用木刻、壁画、漫画等形式,鞭挞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揭示其必然失败的命运,激励人民...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委智仁勇老师于去年年底给国内著名漫画家缪印堂先生写信,请他为“名家谈作文”专栏赐稿。缪老不久便复信了。他的文章,结合漫画评析所发表的见解,新颖生动,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本刊全文刊发,敬请广大师生赏读。  相似文献   

8.
吴志荣 《百年潮》2013,(8):62-66
解放战争时期,漫画家们画了许多漫画来记录这一波澜壮阔、曲折跌宕的历史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后人在编写漫画资料时,对一些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下面,笔者对其中两幅颇有影响的漫画进行分析说明。第一幅漫画:蔡若虹的《虚伪的和平》(漫画1)  相似文献   

9.
晓蓓 《神州》2011,(1):90-93
漫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如果说建国以来的新闻报道是正史的草稿,那么漫画中所保留下来的社会记忆,就是别样视角下的历史记忆。漫画的创作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文化使命和文脉的延续。在上海举办的《新中国漫画回眸》展览中,漫画家们感慨,被冷落多年的漫画在张乐平先生100周岁诞辰和"三毛"形象诞生75年的时机下,似乎又燃起了一股漫画的热潮。然而,漫画除了形象之外,更是一门幽默的艺术,如今的经典再开发,往往只注重抓了"形象",少了"意思",恰恰是丢了漫画的神。因此,真正能够体现文化内涵的漫画艺术,贵在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0.
张正霞 《百年潮》2014,(2):69-72
正在1928年之前,中国是没有连环漫画的。中国的连环漫画始于上海漫画会骨干人物鲁少飞、叶浅予。鲁少飞有《改造博士》《陶哥儿》。叶浅予以绘制家庭喜剧《王先生》及政治闹剧《小陈留京记》等一批连环漫画,受到漫画界的赞赏和群众的欢迎,为中国漫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路之瑶 《神州》2014,(6):21-21
日本漫画界,以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作为原型而出现的漫画形象层出不穷。《银魂》作为流行于漫画界的热门漫画,其人物设定千姿百态,其内容中更是包含了众多暗喻和调侃。本文依据人物派别和组织简单列举介绍了一些漫画与历史间人物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该漫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我是十年前从一幅油画上开始认识周庄的。这幅画就是美籍华裔、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就是这幅画,把我带进了这个梦幻般的美丽世界,就是这幅画,给了我无限美妙的神奇般的想象。我曾一度被这幅画所描绘的地方所陶醉、所向往。三年之后,我有缘造访了周庄。从此以后,周庄的印象就深深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3.
刘东宇  ;杨可冰 《神州》2013,(32):225-225
我国连载漫画发展至今,经历了风风雨雨,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灰暗时期,国产连载漫画虽然佳作不断,产量也是惊人,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漫画作者的马虎态度和对漫画作品的不重视造成了我国连载漫画问题百出,我们只有正确对待漫画作品,用心去创作,才能改变国产漫画的画面粗糙与内容空洞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国漫走的更远。  相似文献   

14.
孔祥宇 《百年潮》2014,(5):69-73
正漫画1、漫画2描述的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被残酷镇压的情形。漫画1《京汉工人流血记》描述的是参加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遭到残酷镇压,浑身鲜血的形象。漫画2中列强左手举着杀人的剑,右手牵着一条人面兽身的"狗",这条狗身穿军服,头戴军阀帽,手握沾满鲜血的屠刀,目标直指军阀吴佩孚。该漫画不仅揭露了"二七"惨案的罪魁祸  相似文献   

15.
官场麻雀癖     
《文史博览》2010,(1):43-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漫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本刊为此开设了专栏,从百年前的报刊上摘取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百态的漫画,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孙小兵 《神州》2012,(6):359-359
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绘画之风盛行。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考生作画。画作中有的着意表现“深山”,有的着意表现“古寺”。然而,束子房认为这些画作都很平庸,其原园就是不切题,因为最关键的“藏”字并没表现出来。那“藏”该如何表现呢?一考生是这样画的:苍郁的群山,代写语文教育论文中问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就把“深山藏古寺”之“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正抓住了“题眼”,即能集中传达旨趣的关键字——一“藏”。审题审得准、立意立得妙。作文如作画。作画要审题。作文更要审好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漫画     
漫画,是融诙谐、机智、讽刺为一体的绘画艺术,自清末民初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出现在画坛后,迅即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8年抗战期间,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华民族救亡的激发,不仅为抗战漫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且造就了大批漫画作者,其中不乏优秀的漫画家。他们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许多抗战题材的漫画作品。抗战漫画在思想内容上继承和发扬了漫画讽喻时世的传统,更融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时代精神,努力服务于全民抗战的需要。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漫画创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寻漫画艺术发挥社会功用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从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全民抗战的历史给予了极富创造性的形象表达。本文拟对抗战漫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阐释其对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官场麻雀癖     
《湖南文史》2010,(1):43-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漫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本刊为此开设了专栏,从百年前的报刊上摘取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百态的漫画,以飨广大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19.
陈子晴  吴嘉靖 《风景名胜》2021,(1):0204-0204
我国文化漫画产业日渐兴起,世人却逐渐遗忘被岁月洗礼的古村落,若将古村落文旅元素融入漫画中将推出新颖的村落商业模式。本文通过探究我国古村落文旅产业电子漫画的现状,分析电子漫画推动古村落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以佛山市三水区长岐古村为例,提出电子漫画的文化传播对文旅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漫画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的蔡志忠诸子百家漫画系列,这些漫画在中国及东南亚流传甚广。在新加坡,通过漫画传播儒家思想及中华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方向。受中国崛起影响,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及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日益增加,但英文是教育主流,华文教育水平滑落。本着灵活、轻松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的宗旨,漫画这一方式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创造了新的空间,逐渐成为教材和教学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简述儒家思想在新加坡传播的现状,分析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学校推行儒家伦理课程受挫的原因,将其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大背景结合,探讨漫画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如何在新加坡重视华文教育的新形势下获得肯定,并逐渐成为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