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泽川 《文史月刊》2011,(12):69-69
“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较为平常,古人对它并不忌讳,  相似文献   

2.
陆华 《南京史志》2009,(11):14-14
15岁,我们千方百计让青春“飞扬”,15岁,我们千辛万苦“欢度”美好时光;15岁,在漫长的365天中,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我6岁那年读书,经过涵碧亭、甲秀楼、浮玉桥,翠微园,再走一段路,就到了甲秀小学。之后的6年里,这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那个时候,这段路被我统称为"甲秀楼",因为校歌的第一句便是"在那南明河畔,在那甲秀楼旁",每天都唱,很快就记熟了。  相似文献   

4.
天崩地裂过后,一切,都被黑暗笼罩。她缩紧身子,紧紧地抱着孩子。她的手紧紧握住孩子的耳朵,把孩子搂在怀里,一点儿也不敢放松。眨眼问,一切都过去了。但是,黑暗、沉重和疼痛,却毫不留情地压在了这位年轻妈妈的身上。她的心,如石块一样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5.
乐嘉 《风景名胜》2011,(10):170-170
一个英俊的纯种洋人samucl,操着一口流利无比的汉语,连“识时务者为俊杰”都能理解,让国人为之汗颜。此人真正有意思的不是因为他帅,也非因他自曝28岁仍是处男,而是他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姑娘传统,很传统,他要找一个传统的女孩。  相似文献   

6.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题记 泡上一杯热茶,我坐在窗前。凝望远方。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习习秋风吹过我的脸庞,不禁感叹,今天多好啊。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2,(15):12-12
很喜欢“匍匐前进”这个概念——卑微而坚定地做能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良心。  相似文献   

8.
“姥姥”     
孝感乡里把外曾租父称为姥姥,我的姥姥生于1912年。  相似文献   

9.
曹娟 《丝绸之路》2010,(17):27-28
心里一直想念着黄河,一直想到黄河边上去感受一下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伟大河流。但每次去北方,途经黄河总是来去匆匆,此次到河南出差,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夙愿成空了。  相似文献   

10.
相传,阴丽华是辅佐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国天下”的管仲的后代,公元4年出生于南阳新野,俏丽非常,美艳与贤惠在南阳是远近闻名的。  相似文献   

11.
“野狼”     
看!“狼”来了。他身穿绿色T恤,外套灰色夹克,瘦而长的脸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骨的轮廓,鼻子如山峰一样,高高隆起,“嗅”着周围的一切气味,仿佛在搜索着同学们带零食到教室的“罪证”。高而窄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的眼镜,镜片后,深陷的眼窝里,一双不大的眼睛不时透出一丝丝冷光,仿佛在仔细“审察”着自己的“领地”。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10,(7):59-59
<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也许,您经过努力,已经在他乡站稳脚跟,并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0,(4):63-6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  相似文献   

14.
王宇 《山茶》2010,(11):20-20
在一定意义上.珍.古道尔的执着源自于她的幸福感:带着爱好走进了这一生的事业.常人眼中的那些困难与枯燥——与世隔绝也好,冈贝当地的武装斗争也好——于她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难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晏建怀 《文史月刊》2010,(12):68-68
<正>马步军都指挥使党进武夫出身,大字不识,虽然在部队干了多年,屡立战功,频获嘉奖,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读书人尾巴翘到了天上的宋代,没文化很难混的。  相似文献   

16.
晓川 《文史月刊》2011,(4):42-42
履,本来是指单底的鞋子,由穿鞋引申为踩、踏,故而履历的原义是行步所至,并由此解释为人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0,(7):59-59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  相似文献   

18.
黄竹 《贵阳文史》2011,(1):76-77
剩下的时间便是守候在红红的火炉旁,看母亲做甜酒、腌肉、蒸腊肉香肠、炸酥肉。大人们喜欢小孩子围在炉边,不知是喜欢看小孩的那个馋相,还是想让我们听他们诉说古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泽川 《文史月刊》2011,(6):74-74
一提起“三军”,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陆、海、空三军,这是现代最普遍的理解。其实,“三军”一词,最初的意义并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独眼 《南方人物周刊》2012,(30):113-113
看他的书,心中不断冒出的念头像很多小而隐蔽的靶子,他的字像射出的软箭,毫不吃力地就扎中心中的红点,“全中”。他的随笔,有像是心里怀着一股劲要说明什么抵抗什么写出来的,也有看上去只是记了一些琐事混事写出来的;他的小说,有写得好的,有看上去不如那些的。这些书,我读了几乎所有的中文版,“全中”的感觉跟别人评价的文字水准没关系,我总是感到,他话语间的大小心思和感受,我好像能百分百地理解,如果我是他,在那个时候大概也会那么想那么做;偶尔会自负地想,如果我是他,大概也会那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