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奴隶的起源和等级 大约氏族社会末期,父家长家族(宗族)里已经开始收养战争中的俘虏作为奴隶,并且迫使他(她)们从事家务劳动。在此以前,俘虏往往尽数杀死,或者为了表示战功和复仇心理,暂时蓄养着,而到一定的节日里在祖先的灵前殉祭。在原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支配下,他们这样做,一点也没有觉察到什么不合理,更没有  相似文献   

2.
徐松岩 《世界历史》2002,11(4):111-114
徐晓旭博士在《世界历史》2 0 0 1年第 5期发表《对〈奥克叙伦考斯出土的希腊史〉中一则史料用法的商榷》 ,对拙作《关于希腊奴隶制的理论和实际》(《世界历史》2 0 0 1年第 1期 )所引一则史料 ,从原文加以考证 ,对拙作的用法提出批评和异议。其主要观点是 :1 .敌对国家之间不可能做奴隶买卖 ,底比斯人不可能从雅典人那里买奴隶 ;2 .底比斯人从雅典人那里没买奴隶 ,而是买的家居设备和建筑材料 ;3.说拙作把“战俘奴隶的买卖” ,误当作“家养奴隶在经济压力下买卖” ;4 .徐文认定《奥克赛林库斯希腊史》(XII .4 )中的an drapoda…  相似文献   

3.
谭前学 《收藏家》2003,(12):20-25
陶俑是用陶土模仿人或动物形象制作的随葬品,是人殉和杀牲的替代物。人殉,就是用活人为死人殉葬。人殉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到商代达到鼎盛,凡是奴隶主的墓葬,几乎都使用了人殉,少者1、2人,多者数十人,以至数百人。被用作人殉的主要是奴隶,他们或被活活地砍下头颅后埋入墓内,或者直接活埋在墓内,其方式极其野蛮残酷,所以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奴隶成了生产中的主要“工具”,奴隶主认识到让奴隶从事生产劳动可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时,再也舍不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古希腊史学家保罗·卡特利基在其新作《希腊人·一幅自身以及他人的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中,对亚里士多德提出“天然奴隶”说的历史背景作了有趣的分析。他结合当今世界对古代与现代、对奴隶制与古希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不同阐释,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天然奴隶”与城邦制度的学说进行了评论。 书中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不是经过仔细文字加工的供广  相似文献   

5.
凯和 《满族研究》2001,(4):62-64,85
满族在入关后在贵族家庭中仍然使用奴隶.“家生子儿”就是其中的一种。但由于历史原因,“家生子儿”与其他奴隶地位和处境十分不同,享受着主人优厚待遇,在《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和事都与“家生子儿”有关。因此,本文专门对“家生子儿”进行研究考证,便于了解满族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6.
明季澳门的“倭奴”中虽夹杂亦商亦盗的倭寇,但更多的是因日本政府镇压天主教而逃难至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另外还有葡人从日本九州购买的为数众多的真正奴隶。本文聚焦明季澳门的“奴仆”意义上的“倭奴”,通过中、日、西三方史料,对其进行梳理、描述和辨析,并由此说明,明朝广东政府对澳门“倭奴”性质的判断和采取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思想,15、16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建立“乌托邦”社会的构想。不同的时代及地理环境下,两人本着同一个社会理想,以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两种不同世界。其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老子的无阶级观与莫尔的“奴隶”阶级观。  相似文献   

8.
只要当了亡国奴,男人、女人都没有“人的口子”过! 女人的命运更为悲惨。劫掠女性的残酷游戏,在历代战争中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其中稍有姿色的女人,或能留条活命,多半成为性奴隶。  相似文献   

9.
具隆会 《南方文物》2012,(2):119-125,117
前言 大约公元前1400年,以色列人结束在埃及的奴隶生活,为了得到“上帝”给他们约定的“流奶和蜜之地”,开始了他们的旅程,即《圣经》中的《出埃及记》时代.这时期,正好与大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的时期相差不过100年.在《圣经》中对“上帝”举行祭祀的规定,大概在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摩西时代完成①(在旧约中,“上帝”叫“耶和华”,所以为了区别的方便,本论文把《圣经》中的“上帝”称之为“耶和华”,将甲骨文所见的“上帝”称之为“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奴隶贸易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详细叙述了奴隶贸易从十六世纪兴起到十九世纪废止的过程,以具体事例阐明了奴隶贸易怎样为资本主义积累了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英国和荷兰怎样争夺奴隶贸易的垄断地位,在英国废止了奴隶贸易以后,美国怎样成为主要的贩奴国。最后指出,现代工业在美国确立以后,奴隶贸易才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古代奴隶和奴隶制度希腊使用奴隶的历史非常久远,荷马时代就可以看到奴隶的影子。公元前750—前550年,希腊和迦太基殖民者给西方带去了使用奴隶的习惯以及在各自家乡获取奴隶的方法,并逐渐传播开来。根据所有权类型的不同,希腊人把奴隶划分成公共奴隶、神庙奴隶及私有奴隶三种类型。战俘和偶然劫掠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不过青壮年男子被俘获后一般都被赎回。奴隶的来源还有家生奴隶、债务奴隶、自求自卖为奴,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历史上,奴隶起义为数甚少,而逃奴现象却大量存在。这是美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点。逃亡,作为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反抗手段,通常并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在美国历史上逃亡却成为黑人奴隶反抗奴役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千百万机智勇敢的逃亡奴隶,以传奇般的经历和活动,谱写了争取自由的瑰丽篇章。早在一百多年前,废奴派史学家托马斯·希金森就曾经预言:“美国历史中的浪漫色彩,后代必将在逃亡奴隶的生涯中寻到。”其实,寻求“浪漫色彩”尚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应对逃亡奴隶在美国反奴隶制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美国学者往…  相似文献   

13.
黑劳士是奴隶抑或农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劳士是奴隶抑或农奴廖学盛在关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历史地位的争论中,如何区分奴隶与农奴问题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判别奴隶与农奴的异同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古代斯巴达的黑劳士的等级阶级属性,是一个长期受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斯巴达的黑劳士是古代希腊罗马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4.
孔雀王朝(公元前321—185年)在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南亚次大陆的绝大部分领土,结束了“十六国割据”时期,也就是说结束了北方从部落社会向国家过渡的过程。印度是否发展成了奴隶社会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早期的佛经文献和古法典经常提到奴隶。但是希腊人麦加西尼到印度观察之后,一口咬定那里没有奴隶。麦加西尼是希腊化的塞琉古王国  相似文献   

15.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将囚犯困入丝棘之中,“系用徽墨,真(置)于丛棘。”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牢”。《说文解字》译为“牢,闲养牛马圈也”,也就是为了防止奴隶脱身,奴隶主将奴隶用绳索捆绑起来,圈于“牢”内,不使脱逃,后又发展为“画地为牢”。意为画地为圈,坐圈为牢。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东非奴隶贸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阿拉伯人买卖奴隶的活动。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英国著名非洲史学家库普兰(R.Coupland)就在其著作《东非及其入侵者》(East Africa and Its Invaders)和《东非的开发》(The Exploitation of EastAfrica)中提出:阿拉伯人在东非从事奴隶贸易至少有二千年时间。换言之,阿拉伯人早在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中叶,当欧洲殖民者把西非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的时侯,南非就成了荷兰人在非洲的第一个“真正的殖民地”。 为什么荷兰人要在南非这块当时既不产黄金,又不能作为奴隶供应地,而且内地广大地区也不适于经营农业的地方开拓殖民地?南非的欧洲移民人数甚少,但从十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8.
王金虎 《世界历史》2007,76(6):130-135
美国内战后期,南部邦联在武装奴隶问题上陷入困境。战争态势的不利和白人人力资源的枯竭,使得南部邦联有必要利用奴隶作为军人。然而如果诉诸于武装奴隶,就遇到了是否解放奴隶的问题。南部邦联的立国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如果解放奴隶,南部邦联就失去了既定的战争目的;如果不武装奴隶,南部邦联必将战败,奴隶制也必然被联邦所废除。面对这一难题,一部分人主张不惜以废除奴隶制为代价换取奴隶为南部而战,另一部分人则宁愿战败灭亡也不愿解放奴隶。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力量,南部邦联政府迟至1865年3月灭亡前夕才制定了武装奴隶政策。南部邦联并没有真正组建起黑人军队就灭亡了,该政策的出台只是反映了南部奴隶主统治集团的战争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杨远 《四川文物》2010,(3):31-34
人物形象装饰是商周青铜器装饰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阶段性变化十分显著,即由“神”人逐渐向写实的奴隶、群体人物形象的转变,极富时代特征,反映了商周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受到了不同时代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驱口     
论驱口李锡厚“驱口”亦简称为“驱”,是辽金元时期待有的对男女奴隶的称呼。不过我们考察这一概念的来源即可以发现,它并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而是直接来源于唐朝的所谓“驱使人”。一、“驱口”的产生及其与户籍制度的关系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自上古时期起就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