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疆,东、北、西三面环山。北、东与苏联隔江相望,其南与吉林为邻,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从古代起就是我国中原文化与东北亚各族发生文化接触的桥梁地带。地下保存着大量古代先民活动遗迹。田野考古调查的发掘资料生动地记录了黑龙江古代各族开发祖国东北的历史进程,以及他们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2.
正理学思想、地方宗族、区域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中国近世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许齐雄教授多年来耕耘于此,已出版了从南北地方差异的视角探讨明代北方理学的思想史研究专著《北辙:薛瑄与河东学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增进了学界对明初河东学派、北方儒学,以及南北社会差异等问题的认识。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10—13日,"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史"学术研讨会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多所院校的4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先秦两汉魏晋家族、中古家族和近世家族为时段,以明清徽州宗族社会、明清南方宗族、明清以来的华北宗族为区域,从"日常生活史"的视野对中国宗族史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商周秦汉的家族。早期宗族由氏族组织演变而来,其在贵族亲族中最为发  相似文献   

4.
从族谱、契约文书看清代闽台间的宗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之一,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起过多方面的不同作用。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组成部份的宗法制乃是奠基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之上的。以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为主要内容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法思想,反映着宗族和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宗玄寺遗址出土的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宗玄寺近世居民在若干主要体质特征上具有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特点 ,并且与东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与亚太地区古代颅骨组相比 ,日本宗玄寺近世居民与其本国的北九州山口弥生人、北九州山口古坟人、吉母浜中世纪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由大甸子Ⅰ组所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部分居民、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关马山石椁墓居民关系均较密切。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文献史料,详细论述了古道丝绸之路陆路之穿越戈壁绿洲的西域丝绸之路和跨越北方荒野草地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其中尤其对西域丝绸之路的南、北、中道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叙述,认为西域丝绸之路南、北道是在古代东西各宗教传播发展的地区。同时,还认为西域丝绸之路是传承古代东西文明和东西诸文化的金桥。  相似文献   

7.
张保宁 《人文地理》1998,13(2):68-70
中国古代方位观念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方面,反映着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认识。本文以"东"南"西"北"中"五个主要方位为例,对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7,90(1):75-87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马新  齐涛 《史学集刊》2012,(4):3-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古宗族势力发展的顶点,也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王朝在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虽然必须借助于宗族与士族势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们都与异己的宗族与士族势力进行着强力的较量,并开始清理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中的根基。就其宗族政策而言,魏晋以依托为主,南北朝以收拢为主;收拢之力度南不如北。至隋唐时期,旧式宗族逐渐消解,新式宗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隋唐王朝则从制度上完成了对宗族这一社会力量的有效分解与钳制。在隋唐宗族政策的冲击下,中古宗族的政治与军事功能逐渐消退,经济互助功能以及血缘凝聚力的效能与影响明显逊于前代,宗族威权发生蜕变,开始了向近古新型宗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0.
古代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莫任南从黑海之北的东欧平原,向东过伏尔加河、中亚细亚至蒙古高原,是一块广阔的欧亚草原。在古代,这里曾是斯基泰、玛撒该塔伊、康居、月氏、乌孙和匈奴等许多游牧民族生活过的舞台。位于欧亚草原之南的是从北非尼罗河向东,经两河流...  相似文献   

11.
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即立足于二里头文化某期为早商之始和汤都偃师西亳学说基础上的河南商丘南亳说和山东曹县北亳说。其与古代之南亳说与北亳说既有联系,亦并非同一。众所周知,历史文献所载亳名颇多,然以南亳、北亳二说尤滋,千百年来,为历代史家所因袭。在当前的夏文化研讨中,亦为众多力主西亳说的学者所信从。鉴于汤始居亳疑案的考证是商史研究和探索先商文化的基本课题,也是论证究竟什么是夏文化的关键环节,所以,对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加以考古学观察,应是现阶段夏商考古研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圆端刃刮削器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的文化现象。进入文明史时期后,仍可见该文化遗迹。圆端刃刮削器在中国定型早,分布时间长。通过对中国史前史和文明史早期的考察,发现圆端刃刮削器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圆端刃刮削器之文化传统,表现出我国史前史和文明史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演变历史,也反映出我们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某些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始于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之历史文化,远在三代之初,始祖沿黄河中下游即今中原河南~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哲学、伦理、政治、医学、天文、水利、农桑、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古老之河洛文化。中国大陆气候北寒南温,北旱南润,河洛地区乃当时政治、经济、交通之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钱塘江下游的杭嘉湖地区、宁绍平原存在着三个先后有继承关系的史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诸文化。为行文方便,在此简称为马家浜诸文化,其时间距今约为7000年至4000年左右。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在墓葬方面,除了墓地规模、随葬品种类、数量发生了变化以外,尸骨头向、仰俯等亦发生了令人深思的变化:从马家浜文化的俯身直肢、头北足南演化成崧泽文化早期的仰身直肢、头北足南,中晚期和良诸文化的仰身直肢、头南足北。丧葬制度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豫 《华夏考古》2004,(4):63-76
分布于重庆龙河 (古代南宾河 )沿岸的丰都、石柱两县的崖棺葬 ,其墓葬形态主要是长方形横穴式。这种形制的崖棺葬 ,是来自于渝东南、黔东北、湘西、鄂西南地区的古代五溪蛮中的某支民族北迁至龙河流域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 ,是中国境内行崖棺葬民族埋葬习俗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6.
赵荣华  赵照 《收藏家》2010,(3):43-49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正如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看法认为中国古代宗族是封闭的、硬化的、僵死的血缘集团。虽然这揭示了宗族的部分特征,但是无助于说明宗族组织为什么能够适应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延续几千年之久。于是,我们有理由认为过去对中国古代宗族基本特征的认识未必准确,应该重新加以探讨。从宗族的组织结构、类型、职能等方面入手,我们发现其基本特征具有与传统看法相反的一面:即惊人的伸缩性或可变的不稳定性。这是它之所以蕴含着顽强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土楼是闽西南和粤东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关于它的起源,素有客家独创之说,因而称之为"客家土楼",又有漳州始创之说,而称之为"漳州圆寨"。本文通过实物考察与文献勾稽,认为土楼因明中叶福建沿海抗倭而起,由土城、土堡与宗族聚居相结合而形成,后因博平岭东西两麓客家人与福佬人的矛盾斗争,这种既有很强防御功能又适合宗族聚居的民居建筑得到普遍发展,而客家人对于丰富土楼文化的内涵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的车轮一直到20世纪,中国依然是个宗族制特点颇为浓厚的农业社会,聚族而居是传统中国民众生活的主要方式。按照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来划分,学界通常有"上古的宗法贵族""中古的门阀士族""近世的缙绅宗族"三种不同称呼,这是对各阶段大族特点所做的大致概括。事实上,其彼此间存在交叉之处,如贵族、宗族也适用于其他阶段。上古阶段时代邈远,文献寡少,暂置不论;后两个阶段,资料逐渐增多,研究相对深入,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兹就大族之地方性、谱系断裂与同姓杂合、胡姓问题等三点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中国汉人社会的宗族研究,史学界主流是以进化论为理论支撑的社会分期论,在国内表现为革命话语下的封建社会形态论,在日本则表现为近世社会说和唐宋变革论(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氏著:《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4、23~25页)。就文献资料而言,"宗族"二字连用很早就已出现,秦汉以降的史籍中亦不乏见,学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