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赋税制度研究的力作──读周国林《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吴琦战国迄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封建时代的各项制度,多在这一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反复调整。经济,作为其它一切领域的社会基础,深刻地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2.
李金铮 《历史研究》2012,(1):171-189
农村、农业和农民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基础。马克思说:"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①恩格斯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②马恩的经典论述,对中国乡村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一向是农业大国,"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农业深受中国影响。自古以来,日本学者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连绵不断,至现代更加深入。日本学者在对中国古农书的翻译整理及古代农法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研究视角不限于农业史本身,还致力于农业史现代价值的整理和挖掘,将农业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当代农业生产实践,为回归自然农法及现代有机农业、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做到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农业灾害史研究长期以来并未从灾荒史之中分化出来 ,但因古代社会自然灾害侵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 ,大部分灾荒史研究文献一般都涉及农业灾害问题。因此 ,灾荒史研究是农业灾害史的主要源头。2 0世纪初 ,许多学者已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他们发现 ,中国古代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于是对中国古代的灾害史料逐一统计 ,计算灾害发生频次。《二千年来之荒歉次数》(《农林新报》192 4年卷 6 )、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192 5年卷 3)、邓云特 (邓拓 )《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 1937年 )等等论著得出各种…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跃居世界考古事业的前列。考古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史的研究,使之取得很大成就。许多种专著、专辑、专业期刊涌现出来,综合性刊物上也经常有重要农业科技史论文。多年来大家争论的课题,有的统一了认识,有的也有了新进展。有的省还举办了中国农业科技史展览,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研究农业科技史的罕见盛况。在一些有关农业科技史的出版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省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编的《农业考古》。这个刊物具有以下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衣保中先生的新著《中国东北农业史》(以下简称《农业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文韬先生审阅书稿,并作序,已于1993年12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农业史)是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全书10章,49节,凡洋洋60万言,搜罗丰赡,内容深邃,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东北地区农业史卓有学术创见的新著。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70年代环境史研究兴起以来,灾害史就一直受到美国环境史学界的重视。灾害史,尤其是农业灾害史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在对农业灾害史的研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有关美国大平原的农业开发,尤其是其变成尘暴重灾区这一经历的探讨。这方面的专题成果不仅为数众多,而且出自多位知名环境史学者之手,因而颇具代表性。本文拟结合有关成果,来探讨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及其动向。难分难解:环境史与灾害史环境史是在战后生态危机和环保运动推动下出现的一门新史学,它以历史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过驰名于世的东方传统农业。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滞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农民的生活极度穷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评《中国东北农业史》桑润生吉林师范学院衣保中副教授的《中国东北农业史》于1993年12月正式付梓,成为一项地区农业史上填补空白之成果。这是农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在商品经济浪潮迭起,学人"下海"风行之时,作者安贫乐道,甘于寂寞,坐冷板凳八年,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史》评介任怀国近年来,中国农业史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学术活动十分活跃,新成果不断涌现,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的吴存浩的新著《中国农业史》(以下简称《农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项。该书分4卷,以200多万字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描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还有将近六亿五千万人生活在农村,三十馀年中,市场化与城镇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根本动摇了农民的精神世界,而“三农”研究中对此的探讨较少。因此,笔者从农村-农民文化信仰的视角,略陈陋见,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20世纪前期中国最具有前瞻性意识的思想家,他以大半生的时光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其包容宏富的经济发展思想。其中农业发展思想尤为重要,他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达到了当时其他思想家和设计者未能达到的高度,对今天中国如何加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意义。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家大多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孙中山比他的前人和同时代人都更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孙中山因“生而为贫困…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是史学研究的又一个繁荣时代,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以往人们不太注重的专门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经济史、政治制度史到思想史、文化史、中外关系史以及民俗史、社会史,都有一批学者在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但是,在这繁荣的场景中,乡村社会的研究似乎...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中国古代史研究也同样经历着深刻变化。无论从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还是外在的社会环境看,这40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和回顾的时期。《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先秦史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五代史研究、辽宋夏金史研究、元史研究、明清史研究为专题,策划推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刊,回顾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发展脉络,呈现中国古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史摘     
《贵阳文史》2008,(1):94-95
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梁启超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开拓者。他首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并在1900-1923年间,不断研究、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学术观点,使之更加符合中国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了公认的中国民族史学科,从而丰富了中国史学的内容,同时也显示出粱启超的史学研究是以民族史为中心的。在历史研究应该以民族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梁启超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也突出了这一精神,他认为,中国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必需品,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粮食的储备建设和仓廪制度的完善。粮农类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立足于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通过梳理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以期展示中国农业文明,梳理粮食历史文化,为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理论研究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闫帅 《神州民俗》2009,(10):58-59
土壤,是中国农业大国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华夏原始民族的刀耕火种古老耕作方法,到秸秆还田等土壤生态保护的现代科技开发,可知一部现代农业科技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史。在人与自然与人类生态环境高度和谐追求背景下,挖掘原始刀耕火种土壤生态保护技术积累对现代秸秆还田科技开发的作用,研讨其传承发展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却是中国的弱质产业。入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从中英农业转型的比较入手,认为土地产权的完善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以后农业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农业科技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史是农业史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农业史领域研究最深入、最成熟的部分。20世纪的农业科技史研究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世纪初至40年代初步发展;50年代至70年代在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导下进行了农业遗产整理和古代农业科技的发掘利用,但因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农史研究中途衰落;70年代末期,农业科技史逐渐转入学术研究轨道,人们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的背景下对古代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一、农业科技史研究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期农业科技史的研究较为零散,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内容却相当广泛,农业生产工具、农田水利、…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以来,全球粮油等农业产品的涨价,已经把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农业上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倍受关注。如何发展中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农业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为此,需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理论依据和支持,寻求真正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