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文物》2021,(1):4-18
2018年12月21日至3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越南中北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围绕冯原文化时期遗存,共调查了10处遗址,采集了100余件陶器和石器标本。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土丘、贝丘和平原上,年代主要集中在距今4000~2800年,涵盖了冯原(Phung Nguyen)文化、前东山(Dong Son)文化和铜荳(Dong Dau)文化,虽属于三种不同的文化,但这三种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延续性,冯原文化的器型与纹饰深刻地影响了越南中部区域。这次调查进一步加深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对于进一步认识古蜀文明的扩张、南方丝绸之路及其与冯原文化的交流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1991年11月24日,瓦房店市阎店乡交通助理丛云述同志在薛家村为小果树松土时,发现—批青铜时代石器.丛云述同志当即报告了瓦房店市文化局.我们先后两次去现场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这批石器出土于薛家村东南约100米的土坡上.土坡较宽,南高北低,上植小果树和矮棵作物.土质为夹杂卵石的黄沙土.东约50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时令小河,西北距海(辽东湾)约4公里.石器是在一棵小果树下  相似文献   

3.
福建青铜时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至汉代前期,近二年来,在浦城发掘了一批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获得一批重要的随葬品。首次发现福建境内的周代石室土墩墓,首次在福建墓葬中发现青铜器.并发现至今为止的“福建第一璧”、“福建第一剑”,填补福建考古空白和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4.
2002年和2003年,对辽宁东港市山西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发现房址5座、灰坑4个、灶址2处。5座房址中有4座为土坑半地穴式,1座为石筑半地穴式。出土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遗址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辽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陈山  徐韶钢  张桂霞 《北方文物》2011,(1):3-8,113,115
2003年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大连庄河平顶山青铜时代遗址,共发掘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11座、灰坑9个、墓葬2座。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从陶器特征看,此遗址属于双砣子三期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张营遗址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的初步分析,可以将该类遗存分为两期三段,推断其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至早商文化三期。结合文化因素分析,对诸类因素的消长及其动因进行了简要概括,并且还对与张营遗存相关的李大人庄遗存及朱开沟文化因素的东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至9月,多家单位联合对偏堡子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在遗址第Ⅱ发掘区清理了青铜时代墓葬6座,出土陶器12件,同时发掘了灰沟、灰坑若干,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这批材料具有高台山文化和新乐上层文化的因素,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为研究本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1978年春,肇源县引嫩工程指挥部兴修水渠时,在县城西北的东北窑小队附近发现了一些文物和人类遗骨。1979年7月省文物考古队派谭英杰、郝思德、李砚铁、李永刚四人会同绥化地区文管站的吕鹏飞、肇源县图书馆的黄锡惠等同志前往调查,初步认定小拉合遗址和狼坨子墓葬均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同时,我们还对白金宝青铜时代文化遗址进行了复查。东北窑南距义顺公社约5公里,东南距肇源县城60公里。往西30公里即为嫩江。该地附近有一条南北长约10公里的沼泽泡子,当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龙江省肇源县义顺乡小拉哈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5座、墓葬5座及一些窖穴遗迹;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及蚌器。该遗址的年代,经初步研究,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晚  相似文献   

11.
法库湾柳街遗址新出土的青铜时代器物曹桂林,庄艳杰(铁岭市博物馆)一、湾柳街遗址出土文物简况湾柳街遗址位于法库县丁家房乡湾柳街村,包括砖厂、房身地、姚坟山等具体地点(图一)。湾柳街遗址是1979年在房身地首次发现的。当时从农民手中征集陶罐两件;1983...  相似文献   

12.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包含龙山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年代序列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而通过总结房址特征、复原房屋结构和建造过程,重新研究该遗址的房址材料,根据建筑工序和功能的区别,可将朱开沟遗址的房址分为用于制作手工业制品、集会或承担宗教功能的公用建筑和承担日常起居的私人建筑两类。另外,房址形态的演变是基于人们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变化的适应行为。对朱开沟遗址的发展所受到的不断变化的自然及文化背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00,(12)
本书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该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重要遗址,自1974年发现以来,经过四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等数千件具有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遗物。其发掘资料对于解决考  相似文献   

14.
1992年4月,由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大嘴子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在约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又发现较为完整的房址10座、防御性石墙两道及大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辽宁省阜新县界力花村界力花遗址进行了发掘,遗迹有房址、灰沟、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式和半地穴式,灰坑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墓葬有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和土坯墓两种。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等。根据出土遗物推断,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  相似文献   

16.
辽宁岫岩真武庙西山青铜时代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叶赫影视城青铜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叶赫镇转山湖水库东北一座平顶山上.1995年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现一批重要的文物,有鬲、豆、罐、杯等,其文化特征与西团山文化相似,年代约在春秋战国,下限可能已进入汉代.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古DNA技术对河南省郑州地区两个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的牛骨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共选取花地嘴遗址(HDZ)12例、望京楼遗址(WJL)17例牛骨样本,从中提取DNA,并选择套叠引物对线粒体DNA控制区(285bp)进行PCR扩增。线粒体DNA结果显示,其中15例个体(花地嘴遗址5例、望京楼遗址10例)属于家养普通牛(Bos taurus),花地嘴遗址有1例个体属于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在家养普通牛中共检测出8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于3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T2、T3和T4,以T3为主占60.0%,T4次之约占26.7%,T2最少约占13.3%,未见其他单倍型类群。以每个遗址为单位分别统计,比例相似。通过与已发表的其他中国考古遗址出土黄牛线粒体DNA的单倍型类群分布频率的比较发现,除本研究中的两个遗址外,仅有河南二里头遗址和辽宁大山前遗址同时存在T2、T3和T4三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花地嘴遗址、望京楼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均位于河南省,综合其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性质及地理位置,认为各种家养黄牛便于通过不同的路线汇聚于此,并且作为一种稳定的遗传结构在该地区长期保留下来,在青铜时代中原地区是各种考古学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区之一。研究发现花地嘴遗址中存在圣水牛,说明晚至青铜时代中国本地水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欧亚大陆铜基冶金(copper-base metallurgy)的扩展始于近东,止于东南亚。人们对东南亚在冶金领域的认识是在19世纪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殖民占领之后。因此,大多数研究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的焦点是泰国。可靠的年代序列是识别青铜时代的起源及判断冶金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之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泰国东北部的班农瓦(Ban Non Wat)遗址挖掘的革命性成果,并将之置于东南亚史前时期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结论认为,这个地区公元前11世纪开始对铜基冶金术的采用,正是富裕的社会强权者崛起之时。  相似文献   

20.
将遗址置于空间分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基于GIS下的镇赉县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的共时性分布规律和历时性变化,了解和复原新石器和青铜时代人类居住址对镇赉县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而探索自然环境对于古人生活选址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等。根据聚落规模,可将遗址分为特大型和大型、中型、小型3个等级,并依照离散程度划分为3个聚落群,发现古人存在北迁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遗址的地形地势及土壤沉积,发现古人偏爱高地以及土壤肥沃的地域,同时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