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我国应日本的邀请,选择河南省保存着的汉画像石和古代碑刻的部分拓本,到日本展出。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美作品。现在就其中碑刻部分谈一谈古代的石刻书法艺术。石刻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宗宝贵遗产。在中国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绝大多数。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这种碑刻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从中原腹地到遥远的边疆,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区没有的。  相似文献   

2.
万建怀 《南方文物》2011,(3):180-185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省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香炉峰如紫烟缭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峰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因而秀峰亦就有了诸峰竞秀得名之说。唐代大诗人  相似文献   

3.
龟兹—西汉玉门葱岭间最大城国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的总人口为325,091人,其中城郭诸国合计271,554人,而龟兹一国即达81,317人,约占城郭诸国总人口的30%,是当时玉门关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之间的第一大国。自从汉武帝通西域,特别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以后,龟兹等国即纷纷向汉朝遣使贡献。汉朝在龟兹东邻的渠犁、轮台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及  相似文献   

4.
榜书本作牓书,也叫“擘窠书”。世俗谓之大字。汉肖何以《苍龙》、《白虎》题两阙,或为见诸官府之嚆矢。古之大字存于纸帛者极少,大多刻寄于碑碣石壁。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云:“缘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后遂通称大字为擘窠书。南北朝时期,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姓名》谓:“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诞”,三国时书家韦诞,字仲将,擅楷,故榜书之榜又作“牓”。“榜”本指牌额、布告,故榜书义即写牌额布告之字,皆要求写较大之字,故大字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的兴起,要比文字的产生晚得多。当文字尚处在初生的刻划符号阶段,当然是无书法艺术可言。即使在甲骨文字时期,前人也很少把它看做书法艺术。真正把甲骨文字的书写(更确切地说是“契刻”),看成是书法艺术,而且还是不自觉的书法艺术,只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关于书法艺术的兴起时代,郭老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6.
读徐自强同志的《石刻学刍议》(载《文物》1983年第2期),很受启发。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整理古籍的需要,石刻作为中国最早刊刻的版本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以下就石刻学的建立,谈一些看法。一一门新学科的诞生,无非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对传统学问的总结。一门新学科不会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原有的各种学科为基础兴起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知识容量愈益广博,科学研究的分工愈趋细密,已有的学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需要,于是,便很自然地分化出一种新学科,对已有的学科对象的一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建立在继  相似文献   

7.
雒长安  李爽 《文博》2004,(1):12-19
中国古代树碑立石的习俗,远起于三代。当时的碑石用于识时、辨向、栓牲和下棺。西汉之后,碑版石刻逐渐有了一定的形制。“臣之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见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名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东汉郑玄注《仪礼》:“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到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至于起源和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秦汉以上。但是,至今保存的道教石刻,无论从全国和四川来看,都为数不多。至于介绍和研究道教石刻的文章,就实在太少了。四川的石刻造像,据不完全的统计有二百处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佛教为题材的雕刻,道教雕刻很少。四川的道教石刻现已发现的,有绵阳的玉女泉,灌县青城山的三皇造像、安岳县的玄妙观、剑阁县的鹤鸣山、丹棱的龙鹄  相似文献   

9.
10.
谈中国汉唐之间葬俗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泓 《文物》1999,(10)
中国汉唐时期皇帝王侯的葬俗,由两汉经魏晋到南北朝隋唐,经历了由崇尚厚葬,到倡导薄葬,再重崇厚葬的演变。但隋唐时期再次重崇厚葬,并非历史上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重复,而是呈现着全然不同的面貌。分析近半个世纪田野考古获得的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已可粗略勾勒出这一演变过程的轨迹。西汉建国之初,即承秦制,帝王崇尚厚葬。不过由于汉初经秦末动乱和楚汉之争,经济凋敝,加之汉王朝又慑于秦王朝对百姓苛暴过甚导致覆亡的前车之鉴,自汉初直至文帝和景帝时,一直崇尚无为而治,提倡节俭,力求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即便如此,皇帝仍力求效仿秦皇葬制,但微有收敛。以用俑随葬为例,汉皇陵墓仍如亡秦规制,大设随葬  相似文献   

11.
古阳 《收藏家》2008,(5):95-96
书法如节奏化了的自然,是以情为上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反映人类生命的艺术。绝不可与平时的写字等同起来,所谓写字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已。书法则是一种艺术创作,好的作品会使你意想浮游:时而飞临峡谷江河;时而游走险石绝壁;时而进入烟雨茫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促销,在企业流通领域中,早已是见惯不惊的方式;但在文博行业中,似乎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态和窘境,至少缺乏深度。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拥有大足石刻这张品牌的决策者,除思考大足石刻的学术意义外,似乎更应该关注一个命题:增强宣传促销意识,系统策划促销大足石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造型艺术。它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文字,是为了用文字来记载事情,传达和交流思想。但中国文字的书写,不但要求写字,而且要书写美观。这样,日积月累,又慢慢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它既有实用性,又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作为书法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应是供人们欣赏。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学术交流,推进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事业的发展,使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规范化,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新的业务骨干,特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专家,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指导。在这期间,齐东方教授观摩了吐尔基山出土的辽代金银器,并做了题为《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西域"一词始见于《汉书》。西汉初年,西域有36国,后分为50余国;东汉以后,天山南北烽烟四起,邦国之间相互并吞,合为20国;北魏时,余16国;隋唐又分为44国。从汉至唐,龟兹在西域诸国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北通乌孙,南连于阗,东西有丝绸之路中道贯穿,处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汉唐时期著名的军事重镇。汉唐经略西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班超任都护一职,  相似文献   

16.
李拔与三峡石刻王家德一、三峡石刻蔚然大观长江三峡是霍塘、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她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等五个县,全长近200公里。三峡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峡内风光绮丽,两岸山峦起伏,百...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郑显文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过一种名叫尤戏的杂技,传说它是从黄帝与尤的战斗中产生的。关于尤戏的形象,后人《述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尤耳鬓如剑朝,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汉代以前,此戏颇...  相似文献   

18.
经上级批准,中州书画社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文史知识性刊物《今昔谈》。《今昔谈》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史知识,也介绍河南的历史名胜、人物风貌,并兼及世界知识。刊登的文章,力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它以具有初中以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它是在我国文字演变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古代精美的碑志丹书,是前人千锤百炼不断创新和实践的成果,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河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长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存碑志,数以万计。1973年曾从中精选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拓片百品,赴日本国展出。其中碑刻三十品,墓志二十一品,造像题记五十品。这些  相似文献   

20.
受降城地处胡汉分界,又为游牧、农耕民族经济交汇之要区,因而在汉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降城在唐诗及汉唐文献中多有出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或战或和的民族关系皆在受降城留下了历史烙印,因而利用唐诗及汉唐文献对其进行考证,以窥当时之民族关系,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