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宪章 《新疆钱币》2001,(4):22-23,32
清代在迪化开局筹备铸钱始自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54年甲寅),考见赓福的奏摺“当地以钱八百文为一两,钱八文为一分,因地制宜,铸当八大钱”。边筹建,边鼓铸。正式铸钱应是咸丰五年(1855年巳卯)春末夏初。据赓福另一奏摺记载“当八钱重一钱六分,当十重二钱,每年可鼓铸当八大钱二千二百串,  相似文献   

2.
清代咸丰钱鼓铸之滥.可以和王莽时期相比。自顺治起,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都没有当二以上大钱(除阿克苏局铸“道光八年十”外).唯咸丰朝铸大钱.且广设铸钱局。据统计.全国久废重建的铸钱局和奏准新建的铸钱局共32个,鼓铸各种大钱,品种复杂,形形色色,无奇不有。新疆叶尔羌局铸咸丰大钱更具特色,存世又极为稀见,深得收藏者珍视。  相似文献   

3.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定都燕京,同年开铸顺治通宝铜钱,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所铸顺治通宝可分五式。一、光背钱;二、背单汉字钱;三、背满文钱;四、背“一厘”钱(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一汉字);五、背满汉文钱。这五式顺治通宝钱都是遵旨设炉,照式鼓铸,采用的铸钱方法均为钱模造型,合箱浇注的翻砂法。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鼎定中原,遂于顺治元年设立京城宝泉、泉源局铸钱。其后各省陆续大规模铸饯。从当时京局和地方各铸饯局给中央的报告来看,铸钱的主要目是为了获取铸钱利涧“以佐军资”,“开炉鼓铸,生息助饷”,以适应战争的需要。随着满清王朝统一全国事业的完成,清政府铸钱获取利润的目的越来越小,而越来越向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转移。特别是在康熙朝,  相似文献   

5.
清王朝建立之初,各铸钱局主要依靠收买废铜旧钱及旧铜器作为铸钱原材料。尽管废铜旧钱及旧铜器价格非常低廉,各钱局也因此获得大量铸钱利润,但收买废铜旧钱及旧铜器毕竟不能作为各铸钱局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材料来源。顺治康熙之际,随着清代铸钱业的发展,依靠收买旧钱及旧铜器作为鼓铸原材料的缺陷充分显现,各钱局铸钱用铜日益紧张,国内商品自由贸易市场铜价不断上涨。康熙初年,商品市场铜每百斤价银上涨至十两以上。随着铜价不断上涨,铸钱成本增加,为减少亏损,清政府令大部分钱局停铸减卯。康熙九年至十四年,先后停铸达十九局之多④。此后,个别省曾先后恢复鼓铸,但铸钱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6.
<正>康熙前期,镇压抗清斗争的余波和平定三藩叛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一直在进行,还不能全面认真地进行财政经济方面的调整改革1。这时全国的铸钱量与顺治晚期相比并无多大差别,每年为20多万串2。康熙一朝,除京城宝泉、宝源局鼓铸不停外,各地钱局都时铸时停。康熙元年"户部议准,停止各省镇鼓铸,唯听宝泉宝源两局制钱流通行使,江宁为驻防重地其局仍令暂留。"3康熙六年才"命各省复开鼓铸"4。"经户部议准除见存之江宁局外,其余各省镇,依  相似文献   

7.
清朝母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钱,是指翻砂铸钱中印模时的工艺用钱,其数量远较普通钱为少。清朝的母钱基本上都用铜制成,间有少量铅锡制品。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同时户工二部在京还有宝泉、宝源二钱局,也开炉铸钱,历时二百多年,故在北京应留下不少母钱。但是,母钱同其它钱相比,既不象钱样那样由象牙、硬木等制成,可以从材质上区别,也不象祖钱那样雕刻而  相似文献   

8.
乾隆初滇省代京铸钱失败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乾隆初年滇省代京铸钱之具体情况的考察,认为滇省代京铸钱是清政府为扭转铸钱严重亏损而采取的一项铸币政策。但滇省代京铸钱较之京局直接鼓铸反而增加了铸钱成本。实行滇省代京铸钱后,清政府铸钱开始盈利,但这并非滇省代京铸钱所致,而是清政府对云南铜矿实行垄断经营、压低铜价,即钱局使用滇铜鼓铸的结果。实际上,在使用滇铜为原料的前提下,京局直接鼓铸较之滇省代京铸钱更能节省成本,这是清政府停止滇省代京铸钱的基本原因。同时也说明清政府于乾隆初年实行滇省代京铸钱存在着决策性失误。  相似文献   

9.
宝津局使用机器铸造光绪通宝一文制钱,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的。铸钱机器购于英国格林活铁厂,铜料则由日本进口。一文机制钱试制成功后,李鸿章于八月二十日上奏说:“查阅铸成的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铸钱局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宝津局未再鼓铸机制一文。  相似文献   

10.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铜钱铸行数量最多的时期。秦以前铸币数额很少无庸赘述。汉代铸币最兴盛的时期要数汉武帝在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据《汉书·食货志》云:“自孝武(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5年),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据考证,“亿万”即是万万,280亿万就是280亿[1]。以此推算,西汉在这120多年间大约平均每年铸钱2亿~3亿枚(当时钱以枚计,而不以贯串),按宋代的计量法计算(每千钱为一贯),则平均每年铸钱20万~30万贯足。唐代也是铸钱较多的时期,而北宋的铜钱铸行量已远远超过唐代。唐朝历年课铜多不过…  相似文献   

11.
六/福建省 福建宝福局开铸于清顺治六年。乾隆初年,台湾通货紧缺,钱价日升,“每钱(小钱)三文抵内地大制钱二文之用。从前每番银一两易小钱一千五百文,近止易八百余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货币危机。乾隆四年,户部令福建将“收存黄铜器皿八万余斤,先于省城开铸钱万余串,尽数运往台地,搭放兵丁月饷”。不久,闽省内地钱价日昂。巡抚王士任奏请:“采买滇铜二十万斤,照鼓铸青钱之例,添办白铜十六万六千斤,黑铜二万六千斤,点锡八千斤.合成四十万斤.开局于省城福州府.  相似文献   

12.
阿克苏铸钱局于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铸。所铸为红钱一文小平钱。正面铸“乾隆通宝”,背面穿左满文、右维文“阿克苏”地名,未加“当五”、“当十”字样。光绪九年(1883年)铸局归阿克苏道署专办,规定“其鼓铸钱文以四成铸为‘乾隆通宝’,六成铸为‘光绪通宝’,阴面加‘当十’二字”。  相似文献   

13.
南朝齐武帝永明五铢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齐王朝统治时期行用的钱币基本上都是前朝的旧钱。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曾遣刘峻前往四川的严道铜山,在西汉帝时期邓通铸钱的旧址处开山采矿,置炉炼铜,就地铸钱。刘峻所铸之钱为南齐建国以来首次铸行的五铢钱,也是南齐前后统治二十余年中唯一的一次铸钱。可能因为铸钱成本过高或是费用不足,开铸不久即停止,仅铸得成品五铢钱千余万枚。  相似文献   

14.
四川出土的宋代铁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铁铸钱币开始于新莽时代。王莽曾铸铁“货泉”,公孙述据四川,曾铸铁“五铢”,但都行使不久。南朝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也曾铸造过铁钱“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和“大富五铢”,但也行使不久。五代时,南唐李景铸“开元通宝”,“唐国通宝”铁钱;楚马殷铸“乾封泉宝”大铁钱;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王曦铸“永隆通宝”,王延政铸“天德通宝”,“天德重宝”大铁钱,于是,铁钱盛行于江南。宋统一中国后,一方面对江南铁钱采取限制政策,令江南铁钱不得过江北,逐渐收铁钱销熔,铸为农器什物;一方面对两川地区又听其行使铁钱,而且在雅州百丈县置监专门铸造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万历初年,由于自明初以来为强制推行不足值的宝钞纸币,绝大多数钱局已多年停铸;作为民间流通主要货币的铜钱日渐稀少,已不敷应用,钱价上涨一倍,嘉靖金背钱四至五文即可直银一分。万历四年(1576年)帝令户、工二部按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又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随着铸局的广开,中央政府对各地钱局约束力的减小,各地王府纷纷铸钱,钱币的质量逐年下降;私铸现象时有发生,以南方诸省为甚。由于万历钱的铸期较长,在明代铸钱的诸朝中铸量相对也较大,所以至今比较常见。“万历通宝”钱的版别品种较繁,…  相似文献   

16.
石刚 《新疆钱币》2005,(3):96-100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伊犁将军伊勒图的建议,开设宝伊局鼓铸制钱,岁铸钱九百二十余串,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因农民起义占领惠远城终止,宝伊局前后共铸钱九十一年,先后铸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共五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17.
“厌胜钱”也有人称为“压胜钱”,实则所谓“厌胜”者,谓厌伏其人咒诅求胜之意也,《后汉书》以以菟为厌胜之术,因此,“压胜钱”实为“厌胜钱”之谬称。按“厌胜”二字字义推断,“厌胜钱”就是一种以厌禳为目的的钱币。厌胜钱大都是私铸钱,因此要谈厌胜钱还得从私铸钱谈起。钱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国家经济命脉,应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以免造成金融混乱,但我国早在西汉之初就已有私铸钱币出现了。公元前186年(吕后二年)就因私钱充斥,曾下令严禁民间私铸钱币,但到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又取消了“盗  相似文献   

18.
咸丰大钱是清朝政府在特殊时期铸造的钱币。据清史记载 ,咸丰三年 ( 1 853)清政府为筹措巨额军费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因国库空虚 ,财源枯竭 ,遂决定铸行大钱。于是各省纷纷鼓铸 ,至咸丰四年七、八月 ,全国已有 2 2 (省 )局开铸大钱① ,铸造的大钱品种之多、版别之繁、钱文之杂、厚重之差 ,为历史罕见 ,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之后 ,又一个制币混乱时期。宝泉局是户部的铸钱局 ,从咸丰三年五月始铸咸丰重宝当十大钱 ,八月增铸当五十大钱 ,十月又增铸当百、五百、当千等记值大钱。笔者发现一枚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厚重钱。此钱铸造精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9.
《新疆钱币》2003年第1期刊登了朱爱民先生《新疆铸币溯源》一。在“阿克苏铸钱局说”中:“道光元年(1821年)阿克苏每年铸钱2600余串。同年清廷平定张格尔叛乱,大军云集阿克苏,需钱甚急,阿克苏鼓铸不及,清廷命伊犁宝伊局铸造普尔钱1330串,支援阿克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明朝洪武以后,因政府强制推行"大明通行宝钞",各地钱局已多停铸。至万历年间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钱价日渐上涨。帝遂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到了天启年间,开铸钱局已遍布全国各地,最高峰时有炉156座,年铸量达200多万贯,盛况空前。由于明钱历来北重南轻,所以规定北方铸钱以六十三文折银一钱,南方钱以一百文折银一钱。并严禁私铸。据资料记载:明光宗在位仅数月,所以未铸"泰昌通宝"钱。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补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1622年)开始铸造"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