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炎黄春秋》2001,(3):68-71
曾任《中央日报》总编、《申报》副总编的报界奇人卜少夫,于2000年11月4日,在香港逝世。  相似文献   

2.
曾任《中央日报》总编、《申报》副总编的报界奇人卜少夫,于2000年11月4日,在香港逝世。 卜少夫是江苏江都人,1909年出生,经历漫长曲折,享年92岁。 由卜少夫独力支撑创中国期刊史的奇迹,长达56年又 10个月的《新闻天地》杂志,在卜少夫去世前一月停刊。卜少夫自己说:“我为《新闻天地》尽瘁一生。” 幼有新闻天贼 陈布雷所倚重 卜少夫自幼就有从事新闻事业的天赋。据卜乃夫(即作家无名氏,卜少夫之四弟)说,卜少夫在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时,才十几岁,就创办了《雪花报》,以后又办《活跃》周报,成为当时南京最“…  相似文献   

3.
奇人卜少夫     
我有一个基本信念,为中华民族和平统一而努力,坚信中华民族一定团结,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关系,和平统一,此乃我有生之年奋斗的目标。此外.我别无他求。──卜少夫—卜少夫支撑“新天”半世纪首反“台独”于港台卜少夫,当年新闻界的一位奇人,人称“扬州第九怪”(卜少夫自己说:“称我扬州第九怪,依稀仿佛,我是扬州人,写字人称有板桥体,但才华我不及八怪也”)。1945年,重庆一家小烧饼油条店的楼上,窄窄的半间房里办起一个刊物。封面上标着。天地间皆是新闻,新闻中另有天地”二句,刊名《新闻天地入这个新生的刊物,竟…  相似文献   

4.
西藏神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议室里,飘荡着淡淡的药材香味。记者在一张放大的照片上看到了一个瘦高、淡定的老人。透过老人两鬓的白发和略显沧桑的脸,记者仿佛看到了他坎坷曲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正清晨,与同事一行3人驱车至汉口硚口区荣华东村荣东社区,叩开一间二居室的老房子,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安详地坐在窗前,正端详着墙上玻璃相框里的一张老照片。那是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中国国漆精制厂成立时的照片,因为年代久远,照片的边缘已微微泛黄。老人脸上布满了时光的印记,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深邃而温和。老人端详着照片,眼神里跳动着喜悦的光芒,苍老的嘴角浮出浅浅的微笑。  相似文献   

6.
李斐然 《神州》2012,(6):94-96
67岁的唐盛南拍了大半辈子的照片,却耿耿于怀自己少拍了一张。一天,他的朋友老马说,83岁的丈母娘过世时,怎么都找不到好照片,只能拿一张50多岁时的证件照充数,"觉得自己很不孝"。"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讲?"面对自责"不孝"的好友,老唐已经帮不上忙了。为了不让更多人抱有同样的遗憾,这位摄影师下定决心,要给老人拍点照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轻气盛的香港人,踯躅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街头,时不时摁一下快门,拍下了这一组沧桑老人的照片,他们与他一样,都是身处异乡的人们。然而,他们来自何方?谁是他们在故乡挂念的人?包括这位年轻人。一个香港人意味着什么?年幼时他随父母定居香港。他形容海南文昌县的外婆家,如同《红色娘子军》中的椰林一样美丽。后来我去过这个地方,觉得不像他说的那么神奇。  相似文献   

8.
黄东 《百年潮》2008,(5):19-22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密的访谈正在进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负责大陆事务的两位官员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时而埋头速记,时而打断老人的话提问几句,而桌子上的轻便录音机里的磁带也在飞速地转着……这样的场景诡异而神秘,这位老人是谁?他们在谈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在范先行老人的花房里,看到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镶嵌着一幅放大的照片,这是当年他和朱德委员长、省委书记周林、市委书记伍嘉模、林业厅长周树仁在森林公园兰室的合影。范先行老人无不自豪地说,这是他家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0.
1998年7月26日,92岁高龄的何世礼老人在香港辞世。祖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各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然而,由于种种历史上的原因,很长时期里,人们对这位曾为祖国神圣的抗日战争作出过贡献的爱国者的一生经历和事迹却可能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1.
周勇  金萍 《文史春秋》2002,(5):38-41,45
1998年7月26日。92岁高龄的何世礼老人在香港辞世。祖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各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然而。由于种种历史上的原因,很长时期里。人们对这位曾为祖国神圣的抗日战争作出过贡献的爱国者的一生经历和事迹却可能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2.
云鹤 《文史春秋》2004,(2):53-57
在西北大漠的30多年军旅生涯中,他用相机拍下了两万多张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录了我国的核试验发展史。离休后,有人愿出50万元买下他收藏的照片,被他一口拒绝。然而,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欲有偿收集他的藏品时,他却分文不要,一次捐赠照片数百张。和他结下深厚友情的张爱萍将军夸赞他:“好一个陈老二!”这个“陈老二”,就是现住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军干所的离休干部,年届八旬的陈书元老人。  相似文献   

13.
吴蒙 《文物》1982,(11)
1982年2月,在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发现了一处古代的黄金窖藏,当地同志已作了详细报道。窖藏中用来盛装金"郢称"等物的铜壶,在青铜器研究上颇有意义,下面试加讨论。我最初看到这件铜壶的照片,是在今年8月20日的香港《大公报》第一版。照片中金兽直接盖在壶口上,消息也说是"一只盖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时,陈独秀已僻居四川江津,此时,他也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他早已没有了惊恐和慌张。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思念之情。所以,当北京大学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两人过从甚密的交往。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政府办陈列馆里有3张黑白照片,主角是同一人。很多老领导都认得他,时隔多年再次看到他的照片,一些老前辈很激动,讲起他过去的故事神采飞扬。虽然他已去世四十多年,但在人们的记忆里却依然鲜活、依然斗志十足。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5,(3)
这是一个暑热难当的夏日的傍晚,在我下榻的长子县招待所的房间里,尽管一直开着电风扇,依旧溽气逼人。和朋友已经约好,今晚由他带我去拜访一位理发老艺人。我等着。 不一会儿,朋友来了。我们相随而行,穿街过巷,寻到一座花木截蕤的院落。听到门声,老人已从正庭里走出来。老人姓张,人已70多岁,精神蛮好的。老人说,就在院子里坐吧,屋子里太热。我看到院子里的矮脚小桌上早已备好了茶水。  相似文献   

17.
经盛鸿 《百年潮》2014,(5):51-56
正2007年2月1日,南京古城一个严冬的日子,我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的一户人家,采访一位已94岁高龄的抗战老人。他身材不高,穿着平常,但十分精干,手脚灵活,头脑清晰,谈吐不俗,一点儿也看不出是已近百岁的老人,更看不出他就是曾在抗战期间,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核心区南京城里,凭着一腔杀敌复仇的爱国热血与勇敢机智的行动,制造了震动海内外的惊天事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毒酒案"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詹长麟。  相似文献   

18.
埋藏了半个世纪的枪声文/刘辉这是一个被埋藏了半个世纪的故事当年的小英雄如今已成为一个羸弱的老人,默默地生活在北京一栋老式楼房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可他那传奇式的故事,听了却让人久久难以平静──采访完赵秋心老人,笔者的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出"小兵张嘎"、"...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31日8时30分,霍英东的灵柩车从协和医院南门缓缓驶出,径直开往首都机场。此时,一架专机已等候在那里,准备载他返回香港。这是老人的遗愿。  相似文献   

20.
他感慨人生短暂:“阿庆嫂”的扮演者之一洪雪飞1996年因车祸去世,“胡传魁”的扮演者周和桐1986年去世如今,在香港街头的麦当劳店里,经常有一位吃着薯条、拿着老年证喝免费咖啡、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儿的老人。人们很难想到,他就是京剧《沙家浜》里那个“阴阳怪气”的“刁德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而记者此次采访马长礼老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