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懂得了民主自由,却常常启动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很多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覆,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敦煌四看     
假日有暇赴敦煌,游历数日,所感颇丰,其四大景观则更令人叹为观止。 一是看沙。敦煌城系大戈壁中的绿洲。绿洲之外,在广袤的天穹下,举目四望,茫茫一片黄沙,间或几墩带些土色的蓬草,在格外热辣的骄阳下有气无力地倒伏着,顿感索然无味。但扪心细想,看沙也有所得:不去戈壁深处走一走,不知何为辽阔,难晓什么是渺小和脆弱;不知何为寂寞,怎能明白喧闹亦有可恋;不见甘露,方知难离茶饭之须臾;没有人迹,才懂友情的弥足珍贵。多数人不喜欢沙漠,说它像死海。其实,沙漠更像哲人,以它冷峻的面孔,向走近它的人阐释真谛。而且当你  相似文献   

3.
敦煌看沙     
南强 《福建旅游》2004,(1):41-42
敦煌沙景最美处,或许要数月牙泉了。我看过一些有关的照片,听过几首动听的歌曲,想象中不知有多少的浪漫与美丽。然而这一切真正来到眼前时,却是意外地朴实。  相似文献   

4.
马德 《敦煌学辑刊》2007,(4):114-124
序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学术观念需要不断更新,许多学术方面的问题也应该重新认识.这就算是我们近年来所说的与时俱进吧!与时俱进这个词反映的内容可能有一种消极和盲目,与我们讲的开拓进取是不太相符.但反过来讲,消极也好,盲目也好,总得先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宗教来讲,与时俱进可以说是非常恰当和合理的.宗教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相似文献   

5.
惠媛 《沧桑》2010,(2):142-143
唐代婚嫁问题是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众多传统典籍都对这方面有所记载,但这些记载缺乏基层人民婚嫁的具体信息,而从敦煌出土文书中我们可以对这些方面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特别是有关唐人的婚嫁年龄、婚嫁形式等,从而全面认识唐人的婚嫁生活。  相似文献   

6.
陶冶 《丝绸之路》2010,(2):41-42
书仪作为古代应用文的范本,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着传统礼制的各项规范和要求,是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反映。敦煌遗书中的书仪写本为我们了解中古社会的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大量的山水画迹可以复原唐代青绿山水的原貌,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提供真实的依据。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为例,分析了唐代山水画流行的四种构成方式:三山构成、金字塔形构成、左右对比构成、阙型构成。作者同时对唐代风景图像中树木、水的表现方法,以及色彩应用等加以分析,阐述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唐代婚嫁问题是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众多传统典籍都对这方面有所记载,但这些记载缺乏基层人民婚嫁的具体信息,而从敦煌出土文书中我们可以对这些方面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特别是有关唐人的婚嫁年龄、婚嫁形式等,从而全面认识唐人的婚嫁生活。  相似文献   

9.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敦煌郡,继设敦煌、龙勒、效谷、渊泉、广至、冥安六县。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这是对敦煌行政、军事两大机构的简略记述,而县以下政府组织情况却无任何记载。敦煌汉简中有较多县以下乡、里建置的资料,弥补了行政系统基层组织设立的史实。从而使我们对敦煌从郡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里这一行政系统的组成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对研究敦煌史、边郡史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敦煌文化看我国古代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展现了佛国世界的众生百态,记载了现实生活的世俗场景,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它对我国体育的平衡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唐装,不少人误认为是我国唐朝服装,其实它并非唐朝服装,而是由清代常服"马褂"演变而成的。清代康熙年间产生的对襟马褂,为立式领型,扣为直角扣,由纽扣和纽拌组成,面料则主要使用纱或绸缎。这种马褂长只到股,袖只到肘,且袖子和衣服整齐相连,以平面裁剪为主,适宜双手上下前后左右灵活活动,便于穿戴,故受官员  相似文献   

12.
均田制是我同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出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发愿文文献作为敦煌文献大类之一,因其在众多领域的研究价值,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学界并未就“发愿文”的名称达成一致意见。本文结合汉、藏文发愿文的题名,认为发愿文、愿文、祈愿文这三种称呼在唐宋之际的河西地区是可以混用的,且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发愿文。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世俗是一个对立的范畴,前者重彼岸,后者重此岸;前者重来世,后者重今生;前者重出世,后者重入世。从本质上讲,佛教与世俗体现的是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佛教是以追寻、接近、体证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为其职志的,即所谓“有所宗”,因此是极端超离世俗现象世界的。若就功用而言,佛教之宏旨在于救度众生、解脱苦难,即所谓“有所教”,因此又是极端贴近世俗、不离现象世界的。所以说,佛教与世俗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所谓的“佛教世俗化”,指的就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世俗社会有机结构与互动原理的认同与融摄。佛教寺院通过各种佛事活动来沟通并调整寺院与世俗社会的互动关系,与信众共同来维持或建构生命存在形式的理想规范,从而维持社会的和谐,并使之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5.
文华 《文物》1976,(11)
两年以前,"四人帮"吹出一股妖风,说什么女同志的服装太单调了,要大力加以改革。话音刚落,就拿出了一套"样板服"。据他们说,这种式样是从唐朝的传统民族形式来的。今天所能见到的唐代妇女服饰的有关文物资料,穿戴者的身分绝大部分属于贵族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以及为这些人服务的侍从(例如侍女、歌舞伎)。她们所穿的服装式样,一般是上身的短衫和短襦,用带子联系下身的长裙,外面再加披中衣、大衣、云肩等等,这些零件组合起来,便成为一套整体服装。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在内容、形式、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着对话交融,彼此间的交融互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互补:佛教戒律、因果报应等观念通过占卜的运用在客观上很容易达到其普世化的效果;占卜对佛教诸因子的兼容,扩展了占卜内容和占卜种类,各式佛教理论的融入特别是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观念进一步完善了占卜理论,增强了占卜的变通能力。三教融合的文化特征与佛卜共信的宗教意识构成了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文化互动的多元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从写经题记看北朝敦煌民众的崇佛心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峰 《敦煌学辑刊》2006,2(2):110-119
北朝时期敦煌地区的写经活动是当时民众奉佛的一种重要方式。约在北魏宣武帝年间,该地佛事发展兴盛,社会写经需求大量增加,并有了商业化的倾向。其写经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读诵受持和流通供养。整个北朝民众写经题记和发愿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形式与内容,反映着民众相应的奉佛心理的不同变化,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00年对敦煌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随着莫高窟第17窟的打开,敦煌这颗丝绸之路衰落后已逐渐黯淡的明珠又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遗憾的是,首先发现它的竟是愚昧无知的道士和贪婪的劫掠者。1907年,当伯希和携带敦煌所得经卷前往北京展出时,罗振玉、王国维、蒋斧等惊呼不已,敦煌遗书这才走进中国士大夫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史勇 《丝绸之路》2012,(8):24-26
敦煌之所以成为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并最终完成"圣地"化进程,与公众的普遍接受密不可分。挖掘和梳理民国时期刊物关于敦煌的舆论资料,为研究早期敦煌公众接受问题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证据。在特定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敦煌及其劫难史引起了舆论关注,以期刊为主的大众媒介,在传播和普及敦煌史地特别是敦煌艺术的历史本真、反映当时社会对于敦煌事情的态度、呼吁保护弘扬敦煌艺术等层面,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民国公众对于敦煌的认知和接受,为研究现当代敦煌公众接受问题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0.
宋广玲 《丝绸之路》2013,(10):34-35
唐五代时期,人们的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其中儿童的日常游戏也极其丰富。本文以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为基础,探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儿童的游戏活动,对其种类和情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