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独立评论》的社员及其主要撰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独立评论》的社员曾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不确.综合各种资料可知,最初的社员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竹垚生、吴涛鸣、周炳琳、顾湛然;后补的社员是:吴景超、周诒春、张奚若、何廉、张忠绂、陈之迈、陈岱孙、顾一樵、陈受颐.而从各自的经历、职业和主张来看,《独立评论》的社员和主要撰稿人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诗论>公布后,再次牵动有关<诗序>问题之讨论,同时也为重新探究"诗教"观念之继承或转化建立起新契机.虽然<孔子诗论>中对于风体诗的评论,明显有重情的趋势,而代表汉代<诗>教思想的<诗序>,又明显注重政治风化之作用,彼此遂产生较大的差异,且显然有思想转化之现象.然而这种<诗>教思想明显转化之痕迹,在<孔子诗论>所评论<大雅>之<皇矣>、<大明>、<文王>三首诗中却非如此,而有继承发展之现象.职此之故,本文将深入此三首史诗的内容,从对比各首诗的诗义以及<诗论>、<诗序>所评论之内容,参照汉代政治之状况,而对<诗>教思想之继承发展情形有更确实的理解.全文之进行:在前言说明为文之动机、目的以及讨论范围之后,进入核心议题,依序讨论此三首诗从诗义到<诗论>,乃至于到<诗序>的诗教思想继承发展之情形,获得更清楚的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刘兵 《黑龙江史志》2013,(12):53-54
甲午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空前的统治危机。与此同时,汉族的知识分子也经历了民族认同转变的历程。一部分维新派知识分子要求在满清统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主张"不分满汉"的建构民族国家;而另一部分激进的汉族知识分子则走到了清王朝的反面,主张"种族革命",彻底的推翻清王朝。本文试图对这种转变的原因、改良派和革命派各自的转变情况以及对民族国家构建带来的影响做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国肇始,有识之士意识到由绝大多数文盲国民组成的"民国",徒具虚名,故很快掀起一场旨在"除文盲、作新民"的扫盲运动.在推动这场运动的关键人士中,有一位不为人熟知,却几乎起了奠基作用的人物--董景安.他被认为是民初"最初尝试"扫盲教育的人①;他编写的<六百字编通俗教育读本>(以下简称<六百字编>),被誉为民初扫盲教材中"惟一引人注目的例外"②.但学界至今未见有关他的专门研究③;其编纂的<六百字编>,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已无法寻觅④,实在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6.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2):43-49
误姐为兄 一九八二年八月三日<致韦君宜>,是询问翻译家张友松、美学家吕荧的现状,要韦过问张的生活待遇问题的.此信反映了乔木对某些做出过成绩现在陷人困境的老知识分子的关切.缘起是新华社内部一篇反映张友松目前困难情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黄若泽 《神州》2011,(5):4-4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是不畏强权的人类良心。小说《英国病人》塑造了一大批背景不同、理想各异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二战,目睹公共社会对私人空间的侵略。本文以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为依据,分析《英国病人》主要人物的特点,论述知识分子的本质及与公共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许昌和 《安徽史学》2005,(2):126-128
本文通过对<论<独立评论>中的教育主张>一文在引文和注释上所出现的讹误的指陈,强调说明史学研究是艰苦且严肃的,在学术创作和研究中必须规范、严谨.  相似文献   

10.
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友良 《安徽史学》2006,6(2):45-51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这与以<新青年>作为运动的指导力量并无二致.但<太平洋>的思想背景有着浓厚的英伦调和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西域土地人物略》是现存少数记述明代西域史地的历史文献之一 ,其所证地域最广 ,可信程度甚高 ,并反映了当时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但目前两种通行本不仅文字讹误歧异处甚多 ,而且体例亦不相同 ,学者不知所从。得其祖本嘉靖《陕西通志》本 ,通行本中的讹误歧异即可厘清。至其作者 ,当非汉人或穆斯林 ;作时当在宣德十年 ( 14 35)甚至成化十年 ( 14 74 )之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报刊媒介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玉梅 《史学月刊》2003,1(5):54-58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各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开发西北边疆的文章,喊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各有识之士利用报刊这一信息工具来研究西北、宣传西北;为开发西北制造舆论,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但最终实效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David Hunt 《Folklore》2013,124(1):75-90
Written evidence from the hunting folk literature of the Caucasus is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origin of the unicorn lies in hunting mythology and that remnants of it are to be seen in the figures in "The Lady and the Unicorn" tapestries in France.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利用到消灭的演变过程,而政策的实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误的一面,产生失误的主要原因则是认识上出了偏差,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首批留美生的选派是留学教育全面恢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内驱力源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为留学教育的恢复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此次选派不仅促进了高教改革、科研创新,而且摸索出一整套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选拔办法和管理体制,开启和引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留学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朱军 《文物世界》2002,(4):38-42
觚,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化遗址即有陶制品出土,其用途为酒器。夏商较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部分器型仿青铜礼器,多用作陪葬冥器。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Humanitarian diplomacy has always been a crucial element of humanitarianism, however it is now becoming a more prominent element of states’ foreign policies. It holds many attractions and much promise. It provides states with a way of expressing important qualities of international empathy and solidarity and can also enhance a state’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nd provide valuable means for building relationship of trust and cooperation. This can in turn can be conducive to a state’s broader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erils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humanitarian diplomacy into a state’s foreign policy. It can generate ambiguity and even conflict within a state’s diplomatic endeavours due to tensions between humanitarian and broader national interests. In exploring these issues it is usefu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humanitarian diplomacy and humanitarianism as diplomac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se issues in relations to Australia’s diplomacy. It argues that Australia has actively engaged in humanitarian diplomacy and humanitarianism as diplomacy. Whilst the two are often complementary, there are areas in which they have been in tension and even at odds.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but also for its capacity to undertake genuine and effective humanitarian action.  相似文献   

19.
《Political Theology》2013,14(5):650-660
Abstract

In his monograph God, Justice, and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response to his work uses examples from Deuteronomy, Jeremiah and other prophetic tex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dience to God’s law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It concludes that given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natural law within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it seems unwise to draw too direct a comparison with the biblical material, which reflects a very different world view. The close study of the texts suggests that, for the biblical authors, divine law was both commanded at Sinai and written into the fabric of the universe.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其回归的常见渠道有三种:回赠、回购和讨还。虽然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但回归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仍然阻碍了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纵观研究状况可知,对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