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和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岛……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曰《山海经》。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这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流逝,地名变换,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和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岛……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日《山海经》。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这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流逝,地名变换,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李德山 《日本学论坛》1989,(1):62-64,F003,45
中国最古的地理书《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囤至西汉初年,其中有些篇章,记载了古代东北亚地区各个民族(或部落)的情况,是现在研究东北亚地区古代民族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对其所记诸族(或部落)考述如下: 1.肃慎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相似文献   

4.
<正> 前此我曾撰写《古地理书辨证三题》一稿,考证了刘宋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唐陆羽《吴兴图经》与《杼山记》、以及元李好文《长安志图》几种古地理书,其后于古地理书又续有一些心得,爰辑为此札,以续前稿。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和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岛……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曰<山海经>.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这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流逝,地名变换,语言文字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经;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经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经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若木·神树·鸡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若木的树,《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若木生于若水之滨,《海内经》曰:“南海之外,黑水青山之间,有木曰若木,若水出焉。”若水因水滨多若木而得名,《水经注·若水》云:“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放水受其称也。”一条河流能以一种树木而得名,这种树必然是该流域最常见的植物。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若木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只是生于若水之滨的一种青叶赤华的树木,所以《山海经》对若木的描述应是最为原始,最为…  相似文献   

8.
贵阳与贵山     
要解决贵阳因哪座贵山而得名的问题,须先异清贵阳究竟有几座贵山。自明朝到今天,贵阳以“贵山”名者至少有三座。现今的关刀山,早在明朝中期称“贵山”(即古贵山),这有易繻的《贵山诗》和《贵州图经新志》作证。因有两项证据,就不是孤证。它自1469年(成化五年,肖俨写《城隍庙记》起算),至1553年(嘉清三十二年),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对《图经·地图》上的无名山坡不可误为贵山。它在“沿城西北二里(距贵阳的城北二点九公里,不止二点五公里)”.二白崖山(八鸽岩)俯瞰兔场(市北村)”,“白崖山在贵山之麓”“鸦关(小关)在其后”,  相似文献   

9.
论清儒编书     
本所言之“编书”,仅指编修丛书。在我国,丛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李调元《函海后序》曰:“古无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一总名。唯《隋书》载《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目录一卷,又载《地记》二百五十二卷,是为丛书之祖。”《地理书》为南齐陆澄编,收有160家作;《地  相似文献   

10.
也谈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都兴智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兴智《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所主张的古朝鲜曾占有辽东、辽西以及关于貊人未曾生活于辽东、《山海经》所记“貊国”分布于辉发河、北流松花江流域等问题,都是值得商榷的。治史应重视文献考证,而后者并非“改史求证”。  相似文献   

11.
《西次三经》为《山经》的一篇,由于其中出现了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等见于《禹贡》雍州的地名,因此前人都以此篇所记为中国西北地理。实际上,《山经》成书在《禹贡》之前,《禹贡》的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都是《禹贡》作者因缺乏西部地理知识而从《山经》搬过去的。由于《禹贡》对《山经》的误置,造成后人关于西部地理和《山海经》地理学的种种误解。《山经》里距甚小,实际的地域范围不过方圆数百里,《西次三经》与西北地理毫无关系,其所记皆为鲁中山区西北外缘诸山,皆在临淄-济南-泰安一线的齐鲁古道沿线,其所记载的昆仑即泰山,泚水就淄水,泑水即济水,昆仑所出的赤水、黑水、青水即为出于泰山之阳的泗水、汶水、沂水。对照《西次三经》关于诸山走向、诸水源流的记载,与鲁中山区西北隅的山势和水道如合符契,其所记诸山大多可以在现今地图上一一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一般以《周官》《禹贡》《山海经》为方志主要的源头之作,但是《周官》只是官制汇编,在体例、内容等方面并未对方志的形成产生实际影响。作为地理书的《禹贡》《山海经》对方志编纂均有影响,但《山海经》较之《禹贡》,内容更丰富,产生的时代更古老,《山海经》才是方志之源。而《山海经》为蜀人或巴蜀人所著,因此四川应为方志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火洲记趣     
吐鲁番热冠华夏,千百年来举世闻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称这里有一座“炎火之山”,“投物辄燃。”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羁旅此地写道:“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明朝诗人陈诚衔令西使,在这里留下诗篇:“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元朝官吏更是将吐鲁番比作“火洲”。清人肖雄有诗句:“高昌炎热绝无俦,赢得元时号火洲。”诗中的高昌是座古代名城,就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的中部。 曾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的吐鲁番,因其地势奇低,气候奇热,又有一条奇特的火焰山,极富魅力。加上历代…  相似文献   

14.
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列子·汤问》记愚公决心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张湛的注是:"《大荒经》云,山海神皆执蛇。"这种解释基本正确。见于《山海经》中的包括山海神在内的不少神灵,确实是操蛇或践蛇的。《山海经》是战国时的作品,书中反映出战国时神怪形象的一些重要特点,而且也为许多地下出土的材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南涿水试考     
《水经注》记载了两条涿水 ,一条是卷 12《圣水注》所记流经涿县的涿水 ,在今河北涿州市境 ,我们称之为南涿水 ;一条是卷 13《漯水》所记注入漯水的涿水 ,在今河北涿鹿县境 ,我们称之为北涿水。历为涿县、涿郡、范阳郡、范阳国、涿州治所的涿城是因哪条涿水而得名 ,南涿水的源流、流向怎样 ?长期以来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经过考证 ,认为今涿鹿县南部的东、西灵山古称涿鹿山 ,南北涿水因分别发源于涿鹿山南北麓而得名 ;南涿水包括小西河 (紫石溪水、矾山水 )、紫石口以下至铁锁崖的拒马河 (巨马河、涞水 )干流和北拒马河(桃水 )三段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这条河流已经主称桃水 ,但仍保留有涿水之名 ,应劭“涿水出上谷涿鹿县”和《水经注》中桃水涿水互称即其实例 ;北宋时期的涿水涿河仅指今北拒马河主河道 ,这一名称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涿水之名与古涿鹿山 (今东西灵山一线 )某种联系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关于南涿水“源出保安州之涿鹿山”的记载虽然晚出却是富于启发意义并暗合历史事实的观点 ;历为涿县、涿郡、范阳郡、范阳国、涿州治所的涿城是因南涿水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渭河行     
正鸟鼠山之谜凡是读《山海经》的人,都会对《西山经》结尾处的鸟鼠同穴山感到好奇。因为古书一般写在竹简上,叙事内容需要有选择性,不可能什么都记录。其对鸟鼠同穴山的记录是这样的: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紧接着鸟鼠同穴山,还有一条河在西边,叫滥水,西流注于汉水,其中出产一种魮鱼,  相似文献   

17.
喻添旧 《风景名胜》2016,(12):97-105
习水本是鰼水.传说中,“鳛”是一种神奇的飞鱼.《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叫声)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可以御火.食之不瘅.”这种“飞鱼”因为叫声奇异而得名,但若是看图识字地拆解绘意,鳛鱼身色泛白,身长羽翅,与《山海经》的描述一致.后来的贵州鳛国、鳛部、鳛水,都因这条被鳛地人们视为图腾灵物的鳛鱼而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9.
南朝齐人陆澄所撰《地理书》及《地理书抄》(均已亡佚),其以《山海经》等160家地理著作为基础编纂而成,对于保存我国古代众多短篇零卷的地理学著作有较大作用,价值极高。然而,关于《地理书》的作者问题,史籍记载不一,更有将其与南朝宋学者刘澄之混淆的情况。南朝梁学者任昉,清代学者徐乾学、俞樾、王谟、章宗源、姚振宗及现代学者刘纬毅等都曾分别对陆澄《地理书》进行辑佚、考证等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此,在掌握新史料的基础上,对陆澄地理二书及其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梳理考证,释疑解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五藏山经》记载的植物地理学陈国生,高荫歧《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瑰丽的地理著作,历来学者多予以极高评价,袁珂《山海经校注序》认为,“吾国古籍,环伟瑰伟者,莫《山海经》若。《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对其推崇至高。顾颉刚《古史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