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代兵备道是安定地方的重要军事层级。嘉靖四十一年,为应对岭东惠潮地区“矿贼”的跨省流窜及倭寇侵扰,南赣巡抚奏请置伸威道驻于赣州府平远县。后因地方形势变化,平远县改隶潮州府,广东巡抚重置,伸威道由“两属”于虔粤二抚转为专属广东巡抚,其管辖区域维持在惠潮二府以内而不再跨省,驻地也从平远县迁至惠州府城。粤东地方安定之后,出于统一惠潮地区兵备道事权的考虑,伸威道于万历五年被裁革。伸威道作为岭东诸兵备道的一支,由广东按察司佐官整饬兵备,却又同受南赣巡抚与广东巡抚节制,其统属、职责、辖区、驻所的变动运作是明中后期两属辖区兵备道的代表,伸威道的废设与分化调整也体现了明中后期广东惠潮区域地方复杂军事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不分卷,署宋小濂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铅印本,一册。宣统三年(1911年)徐世昌编《东三省政略》亦收作其边务·呼伦贝尔篇的附录。从宋小濂序文所述和正文内称其为“宋公”来看,该书实由宋小濂主持编纂,实际纂者为齐守濂、赵春芳等。宋小濂(1863年~1926年),字铁梅,吉林永吉人,清监生。历任黑龙江将军文案、哈尔滨铁路交涉局总办、海伦同知、暂护呼伦贝尔副都统、学部二等谘议官、呼伦贝尔兵备道、署黑龙江民政使、中俄勘界专员、民国政府黑龙江都督、…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七月三十日,合江地区图书馆工作检查团于萝北县发现清代黑龙江省绥兰道云版。云版系铸铁制成,长100、宽35、厚1.5厘米,上部正中有一直径8厘米的圆孔。圆孔下侧又有一个日形孔和一个月形孔。各孔的周围及云版边缘都铸有连续的小三角形纹饰。云版的上部及下部已残缺。正面正中自上而下铸有一行阳纹楷书铭文“钦命二品衔黑龙江分守绥兰海兵备道松”。背面正中自上而下铸有一行阳纹楷书铭文“大清龙飞光绪  相似文献   

4.
湖北新军是在张之洞从两江带回的部分江南自强军为骨干建立的护军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吃紧之际,张之洞奉命摄两江总督篆,而且一度署江宁将军篆。在署理两江总督期间,为了加强海防,曾仓促经营,“兵则新募于各省,械则赶购于外洋,炮台补救而未遑,兵轮整饬而非易。  相似文献   

5.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即把盛京崇为留都。后来,相继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广大地区。清朝设置将军的地区,除东北外,还有江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绥远、陕西、甘肃、新疆、乌里雅苏台等地。绥远、新疆、乌里雅苏台是蒙古和维吾尔族等居住地区,将军的设置与内地不同。此外,东北三将军的设置也与内地不同。因为,内地广大汉族人民居住地区,清朝除设将军“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外,还设有总督、巡抚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而东北地区则不设总督、巡抚。  相似文献   

6.
明代嘉靖年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渔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倭寇,保境护民,竭尽全力,立下不朽的功勋。他虽没有戚继光、俞大猷那么出名,却也堪称名副其实的抗倭英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新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黑龙江将军初驻黑龙江左岸的瑷珲旧城,续迁黑龙江城、墨尔根城及齐齐哈尔城.这3次迁移备受后人指责.雍正初年,黑龙江将军驻地得到了第四次迁移机会,但在黑龙江将军陈泰的反对下,雍正皇帝放弃了第四次迁移黑龙江将军驻地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去年有幸去伊犁,顺道参观了一下伊犁将军署,将军署习惯上称它为将军府。 伊犁将军是清代分辖特殊地区的十四将军之一。清代新疆初定,即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以及巴尔喀什湖直到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以及全疆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作为独立的行政名称始于清代。清初,黑龙江归盛京驻防内大臣(1646年改为盛京昂邦章京)所辖,顺治十年(1653年)改归宁古塔昂邦章京所辖。康熙元年(1662年)改归宁古塔将军所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分宁古塔将军西北地,添设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将军管辖范围大为缩小,黑龙江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将军衙门诞生于抗俄斗争的关键时刻。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波雅尔科夫、哈巴罗夫之流屡犯黑龙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康熙皇帝为收复失地,驱逐浸略者,作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最重要的是凋集宁古塔、吉林等地军队进驻黑龙江,12月13日,任命原宁古塔副统萨布素为镇守黑龙江将军,遂置黑龙江将军衙门。  相似文献   

11.
<正>最早创议修《黑龙江通志》的是清光绪二十一年,时任黑龙江将军的恩壮敏公---恩泽。恩泽调任黑龙江时,恰逢《吉林通志》甫成书,此时东三省独黑龙江无专志,每一论及,将军常不怿。是时,北京会典馆向各省下发檄文,要求督修会典、舆图。  相似文献   

12.
从清代至今的三百多年间,黑龙江历经了几个历史阶段,省的政权机构建置曾发生过多次变动,现按历史发展阶段和时间先后顺序作一简要介绍。一、清代时期1、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二年~光绪三十三年),是清代驻防黑龙江地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机关。将军衙门开始设于江东六十四屯内的瑷珲旧城,不久迁至江右的今瑷珲;康熙二十九年迁至墨尔根(今嫩江县城);康熙三十八年再迁至齐齐哈尔。从首任将军萨布素到末任将军程德全二百一十  相似文献   

13.
自康熙二十二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起,黑龙江地方政权一直实行以将军为主体,对旗、民分治的军府制管理体制。然而,随着黑龙江地区边疆危机的升级、社会矛盾的加剧,军府制已经无法满足黑龙江地方政权发展的要求。加之受到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积弊已久的吏治问题,在内因、外因多方因素影响下,黑龙江地方政权于光绪三十三年发生变革,裁撤将军,设置行省,结束了旗民分治的管理方式,全面实行民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熊公平海碑颂》现存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郑和纪念馆碑廊,嵌在原“天妃宫”正殿东侧楼下墙壁上.全碑高2.18、宽1.1米;碑额高0.5米,上有篆书碑名全称为:“整饬苏松兵备河南按察使副使熊公平海碑”.碑文系正楷小字,计有1237字.此碑的立碑年月未标,但从碑文内容可初步推证为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57)所立.因为熊桴于嘉靖二十九年(庚午)考中进士,次年(嘉靖三十年)出任太仓知州,戊午年升苏州知府佥事,“俄而晋秩以河南宪副兵备苏松”,直至调离吴地赴滇任职,共历时12年.由此可断:此碑正是熊桴离吴赴滇之年所立,亦即嘉靖四十二年.  相似文献   

15.
“剿总”在长沙开军事紧急会议1949年7月上旬以来,集结在襄樊、新野、光化等地区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准备向江陵、当阳、宜昌等地的国民党军发动全面攻势,以配合在武汉地区的解放军继续南下。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见形势紧张,即电召川湘鄂边区绥署军长以上的主官到长沙参加紧急军事会议筹谋对策。7月10日前后,川湘鄂边区绥署主任宋希濂、  相似文献   

16.
光绪三十年(1904),黑龙江实行放荒开垦后,尤其是中东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发展。在全国“废科举、兴学堂”的形势影响下,黑龙江开始兴办近代教育。是年二月,程德全奉旨抵黑龙江任副都统,他在整顿诸端事物中优先办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他上奏慈禧太后设学务处,筹办学堂。同年十二月,奏请从奉天、江苏、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及清廷内阁中的现  相似文献   

17.
<正>一、历史的选择(一)黑龙江区划的历史沿革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设置黑龙江将军。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决定东三省改制,东北三省废将军,设巡抚,是为东三省设立行省制之始。1860年(清咸丰十年),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正式开禁放垦,关内人口开始大量移入,至1910年,东北人口由370万人增长到1693万人。1916年北洋政府改设三省一区,一区即东北特别行政区,治滨江即哈尔滨道外。1928年,  相似文献   

18.
图说     
《黑龙江史志》2012,(10):F0004-F0004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朝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问,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9.
清初,为了反击沙俄的入侵及加强东北北部边疆的开发和防御,清政府任命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率邻吉林、宁古等地的满汉八旗官兵驻防瑗珲等地,并派部分满族进驻齐齐哈尔等地。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腐迁入齐齐哈尔,这里便成为黑龙江满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河早期的鄂伦春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民族,与黑河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清代以前没有学校,在本民族中多采用口耳相传方式进行教育.他们世居黑龙江流域内外大小兴安岭广袤深山密林一带,过着“居无定室、衣皮食肉”的游猎生活.清康熙年间,鄂伦春民族的教育才有了文字记载.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抵御外敌侵略,清政府决定利用“骑马使枪习成特技”的鄂伦春族武装力量,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请,收抚鄂伦春诸部并正式编入布特哈八旗(位于今嫩江与爱辉之间).从此鄂伦春民族同黑河区域内各族人民一道加入到抗击沙俄捍卫国土的斗争行列.与此同时,鄂伦春民族也已经有了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准,在墨尔根(今嫩江县)两翼地方各设一所满官学,设学官一员.同时规定,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新满洲诸佐领之下,每岁进幼童一名,教习书义”.①1744年(清乾隆九年)黑龙江城(今爱辉镇)始设满官学一所,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八旗子弟愿入学者,由各旗协领保送,习清文骑射”.②但鄂伦春儿童入学者甚少,尤其是“沿边各地及鄂伦春、打虎尔诸族,非惟悉汉文者百不得一,即稍识之,无能道汉语者,亦十无二三”.③1882年(清光绪八年),撤销布特哈总管衙门,在“东接黑龙江,西达墨尔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