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人转哪,实在太独特了!因为有了这独特的二人转,才哺育出了巨星赵本山;赵本山哪,也实在太独特了!而因为有了这独特的赵本山,咱东北人有理由相信,二人转的一个新时期又将开始,一出出好戏、奇戏、热闹戏、意想不到的戏,还都在后头呢。  相似文献   

2.
权银淑 《神州》2012,(12):99
作为东北地方戏的二人转,是一种在东北民间广为流传的、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东北地区的人们对二人转的追捧、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文化曲目。通过研究杨朴的《二人转与东北民俗》,能够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以非常详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二人转文化作为辽宁特色地域文化,三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本文在二人转地域文化保护价值的视角下,就二人转如何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崔智慧 《神州》2013,(18):19-20
近几年随着本山传媒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几大城市的落地开花以及小沈阳等二人转演员的迅速走红,全国上下仿佛刮起了一股黑土地的二人转旋风。本文试图透过"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爆现象来分析这一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东北二人转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二人转的转变自二人转产生以来,二人转表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火如荼火爆异常,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广泛,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尖锐激烈的争论。然而,现在演出的二人转早已不是传  相似文献   

6.
二人转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独特的"草根"魅力反映出东北人豪放粗旷的性格特征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它强大的包容力使其深深扎根在东北广大人民心中,强大的生命力如野草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本文通过对二人转发展历程和东北地域环境的分析,提出二人转作为东北民间的特有文化形态,在东北黑土地上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性魅力。  相似文献   

7.
刘创 《湖南文史》2012,(8):66-66
现如今东北二人转炙手可热,成了东北人的招牌,但在东北,还有一种艺术形式,比二人转名气更响亮、历史更悠久、技术含量更高,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董艳 《神州》2014,(14):181-181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快速进步,任何事物都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使自己注入时代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存在下去。我国具有东北特色的二人转是有着丰厚民间文学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层面的思考,从而对其有一个更加准确的了解和定位,既有利于设计师对二人转文化中所体现的东北民俗文化进行提取和借鉴,也可以让二人转文化更加具有时代创新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二人转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更好的推进东北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3)
北大鼓、皮影戏、喇叭戏、满族大秧歌、二人转……对辽宁人来说,都是经常听说的词儿,但是,如果细问起来,又很少有人能说出个究竟来。这些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技艺,在老人们的记忆里,都是藏在回忆里最生动的那部分。但是,对年轻人来说,或者应该说对大部分人来说,它们或  相似文献   

10.
二人转是一门综合艺术,尽管表演形式不同,却说、唱、扮、舞等均包括在里面.它以"千军万马,全凭咱俩"为特征,既说又唱,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表演,通过叙述兼代言两种表现方法来完成剧本赋予的任务.其中,舞蹈作为构成二人转美学特征的重要元素,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表达思想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独特的风格体现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对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泉州木偶戏与木偶大师黄奕缺简介泉州木偶戏分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数百出传统剧目。在木偶制作中居最重要地位的是木偶头的雕  相似文献   

12.
今年北京戏剧奥林匹克的选戏有一些内存的逻辑线索,其中一条是老生常谈的东方与西方二元对立的语境。把铃木忠志、尤金诺·芭芭这些从事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大师请来,从印度、印尼、墨西哥等第三世界选戏,都可以作为证明。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不是孤立的,它是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中产生的分歧,并且形成了两条各有侧重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以博物馆功能为基础的专业化路线,另一条是以博物馆职能为基础的社会化路线。当前,这两条思想路线正在新整合理论的整合下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析在敦煌文献中如何根据五音来划分地势,不仅推测了其划分原则,并且认为"宫地土内平"的说法并不是如前人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是笔误,而是有其特殊的理由和形成原因.第二个部分主要五姓居于五音地的吉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第三部分,分析了敦煌文献中与五音无关的以地势高低来划分地形,占断吉凶的占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红  王桂林 《旅游》2007,(8):62-67
辽源市不大,没什么名山大川或古迹,但是这里民间文艺却是一大亮点,辽源东丰的民间文艺其一是农民画,它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秀,与上海金山县和陕西的户县齐名;其二是二人转,这里农民早在1982年就创办了自己的二人转剧团,如今招收学员,成为目前东北地区二人转培训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五音通韵》是第一本明确列19母的反映时音的韵书,具有重要的语音史价值。今仅有日本及台湾收藏。我们同时对比研究日本藏本《五音通韵》及台湾藏本《五音通韵》,考察其版本差异及版本渊源关系,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研究认为日本藏本先出,台湾藏本乃随后抄录日本藏本而来。后附校勘记,以便于同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二人转是东北古老的民间演唱艺术,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观点。作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二人转起源于萨满教歌舞形式的观点。本从二人演唱形式是萨满教祭祀歌舞形式的承袭、音乐唱腔来源于萨满神歌、舞蹈动作来源于萨满舞蹈、曲目唱段多成萨满神歌中来、曲目中表现的古老婚丧习俗来自萨满化、二人转是东北满汉化融合的结晶等六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证明了二人转与萨满化的渊源关系.观点新颖,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19.
吴向周 《文史月刊》2005,(10):22-24
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山西省文学艺术界有两位知名人士,是上党戏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位是作家赵树理(1906-1970),另一位是戏剧家墨遗萍(1909-1982)。他们都为上党戏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过贡献。至今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之间相交相知20年,至诚相待,意气相投,其真诚友谊,在上党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陈小定 《神州》2014,(3):28-29
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戏曲之一,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和学者都在关注民族文化的命运,黄梅戏艺术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学术界对黄梅戏的研究成果也颇多,本文主要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黄梅戏"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包括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探讨、黄梅戏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研究、黄梅戏保护与传承研究、黄梅戏文化变迁的研究、传承人的坚守与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通过对黄梅戏文化的思考提出了对黄梅戏艺术的调整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