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恒秀  贾绪红  宋云 《旅游纵览》2022,(19):101-103
针对青岛海洋文化旅游发展主客共享现存问题提出初步建议,寻求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之路,深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岛实现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落实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2.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0,(1):117-128,160
阿尤德吉·奥卢贡菊是尼日利亚第三代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尼日利亚海洋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奥卢贡菊认为海洋史研究是对与海洋相关的一切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港口、航运业和比较视野下的海洋史研究而展开"在海洋史研究方面,奥卢贡菊主张历史研究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其海洋史研究是在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探究港口发展的原因时,他主张挖掘多种历史原因;奥卢贡菊借鉴了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的研究视角和概念,采用跨学科方法研究海洋史"  相似文献   

3.
缑新勉 《神州》2013,(33):87-87
【热点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海南以海为名、因海而生,海南的优势与未来在海洋。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南海问题不断国际化,海南加大了对南海的持续关注与不懈思考。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海南又适时重新定位,预示着在南海开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史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研究中国海洋史多年,近期出版的10卷本、300万字《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是他此前主编海洋史研究系列《海洋与中国丛书》和《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的延伸,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中国海洋史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提倡的摆脱陆地史观范式,以海洋为本位研究方法,在"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更具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昭示我们,海洋关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百年有海无防的局面,实现了向海兴国、依海富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正在向建设海洋强国挺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必然能够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2015,(6)
<正>"在科研的道路上当选院士不应成为一个人的最终目标,现在是我们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这是吴立新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所说的话,那年他只有47岁,是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回顾吴立新走过的路,坎坷的过程铸就了他坚毅的个性,也引领着他走进海洋科学的殿堂,使他最终成为海洋科技领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得海洋者得世界",海洋主权完整是强国的一个标志。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源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培养全民的海洋海权一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着手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外向型特征日益明显,海洋在中华民族崛起中的地位作用更加重要。只有深入分析当前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状况,找出我们与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背景,分析我国海警局发展现状,通过借鉴美日韩三国海洋执法力量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海警局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洋,中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海洋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非常深刻的具体内涵,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海上力量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增强文化自觉的时代背景下,2022年新修订的《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为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完善全面的法律保障,也带来新的机遇。水下文物作为特殊的海洋资源,如何与其他海洋资源、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又如何充分发挥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下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时代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5年确立水下文化遗产“最佳实践名录”制度并自2017年开始实施,该制度以水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为遴选原则,以水下文化遗产与其他海洋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遴选目标。13例“最佳实践”案例,对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有借鉴意义。为推进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尽快建立从本体保护到综合治理理念,逐步加强水下文物法治体系的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许嘉璐 《神州》2011,(30):6-11
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  相似文献   

14.
曾昭璇 《岭南文史》2003,(3):41-41,44
广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发达。自西汉以来2000多年,广东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省会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大港和最重要的港口,经久  相似文献   

15.
徐远通 《岭南文史》2022,(4):18-22+38
<正>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基于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在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总和,海洋文化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广东紧临南海,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文化的发展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和区位发展优势。站在走向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探索全省海洋文化建设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新思路,对推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有着前瞻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做出了规划与设计,并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既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标榜实事求是的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思潮。乾嘉期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流于泛滥,日渐离开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方向。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六经皆史"说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艳芬 《世界历史》2005,(3):129-131
当大家习惯于谈论大国或强国外交时,我们对书架上满是像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外交的相关著作也就习以为常了。于是乎,给读者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只有大国或强国外交了。的确,从历史上看,外交似乎一直是大国或强国的专利,但诚如《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史》①作者汪诗明  相似文献   

19.
<正>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指出,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0.
樊倩倩 《区域治理》2022,(3):193-196
以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为主要对象,从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概念、途径和内容的分析入手,深刻分析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契合性、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特点和"学习强国"平台的独特优势充分说明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可行性,进而思考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