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婷 《神州》2013,(8):245-2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记者在传媒领域乃至在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社会、家庭、自我等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于女性记者角色的不认同性仍凸显在社会中,阻碍着女性记者这一群体的前进脚步。本文将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与演变发展、记者角色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定位差异、女性记者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优势、女性性别角色与记者角色的磨合途径,这四个方面探讨女性性别角色与记者角色的冲突与磨合,浅析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古代选举制度强调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选拨人才制度是理想的大同社会的一部分,表明天下的所有权归天下人所有,治理权由天下之人选举能人贤者来行使。与之相反的则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古代民主进步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和演进,早已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完整、有机体系的古代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制度化毕竟是2000年前的思想文化,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选举制度有着差异性,特别是现代选举制当中把选举与被选举权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某个帝王恩典。  相似文献   

3.
《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实际上,“疏通知远”是先秦人运用历史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仅仅限于《书》。所谓“疏通知远”,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依据自己的历史知识观察当前的历史动向,又一个是依据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  相似文献   

4.
商周礼乐制度是一种从王到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金字塔式结构体系,属于商周社会的统治阶层,而且通常以血缘和宗法关系联结在一起。到西周时期,宗法政治体系实行天子、卿、大夫、士和庶人的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礼乐制度,礼乐器组合也不同,礼乐器既要适应等级制度体现的社会关系,其组合又要反映礼乐制度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礼乐制度与十国时期的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国时期是传统礼乐制度全面进入南方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整个南方社会礼乐文教意识水平普遍上升的时期。本文以十国时期南方政权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线索,从礼乐制度与南方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传统礼乐制度的南移在南方社会文化崛起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孔子“仁”与“礼”的关系怎样?学者们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此问题阐发一孔之见,并兼论孔子“仁”“礼”思想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籍以抛砖引玉。 (一) 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兴起的时期。周天子已失势,“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社会陷入“礼崩乐坏”的混乱境地。从社会变  相似文献   

7.
在器以藏礼的先秦社会,弓矢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礼仪活动,衍生出兵器之外的另一种社会属性,内化了辨尊卑、别贵贱、表祈祷、达礼敬、明约信、示敬奉、喻征伐、彰德行、抗天命、蕴威仪等丰富的礼仪内涵。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可以窥见,弓矢成为了表达礼差的物化载体,具有明显的等差性;同时,因其本身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弓矢也成为了时人表达思想观念、社会情感的具象化载体。可以说,弓矢藏礼现象是反映先秦礼乐社会特性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王梅 《黑龙江史志》2013,(13):48-49
两汉时期妇女在婚姻生活中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可通过结婚择夫、离婚改嫁、夫死再嫁中表现出来。究其原因,除与汉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当时封建礼教植根尚浅,法律和社会舆论对妇女的限制比较宽松及"胡风"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一套传统的家族制度体系。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离婚率持续攀高,甚至超过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离婚大国。当今日本社会的离婚,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年龄段偏高、女性占主导地位等一些新的特点。离婚热的出现,不单只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晚明的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的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教的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的出现,均成为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的《愁言》为中心,考察女教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教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教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的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离婚自由是五四时期婚姻自由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知识分子的构想中,离婚自由是打破婚姻桎梏,防止两性错误结合的良策,是男女共享的权利。但由于社会发展的滞后,这一理念却被男性知识分子充分利用,女性的离婚较为被动。女性由于社会压力和自身条件所限,不仅缺乏提出离婚的勇气,给男性主动离婚也造成了压力。因此,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无论男女离婚都非易事,尤其是旧女性更承受了无穷的痛苦。为解决离婚困境,知识界积极献言献策,试图从根本上限制离婚率的攀升。离婚自由观念的构建与其实践困境,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制度化与程序化,并与宗法分封制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备的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体系。编钟作为周代礼乐制度重要的物化形式之一,能够从本质上揭示出周代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普遍社会思想理念,进一步揭示两周礼乐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它和婚姻制度同时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和进步。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未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才建立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有其建筑于一定经济制度以及政治制度和法权制度之上的婚姻形态,婚姻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这种相对的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07,(6)
王清雷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周代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西周初期开始建立的礼乐制度,对其后近3000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乐悬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着重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对西周乐悬制度作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探索西周乐悬制度的真实历史面貌,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138至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上称之为“凿空”,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开端.尽管根据考古材料和古希腊一些艺术品的判断,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就已出现在阿尔泰山北部、克里米亚半岛、希腊半岛和德国的南部.但当时华夏大地还处在春秋战国的扰攘之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只是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17.
在民俗旅游开发背景下,旅游地女性东道主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民俗传承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源于旅游地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与分工这一内在因素,亦深受民俗旅游中的性别消费文化以及民俗旅游村落人口流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女性东道主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对女性东道主自身以及旅游地的民俗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繻葛之战     
正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坚决反击,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东北)遭遇,郑军以"鱼丽"之阵击败周联军。周桓王繻葛之战的失败,是周王室衰微的关节点,即所谓"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从此周天子颜面扫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  相似文献   

19.
马红霞 《黑龙江史志》2013,(21):336-336
婚姻生活已经成为当代人最关心的话题,离婚率的增加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婚姻生活的质量问题,以及探讨如何维护婚姻生活。近些年因为一些农村女性的不断涌入城市,流动女性的婚姻质量及因素便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新话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催发了民国时期知识女性的独身思潮,这与知识界对女性的期许背道而驰,并将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知识界对她们进行了多方劝导和训诫,希望其能放弃独身主张。独身女性的大部分选择了婚姻生活,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独身,她们以职业为基础,创造了多彩的生活。独身现象不仅体现了知识女性对传统男权的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启蒙知识界女性社会角色规划的超越。结婚与独身之争涉及的深层问题是如何体现女性的价值,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