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农民对民主参与的认识、对宪法确认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认识水平、参与本地区民主政治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民主及民主参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微山县湖区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现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农民的民主和民主参与意识还很薄弱。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有现实的原因。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提升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是伴随着"公民"概念的出现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应该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更应该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公民。本文以第二部分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安新 《神州》2011,(8):99-100
网络给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影响到了公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对现代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主要从公民意识形成的规律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为创新创业筑牢精神根基;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提高大学生实践本领,为创新创业练就真才实学;需要注重法治信仰的培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为创新创业进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严重缺乏,民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缺失;由此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理论,但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瓮安事件、利用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公民社会构建理论来分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和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应对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俊霖  蔺翠峰 《区域治理》2022,(1):129-132,168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体现出良好的育人价值和社会效应.对大学生存在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意愿不足等问题,从树立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怀、培育奉献意识、塑造使命担当意识、培养服务人民的优秀品格五个维度,提出了"三下乡"劳动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瑞娟 《沧桑》2010,(6):199-200,212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国防意识、端正大学生价值取向、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入学教育期间的军训活动、开设历史学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是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苗贵安  王云骏 《攀登》2009,28(4):50-54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在对政治参与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建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钟丽  杨荣军 《沧桑》2009,(5):182-184
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代表,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力量之一,探讨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速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雅静 《攀登》2010,29(6):77-81
近年来,作为无序政治参与表现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出频发的趋势,要求我们不断思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及其有效性问题。文章对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产生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坚持基本原则、健全制度建设、培育公民社会及提升公民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向有序政治参与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岳凯敏 《黑龙江史志》2013,(13):296+298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种人""、三平"精神,是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给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双重影响,现代公民意识尚未真正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应从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夯实民众民主意识、建设新型法治中原、开展多渠道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构建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和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法治国家的构成中,公民是最基本的单位。公民社会建设可从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建立强大的公民组织、弘扬优秀的社会道德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它要求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不仅受到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建构新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我国政治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顾颖 《神州》2014,(8):216-217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公民本位型”的民主政府,其服务基调的奠定为公民参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撑:公民参与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处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究阶段,普遍存在对公民参与作用的理解不足、缺乏公民参与意识,政府不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以哈尔滨、广州、南京为案例,分别介绍了各地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寻找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优化公民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有序参与环境事务管理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公民实现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长株潭城市群在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点,但依然存在着公民参与的意识不高、公民参与过分依赖政府、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的影响力非常有限等问题。为此,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中,要进一步完善公民有序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机制、法律机制和社会机制,以实现政府和公民之间理性互动,使环境管理具有可持续性和全民性。  相似文献   

16.
岑梦佳 《神州》2013,(21):195-196
近年来,全国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去年十月发生的宁波PX项目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群体性事件屡发的一个的重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文章以公共项目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为切入点,运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知识研究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从公民参与的意识、方式、法律保障的角度分析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在公民、官民互动和法律的层面上提出防止公民参与机制失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文章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贾慧 《旅游纵览》2013,(8):189-190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意识较强的青年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范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着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态度和动机复杂、参与手段和结果的失范等问题,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行为,体现了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的途径是具体参加政治运作过程。增强公民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卫娟娟  贾振霞 《神州》2014,(3):104-104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为此,本文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进行了辨析,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