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现代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被日本法西斯政府彻底封杀的三个阶段。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派别不仅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还有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传玺 《史学集刊》2000,(1):95-96,F003,65
吕振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我在山东大学学习时,已是吕老的崇拜者。1951年2月,我到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教,所用高中历史课本之一正是吕老的名著《简明中国通史》。由于教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史学片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意大利史学的际遇,有着一段曲折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将20世纪70年代前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史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拉布里奥拉时代和葛兰西时代。  相似文献   

4.
张越 《史学集刊》2006,(2):73-77
20世纪30年代,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而迅速扩大影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着明显的教条化和公式化、轻视史料与考证的缺失。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纠正,而且还从理论上论述了史料及考证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理论观点与材料方法间的辩证关系,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学术研究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侯外庐是我国公认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是与其走过的学术道路分不开的。他的学术道路具有开拓性的鲜明特点 ,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理论胆识、历史睿智和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韧”的战斗精神。他走过的学术道路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2 0— 30年代 ;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具体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体系的 4 0— 5 0年代 ;坚持真理、不断进取、回顾总结的 70— 80年代。它们始终贯串着一条主线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 ,在历史研究领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他在历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学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倾向的思潮,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又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激活马克思主义阐释现时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杰 《神州》2013,(23):170-171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倾向的思潮,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又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激活马克思主义阐释现时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初是中国马克思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时期,作为活跃于当时理论界,由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学术文化团体,社联对此做出不可忽略的贡献。主要体现:一,团结了一批具有革命或进步倾向的社会科学学者和青年,使之聚集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坚力量;二,有组织地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以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新社会科学运动;三,积极地参予中国社会性质等三大论战,促进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中国社会及历史问题的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冀术明 《攀登》2007,26(5):123-12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的左翼社会思潮。他们力图从生态危机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运动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现象,主张建立"稳态经济"模式摆脱生态危机,并把北美的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寻求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些主张无疑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汉全 《近代史研究》2003,4(3):154-179
李大钊在20世纪2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进行了许多研究,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进行了探索;特别是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华民族革命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奠定了以后(特别是30年代)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左玉河 《历史研究》2022,(2):4-21+21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吴玉敏  郑丽娅 《攀登》2005,24(5):72-75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决不仅指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所有用后现代手法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和派别.他们不仅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差别甚大,而且与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但在背弃马克思主义很多基本观点理论的同时,大多数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又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手法,需要我们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振宏 《史学月刊》2002,(11):101-111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到郭沫若所代表的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尝试和实践,再到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从50到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广泛普及和曲折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方法论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总结百年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给新世纪史学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邹谨  冯泽明 《攀登》2010,29(4):35-40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莉莉 《攀登》2013,(5):35-41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笔者认为,从地域性、理论主题和世代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即或是仅就“世代性”脉络来考察,生态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发展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学因学潮,于1922年10月由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而成,汇集了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更好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邓中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平民学校、工人夜校,向学生、工人介绍马克思主义常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了1920年代上海大学的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乃至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顾骧 《炎黄春秋》2005,(8):61-61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这是20世纪中国第二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上承五四运动“科学”“民主”的先声,下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潮是人的重新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发现,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复兴。历史的灾难,常常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引发全民族进入一个反思的年月。  相似文献   

18.
曾经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和头号大国的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极短的时间走向解体,一时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仿佛没有了明确方向,情况似乎正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为之暗自高兴的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但这场失败并没有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奄奄一息,反而更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和人民继续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和勇气。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及东欧传播和发展的历史以及苏东剧变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利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苏东剧变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陈峰 《史学月刊》2022,(5):114-12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继续致力于去教条化,逐步告别经学模式和经学思维,走上科学求真之路,着手建构本土化的历史体系。面对实证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包容态度认可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西方史学的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史学借鉴与批判并重,但历史观的冲突仍难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告别革命论”和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针锋相对的论争。在新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地位得到突出和强化。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命运取决于其自我变革、自我突破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角色和定位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尹达先生占有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他追随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和在历史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对唯物史观作出的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阐述,对历史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怎样改变了中国史学面貌的阐述,以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历史科学的理论创造之关系的阐述,在今天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