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杉  王秀伟 《文博》2023,(3):109-112+39
数字时代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数字技术使现场化和在线化交互传承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常态。博物馆需要构建云端与现场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场景营造实现具身互动范式转换,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开放性沉浸式博物馆,构建受众双向参与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1].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以及相关的衍生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利用,建立敦煌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存储、保护、研究、利用、弘扬和传播,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便捷传播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到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活化传承尤为关键。桂北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桂北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考桂北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措施,促进桂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方志》2013,(Z1):8-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作为软实力、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背后的动因,而且是推动综合国力腾飞的现实力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得以传承和繁荣发展的动力。要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注重新观点、新内容、新形式、新材料的运用。抓住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全面反映现实中政治生活的开放、经济的昌盛、文化的繁荣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运河沿岸地名史话研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运河沿岸地名三个层次的文化,揭示运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立足运河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运河沿岸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提供文化素材。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保护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提供运河旅游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VR/AR全景技术的出现,给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文章阐述了VR/AR全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分析了该技术在红色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以黑龙江省红色旅游文化传播及资源保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VR/AR全景技术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必然性,从数据库建设、线上线下互动、丰富旅游形式等角度,探析VR/AR全景技术在红色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黑龙江省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博物馆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助力优秀文化传播、推动公共文化共享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有新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行动纲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蓝图。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柳弯 《旅游纵览》2023,(13):129-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要借助旅游开发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拓宽道路。因此,要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才能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如皋市作为中国拥有丰富非遗项目城市的个案,有其独特性,但也具有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面临着文化挖掘、商品化、传播营销、观光体验等问题。本文以如皋为例,展开讨论旅游资源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探寻更为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其中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百年未有的新变局和新挑战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同样如此。传统营造技艺能否保护与传承下去,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社会需求和市场规律,政策的倾斜,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等三方面的支撑。同时还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生产型传承”、创造保障条件、传统建筑营造与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等关系问题。传统营造技艺从概念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在保护方法上包括抢救性保护、建造性(生产性)保护、研究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技艺”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更应该是文化。只有在全人类文明视域下认识中华文明的特征和价值,才能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构建中的问题,也才能充分发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作用,并使传统技艺中的精髓获得延续。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草原赛马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杜尔伯特县,赛马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赛事,民族文化浓郁,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做好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工作,对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2013,(2):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继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中共十八大又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包括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任务。这意味着,地方志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志工作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646个村落被列入名录,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社村跻身其中。此次评选中国传统村落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保障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三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继续做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苗丽 《满族研究》2016,(2):21-24
双语教育是主动应对少数民族语文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蒙汉双语教育的维度比较广,已经形成规范和体系,在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重要作用。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语言或其他文化载体。蒙汉双语教育对蒙古族非遗保护而言,提供保护过程中的语言基础,促使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文化安全保障,更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化保护,蒙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现实参考作用,同时也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新媒体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探析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其核心在于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中华文明重要标识。针对长征相关资源小而散、产权复杂、展示同质化、传播缺乏吸引力、沿线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借鉴文化线路理念建立系统性的保护体系,以长征故事为核心构建整体展示格局,通过贯通的长征历史步道提供沉浸式体验,利用创新科技手段开启新时代传播推广等措施,或可为深入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提供解决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