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雯 《神州》2014,(15):125-126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我们党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重大举措。本文对1949年底到1957年初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分团结为主、改造为主、认同为主三个阶段进行政治心理剖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苏联国家列宁图书馆的建立及1918年到1937年的肃反、清洗运动中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遭遇。作为革命前的知识分子,在苏联国家列宁图书馆的建设中他们是组织者、参与者,在布尔什维克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种种措施进行的镇压运动中,他们又成了被审查者、被质疑者、被迫害者。  相似文献   

3.
陈红民  吴萍 《民国档案》2023,(1):106-114
知识分子群体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以前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界定有些混乱,但他对知识分子群体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希望知识分子能在协助政府、领导民众方面做表率,帮助其达成治国目标。蒋吸纳部分知名知识分子进入政府,并在新生活运动、知识青年从军等运动中对知识分子有所寄望。但蒋不了解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与平等的追求,对知识分子的诉求缺乏包容与沟通,导致广大知识分子最终走向国民党的对立面。这也是蒋介石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1951年春,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这年8月,山东省"无为金丹道"头子王仲笃却逆风而上,发动了一场震惊全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20,(6)
正苏区时期,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央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企图以此围困、"剿杀"苏区军民。因此,苏区军民既要与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又要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进行各业生产建设。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改善军民生活、保障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生产运动。在运动中,瑞金武阳区及其所属石水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此,毛泽东亲授武阳区和石水乡"春耕模范"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要构建"城乡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城市性质和中心任务的根本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的基础地位都要求城市工商业必须"面向农村"发展。为使城市工商业"面向农村"发展,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城市工业"面向农村"生产、组织城市工业品下乡、收购推销农民剩余农副产品、加强工农对话交流等措施。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跌宕起伏为线索,重点考察了从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历史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掀起;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三、波、匈事件尤其是匈牙利事件,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消极影响;四、右派错误言论与整风运动的转向;五、反右派运动的梗概;六、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错误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和亲"政策最早源于汉朝,唐朝时期尤盛,直至清朝,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和亲"政策不仅促进了边疆的稳定以及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汉族的政权,而且使得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礼仪、服饰、建筑、贸易、音乐、宗教、典章制度以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文化殖民的视角分析了新加坡海峡华人的失根、寻根与保根的文化现象,并对海峡华人知识分子掀起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革运动进行了回顾和解读。这一段从"西化"至"再华化"、从"文化殖民"至"去文化殖民"的经历,跟新加坡独立后的西化发展,以及20、21世纪之交的华族语言文化复兴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复兴传统的努力自有其积极意义。他们致力推广华语和复兴儒学之举,例如提倡女权女学思想、创建女校,其贡献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1952年,为了巩固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12.
刘美云 《沧桑》2009,(6):22-23,35
女真族是生活在东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11世纪迅速崛起,在北方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奴隶制政权。随着女真族的不断发展,其势力深入到华北和中原地区,金为了稳定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吸纳了大量的汉族士人,参加到政权建设中。这些汉族知识分子对金政权转变统治方式,改变落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使女真族由奴隶制国家过渡到封建社会。本文通过金初女真统治者吸纳和重用汉族士人,进而探讨汉族士人在巩固金初统治,促进金政权封建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樊兵兵 《沧桑》2014,(3):76-79
圣像破坏运动是公元八九世纪在拜占庭帝国所发生的禁止使用和崇拜圣像的运动。这场在宗教领域所发生的运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有的学者把当时的历史称为"圣像破坏时代"[1]。在圣像破坏运动酝酿的过程中,政权与教权之间的斗争以及教会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世俗政权所造成的威胁对这次运动的爆发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但绝非决定性的。宗教矛盾,尤其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以及基督教内部的纷争与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圣像破坏运动的发生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圣像破坏运动的发生成了一件必然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松 《史学月刊》2006,44(1):45-6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土地改革正在渐次开展起来,经济恢复工作一切百废待兴,尽管各地反抗事件频发,毛泽东却反对“四面出击”,没有响应党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的要求。不过数月之后,因朝鲜战败,中国被迫出兵抗美之际,毛泽东又抓住对外战争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大举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力图乘举国对外之际,一举清除社会上的反革命分子。这场以巩固城市政权为中心任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轰轰烈烈,极大地震慑了社会各种敌对势力,提高了新政权的威望。  相似文献   

15.
在胡适研究中,对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留上海期间的考察,研究者们往往聚焦于胡适在"人权运动"中的表现,进而认为,胡适甫一回国即陷入到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纠葛当中,而忽略了"人权运动"前知识分子之间的纷争。因此,友人劝阻胡适归国的陈述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引证为胡适回国后处境的写照,以为"人权运动"预热。实则这些陈述掺杂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不足为胡适回到上海后的情境预言。与此相对,"人权运动"之前,回到上海的胡适与部分教育界、文艺界知识分子发生了颇为激烈的明争暗斗,而胡适也"知机"地作出了应对。准此而论,此期胡适在上海被"不容异己"(1),其主体当指某些的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而非国民党或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6.
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活跃在美国政治思想文化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对20世纪60年代新左派学生运动和反主流文化运动进行了尖锐批判,指责后者的反叛逻辑和策略缺乏理性:在他们看来,新左派学生由于代际反叛而体现出的无私精神和崇高道德感,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都造成了巨大危害;新左派学生倡导的"参与性民主"和实践的反主流文化,不仅破坏了美国自由民主体制和传统道德根基,而且开启了当今美国诸多社会问题的肇端。第二代"纽约知识分子"对新左派学生运动的即时观察和批判,是与其生活经历、所受教育、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全国解放,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在党的领导下,从1950年底至1951年.结合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在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晚清到 1 92 0年代中期 ,西方合作主义思想被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 ,成为取代激进共产主义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竞争的一条社会改良道路。虽然这些知识分子最后在国民革命的初澜中终结了他们对合作主义的宣传 ,放弃了改良的道路 ,但他们与国民党人的互动是后来国民党政权采用合作社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 ,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也受到合作主义的影响 ,这是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合作社运动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劫”法场惊动周恩来 1952年,为了巩固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镇压反革命的政治运动,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20.
宋代初期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突出的在各方面运用了"制衡"的原则与手段,一方面突显了宋代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权专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古代皇权统治对于各方面政治、军事力量的防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