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审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每个民族成员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注入了他们的种种审美意识。民族的审美意识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民族的审美意识,对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在他们典籍中可以找到其民族审美的思想史料。但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在祖先留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文物中发掘其民族审美意识的痕迹:赫哲族是我国北方渔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思想。但赫哲族有语言,没有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古代史上,女真族曾两次借用东胡族系的文字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天辅九年(1119年),金代女真在学习、借用契丹族契丹大字的基础上,颁行了新创制的女真文;四百八十年后——即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明代女真又在学习、借用蒙古族蒙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元代货币,时常涉及元代的蒙古字——八思巴字,这是一种早已废弃的民族古文字,但在当时,却是一科应用非常广泛的文字,了解一些民族古文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把少数民族钱币研究推向深入,也可以使我们在钱币研究中避免错误。八思巴字的创制一、使用畏兀式蒙古字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其最早记载见于新旧《唐书》,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一带。此时北方广大的草原在回鹘汗国统治下。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为黠戛斯人所灭,  相似文献   

4.
屯田制度是金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受金代女真族本身历史发展特点的影响,金代的屯田制度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同,它在金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虽然有些论著中曾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论述,但尚无专文进行全面研究。本文拟对金代屯田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破坏的全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就教于史学界师友。一金代屯田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金代的屯田制度是由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发展来的。《金史·兵志》中记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古代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共同体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以及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开展对民族理论的研究,是有益处的。拓跋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几个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都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和古代民族的完整的历史过程。拓跋族在拓跋邻以前,契丹族在涅礼以前,女真族在献祖绥可以前,都曾经过氏族部落的时期。部落是由若干个亲属胞族构成的。其特征是:(一) 母权制已让位给父权制,但还是  相似文献   

6.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瓜棱器是在传统制陶工艺基础上,承袭唐宋造型,融以本民族特点而烧造的。 本文所说的瓜棱器是指辽、金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瓜棱壶、瓜棱罐。这种瓜棱作风虽非契丹或女真族独创,然而这两个民族却将这一作风承袭并发扬,终成为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较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目前,对瓜棱器的研究,仅见于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资中筠 《文史博览》2014,(11):41-41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  相似文献   

8.
女真族是公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活跃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女真语是古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一个语种。1119年,女真民族著名的学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完颜希尹创制了女真大字,1138年,金熙宗完颜亶颁布了女真小字。女真文字的产生,标志着女真民族共同语言的最后  相似文献   

9.
陈珊珊 《神州》2020,(1):39-39
音乐,是作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之一,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有效沟通,不同国家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音乐唱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两种唱法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在音乐领域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演唱时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两者唱法的发源地不同,所以在唱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相同之处。近几年,在当前音乐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逐渐开始出现融合趋势。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呼吸运用、嗓音运用、吐字咬字运用方面的不同点,探讨如何做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具体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满族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主要是由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衍变而来的。满族的形成与八旗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615年,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将长期处于分裂状况的东北女真人统一起来,纳入八旗组织之中,从而为一个新的民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637年,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做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取代了女真,并在历史上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婚姻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通过婚姻习俗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了解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关于婚姻  相似文献   

12.
“长子”是商王室重要成员,在殷墟甲骨文中两见。鹿邑“长子口”大墓同安阳花园庄54号墓有着紧密的关系。鹿邑大墓铜器铭文中的“长”字,与甲骨文和54号墓铜器上的字形相同,它们应是同一个家族,即商代“长”族的遗存而不是宋国的始封君微子启的墓葬。长和微两字在甲骨文、金文及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字中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女真族是我国的一支古老民族,曾长期劳动生息于“白水黑山”之域,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曾做出应有贡献,对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女真族的艺术有着明显的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出土的战国竹简文字中多见字,它是薦字的异体。这个字的考析,不仅对于认识许多简文的确切意义有作用,而且还可以对于周代的薦(荐)祭有新的认识。周代的薦可以是祭礼中的一个仪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种祭礼名称。简文薦字的考释为认识商周时代的薦(荐)祭提供新材料,使我们能够窥见当时人们祭祀观念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甲骨文字■应当是(■)的一个异体字,从行与从彳往往无别。论证了■(害)字用于战争类卜辞,有施害即发动战争之意。依据甲骨实物修正了以往对于《合集》2193的误读,提出涂墨与否可作为同版卜辞间的区别依据。更正了《村中南》316卜辞的原释读。通过对小王卜辞的梳理,考订小王为特定称名,可以是生称,也可以用于死后,商人的天干日名应是死后获得。花东卜辞中的子为太子孝己的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6.
汉印中从“珏”的文字被改释为“赛”,这个字均作为人名出现。对于从“珏”及从“三横划连写”的两种形体,简牍等整理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显示此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二重证据法”考察人名“赛”可以发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所载并不匹配,因此释“赛”之说至少部分地仍存在疑问,而将从“珏”之字释为“宝”是有字形依据的。最后,对于汉简中过去误释为“实”“宾”的一系列文字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7.
巴蜀古文戈铭试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古文戈铭试读冯广宏一、引言近年发现的战国前后巴蜀铜戈上,刻有巴蜀古文字者已有多件,铭文累计已有约60字。这种文字笔划与甲骨文、金文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古汉字。对于文字体系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这种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字的神话有肯定型和否定型两种类型。拉祜族的文字神话叙述了该族从有文字到无文字的过程,文字充满了神秘性和非原生物质性的特征。将文字放置在西南边疆区域社会变迁中观察,被吃掉的文字神话其实反映了历史上拉祜族在边疆族群政治结构中的边缘性地位。文字神话与地方社会权力、宗教镶嵌在一起,"创制新文字"和书写实践对于"无文字民族"而言具有重获丢失的文化财产的政治隐喻。从整体视角来审视拉祜族及中国西南藏缅语族的文字神话,拓宽了文字研究以"文/野"之别和"中心-边缘"划分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阿尔泰语系许多民族的哈拉、穆昆与汉藏语系汉语的姓、氏的含义是一致的.由此可知,这两个语系的许多民族都曾有过一个宗族部族时代.这对于探讨那个时代的历史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驽  Gary W.Pahl 《江汉考古》2005,33(1):55-59,41
文章分析了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在商代政治领域的兴衰及背景,结合同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恐怖主义策略及其历史背景的对比观察,认识到恐怖主义在国策中作用的兴衰,同有关统治者的统治自信心强弱程度以及周围政治环境对他压力的大小息息相关。当一个原本弱小的文化在短期内拥有和控制广大疆域和众多民族的国家时,恐怖主义策略是常被采用的统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