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朱绍侯司隶校尉在西汉的官制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官职。不仅职务特殊,其地位也非常特殊,而且其职务和地位也在不断的变化。要研究西汉君主如何加强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搞清司隶校尉的特殊职务、特殊地位及其演变的情况,实属必要。《汉书·百...  相似文献   

2.
正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名"司隶杨君碑""司隶杨厥开石门颂""杨孟文碑"等。碑为隶书,摩崖刻石有额,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碑文内容为歌颂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作者王升。该刻石计二十二行,行二十五至三十七字不等,刻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宋人洪适《隶释》、赵明诚《金石录》,清人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毕沅《关  相似文献   

3.
宋代初期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突出的在各方面运用了"制衡"的原则与手段,一方面突显了宋代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权专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古代皇权统治对于各方面政治、军事力量的防备。  相似文献   

4.
<正>虞诩刚正可敬,但还得靠顺帝听得进忠言。头顶上的人一糊涂,下面的人再正直又有何用?东汉顺帝永建元年,11岁的顺帝刘保登基,任命虞诩做了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就相当于现时的全国最高检察院院长,有权对不法的公卿贵戚提起公诉,监督朝中百官,手下还有1200名中都官精英队  相似文献   

5.
秦统一六国后,创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继承秦制,汉朝的官制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三公中"太尉"一职职能特殊,从秦到汉,其职能的演变有助于后人对秦汉官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创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皇帝成为天下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汉初的功臣集团,指创建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集团,他们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构成了汉初的统治基础。形成相权强大,皇权相对较弱的局面。当皇权开始膨胀之后,功臣集团和皇权之间必将发生矛盾。功臣集团势力在西汉几代帝王的打压下最终衰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汉代对西南边疆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汉代经营西南边疆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汉代在西南边疆地区实行“以其故俗治”的政策,适应中央集权制统治的需要,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有利于汉朝统治秩序的稳定和西南边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汉代边疆战略重点始终在北方和西北,对西南边疆的经营规模和力度仍然是很有限的,边远山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东汉的洛阳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洛阳狱设置在洛阳县官署之内,由司隶校尉、河南尹与洛阳令共同管辖。洛阳狱规模巨大,机构庞杂,兼有中央政府"诏狱"和地方郡县监狱的职能,囚禁的对象包括各级官僚贵族和平民百姓,对京师安全和朝廷政局影响甚重。东汉后期,各方政治势力激烈争夺洛阳狱的管辖权,对政局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封建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中,最主要的是政权。秦汉以后,封建政权的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皇权。“天地君亲师”,那个“奉天承运”,代表天来统治人间的“天子”,就是现实生活中唯一的最高的绝对权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绝对皇权的思想支柱的忠君观念,也就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唐凌 《广西文史》2004,(2):3-12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分崩离析。在新的社会体制尚未建立之际,各地的封建军阀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12年2月,袁世凯逼孙中山退位,掌握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实权后,各地封建军阀之间的争夺依然在进行,袁世凯的统治地位很不稳固。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是清末民初迅速崛起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为许多地方势力所不及。  相似文献   

11.
<正> 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冬在汉中石门镌刻的《汉司隶校尉杨君(孟文)石门颂》(下简称《杨孟文石门颂》),是研究川陕间秦岭通道历史发展的一项重要依据,川陕之间穿过秦岭的通道虽然在历史时期曾有一定变化,但总的来说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一直是散关道(又称陈仓道、故道、嘉陵道)、褒斜道、(氵党)骆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秦以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一个完备的官僚机构,执行地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封建的政治制度。历代皇朝即或有所损益,它的变化是不大的。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就是说,中国地主阶级的政权,虽有朝代的更迭,但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却是不大的。这个制度所要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是历代皇朝的共同要求。皇帝和官僚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构成了统治阶级,对谁专制呢?自然是对老百姓专制,对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所以专制主义是对老百姓说的。中央集权则不然,它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说的,它不仅表现在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关系上,也表现在皇帝对百官的关系上。这就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精神所在。在处理皇帝与百官的关系上,尤其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上,如何维护皇权至上,确保一姓统治的措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  相似文献   

13.
论西汉的内朝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内朝的出现是皇帝专制发展的产物。具备内朝官资格的官员大致有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光禄勋、司隶校尉、大夫、博‘、给事中、诸吏、诸曹、侍中、散骑、等等,而他们自身与内朝的关系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4.
清初政治斗争的复杂化,造成统治阶级成分构成的复杂化和斗争内容的多样化。满洲贵族围绕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展开的矛盾斗争,是清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的评述。 一 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是满洲贵族之间矛盾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5.
护东夷校尉设于曹魏时期,府治在襄平.初期是中央王朝监领统辖东北东都诸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属机构,北魏时期,是总领东北少数民族事务的重要机构.北魏末年,拓跋鲜卑统治集团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衰弱,撤消了护东夷校尉府.此后,护东夷校尉成为北朝授予东北高句丽、新罗政权统治者的官号.  相似文献   

16.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监督机构是否健全和监察体系完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进行。曹魏时期的监察制度在秦汉监察制度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时期的中央监察体系。本文试根据有关文献对曹魏时期的中央监察体制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清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封建晚期国家。其政权是“首崇满洲”,即以满洲贵族为核心,赋于宗室王公贵族、异姓勋臣贵族、外戚贵族等以国家军政要职,并通过他们维系带动广大的非满洲官员共同拱卫朝廷、报效天子,维护君主专制的一统天下。康雍乾三帝统治的130余年,是清朝的繁荣鼎盛时期,三位君主把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进到我国封建社会登峰造极的地步,使家天下的专制主义统治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乾隆帝自誉其社稷回:“我朝乾纲独断,政无旁落,实家法相随,世世敬守”。①清王朝何能保持政无旁…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与前代相比,皇权极大地膨胀,不论是中央政府的三权分立,还是皇帝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到科举选官制度的完善,都使皇帝获得了统领一切的个人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皇权的神圣性,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皇权问题在明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明朝皇帝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大权于一身,实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在封建社会晚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皇权政治。本文拟对明代皇权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作一初步探讨。 所谓皇权的政治基础,是指皇帝在实行专制极权统治时所借助和依靠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派别和政治集团。这些政治势力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居于上层地位,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他们与专制皇  相似文献   

20.
李善长,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后以"胡党"之名被处死。在古代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强调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皇帝主宰一切,任何威胁统治的因素都会遭到打压。王朝初建之时,君臣尚可同心同德,待统治趋于稳定,君臣的共同利益逐渐转化为利益矛盾,随着矛盾的扩大,双方的信任关系逆转为君对臣的猜忌和打压。太祖朱元璋与功臣李善长的君臣关系的演变也无外乎于此。对两者君臣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对洪武时期太祖滥杀功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