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景玉 《神州》2012,(20):100
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残疾人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和残疾人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残疾人群体参与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唐宋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救助比较完善的时期,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有系统的记述。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救助也是其保障的一部分,在政策、典法、制度等都有涉及,关于残疾人群体救助的措施和方式也是比较完备。这一时期的救助继古开今,为后世的社会救助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救助提供了借鉴,特别是残疾人的救助更是关系到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仁涛 《风景名胜》2021,(2):0158-0158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也逐步提高了对老人、残疾人群体的重视程度,因而完善相关建筑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在医疗建筑空间中引入无障碍设计的方法,能够为残疾人、老人等提供便利条件,也是医院文明程度的体现。基于此,医院建筑中要结合医疗建筑空间功能与特点,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保证无障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下对医疗建筑设计中的空间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因为自身障碍的限制,他们大多生活在贫困家庭,无法掌握一定的技能,因此就业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给残疾人创造更加适合的就业空间,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残疾人自强不息和社会助残的良好氛围,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以节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塑造残疾人自强不息、昂扬向上、执著奋斗的形象,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和歧视,使“助残光荣、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单位应尽的法定责任”深入人心。其次,加大…  相似文献   

5.
王炫力 《神州》2014,(15):258-258
残疾人是就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帮助就业弱势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应该做的,也是维护社会就业稳定的基础。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量的失业人员涌现,更多高校毕业生融入劳动力市场。在这种大环境下,残疾人就业弱势群体具有的就业竞争力凸显缺失,收到职业技能教育程度较低,根本无法在社会中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也是我国大家庭的一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也贡献了不少力量,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各项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人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利,帮助到更多的残疾人,最重要的是必须为我国残疾人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通过真实有效的档案,能够及时了解残疾人培训就业的情况,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扶助贫民生产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救济工作中始终探索的救济方式。扶助贫民生产,不仅可以节约国家财政支出,还可以将"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救济户变成自给户",使贫民能够自食其力改善生活,并为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党在扶助贫民生产的工作中,侧重通过调查研究、宣传政策、理论学习与检查纠错等方式,对救济工作的方法不断调整与改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炫力 《神州》2014,(15):269-269
纵观当前残疾人特殊群体就业状况,残疾人是典型的就业弱势群体,这一类弱势群体得不到高度重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结合广东省政府日前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公布,将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张啸 《巴蜀史志》2010,(1):51-5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心帮扶,残疾人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帮扶事业,我们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细节中体现个性化帮扶。为了切实解决残疾人困难,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残疾人个体的不同情况,对他们开展个性化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嵩 《史学集刊》2022,(2):117-129
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的美国历史也是一部残疾人的民权运动史。如果说经济大萧条初步唤醒了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意识,两次世界大战开启了美国伤残军人康复与就业援助的机制建设,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加速了残疾人就业权利保障的制度化进程。从公共就业计划、残疾人社会保障保险计划、补充收入保障计划,到《1973年残疾人康复法》,再到《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的就业权利经历了被漠视、依附于福利救济、向实现平等权利转变等阶段,给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领域留下了诸多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法律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存有局限、残疾人对各种福利保障资助的依赖、根深蒂固的偏见等因素,美国残疾人争取平等权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青稞 《世界》2005,(1):32-34
在接触了一个又一个发明家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个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具奉献精神的群体;在接触了香港发明家协会会长张景丰之后,我以为他便是这个群体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87岁的他现任仍为推动发明事业默默耕耘,实为国际发明界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你不会告诉我你们中国没有残疾人吧?我刚看到了一份统计资料,它介绍说在中国,光盲人就有500万,而且还在以每年40万的速度增加。其他类型的残疾人数量我估计也差不多,这个群体应该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因为残疾,史铁生的写作基本上离不开残疾人的题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的整个写作历程中,他的残疾意识不断深化:首先是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现实,反映社会生活问题;后来深入到残疾人的内心,展示残疾人的心灵渴求,呼唤人道主义;最后由残疾现象思考人类的残缺,以人本主义来倡导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统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振兴乡村战略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认同,才能激发他们建设乡村的精神动力和参与行为。影响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同的因素中,既有认同主体自身因素,又有认同客体、社会传播和外部结构性制约,其中社会传播是影响农民认同的最关键因素。因此,重构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既要通过大众媒体和理论宣讲等外部传播,又要推动其在乡村社会的内生传播,并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传播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1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荣获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他是获得这个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全球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残疾人,同时他还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坦言,家庭背景客观上为他推动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很大便利。"非人道的混乱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躯体,我却用它去建立人道主义的秩序"。他的最终目标是在大陆建立起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因为只有在人人相互尊重、大家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中,残疾人的生活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蒋瑜 《神州》2012,(26):18-18
公民是构成家庭、群体和社会的最基本要素,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子,当代中国无论是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的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而言,实现政府的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徐铁军  边娜 《神州》2011,(5):32-3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化"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而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前沿。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是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在2010年4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统计,截至2009年,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网络一方面网络以它的信息容量大、快捷性、民主性、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张尧 《神州》2013,(21):143-143
特殊教育是对残疾人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此特殊教育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教育,但近年来,在普校中存在的教育暴力问题,在特殊教育中也日渐浮现。隐蔽性的特点让部分教师不以为然,甚至部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教育暴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强 《攀登》2012,31(1):116-118
通过观察和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边缘群体的排斥现象,以及在这种排斥环境中形成的其运作逻辑的社会学分析,我们看到,边缘群体在社会中陷入一种生存困境。研究这一现象,能帮助我们在文艺创作中把握住刻画边缘群体的尺度,使作品更加真实。同时,对于我们分析现实社会,在发展和谐社会中更全面地兼顾到各个群体的利益,同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个人及群体之间以一定的协作方式耦合而成的关系系统,社会评价质言之是它的代表者的评价。社会评价不等于对社会的评价。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评价标准的真实基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闪闪,是一切社会评价标准的最高前提和最终依据。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赖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