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铜器主要见于三代,而后世大规模仿造青铜器则始于宋代。这一时期,不仅有政府敕令铸造的官仿青铜器,发展到南宋在民间也兴起了,仿造青铜古物的浪潮。究其原因,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三个角度分析。一、宋代仿古青铜器出现的政治原因(一)礼制的要求礼制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所遵循的社会价值规范,这是维护封建的有力保障,宋王朝在礼制方面所做得努力,更是超越了前代。经历了五代十国封建割据的动乱时期,宋代在汉唐后再度实  相似文献   

2.
郝怡 《沧桑》2013,(6):160-163
丧礼自古以来都对中国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个区域——山西省太谷县,通过当地的这一民俗来向人们展示,丧礼到了近现代有所发展的这样一个情况。通过丧礼的仪式以及与丧礼有关祭礼的仪式,让人们对丧礼有一个较准确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太谷丧礼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3.
考古资料反映的汉代丧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札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书·礼乐志》载:人性“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丧礼与丧俗在概念上不同,前者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用来分等级、别贵贱。后者是指民间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丧俗虽然受到丧礼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制约,但由于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加之长期受到传统的习惯势力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丧俗上也就有所不同。统治阶级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丧礼制度,但只对上层  相似文献   

4.
两晋时期标榜以孝治天下,大力提倡孝道,因此,在对汉魏以来的丧葬礼制进行改革完善的同时,两晋王朝又通过州郡中正主持清议,着重从丧礼的实践方面来维护孝道,并将违犯丧制、有悖孝道、居丧违礼作为清议的主要对象。与汉魏清议相比,两晋清议已经演变成颇具威力的道德惩罚手段,并从丧礼的实践层面,成为切实维护名教之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谢涛 《四川文物》2007,(1):77-82
彭州发现的宋代青铜器窖藏,其中有大量仿古器形,对了解宋代重建礼制的好古之风以及当时的工艺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丧礼作为儒家推行孝道和实现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涉及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向来为史家研究所重视。但长久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丧礼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丧服、礼学、丧葬等层面,对丧礼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以及探讨丧礼与社会互动方面则显得不足。高二旺所著《魏晋南北朝丧礼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以新的、整体的视角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魏晋南北朝丧礼与政治、经济、社会、思  相似文献   

7.
陆青松 《文博》2010,(1):39-43
战国是中央集权君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礼制是先秦时期反映身份和等级的重要内容之一,礼制变革可以折射出各国君主政治、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情况。本文通过战国中期以后的秦国礼制变革,在对比战国前期秦国和同时期东方六国相关礼制的基础上,对其差异所表现出的秦国君主政治的特征及其成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吊祭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仪式。在皇帝、贵族、官员的丧礼以及平民的丧葬活动中,吊祭是表达对死者哀思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由于社会等级差别,吊祭的方式并不相同。在国家丧礼中,吊祭的不同方式体现丧礼规格的差异。在私人丧葬活动中,吊祭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成为吊祭者与丧主联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中三礼部分(主要涉及丧礼部分)存在的句读问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句读失误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归纳出若干义例,以期有助于相关礼制的研究。在此过程中, 参考了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句读处理存在较大分歧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音韵学是古代史研究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学习好音韵学对宋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宋朝是一个多民族交汇的时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学习音韵学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史事的了解。其次,从唐宋到元,古代音韵经历了从中古音向近代音的巨大转变,由此可以将唐宋音韵的变化纳入唐宋变革论体系,从而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了解整个唐宋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古今谈》2008,(2):40-4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讲究礼仪礼制、伦理道德,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多彩多姿的中国服饰文化,顺应着历史的流向、社会的变革而不断演变和发展。服饰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紧密相关,有着内在的、深层的联系。社会的兴衰能够通过服饰反映出来,服饰是社会群体生活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环节,它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素养、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道德水准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家礼修撰日趋接近庶民层面,并由此促成国家层面的礼制下移意识的明确及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北宋家礼与国礼的交接极大推进了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家礼修撰意识。《朱子家礼》直接简化、删改古礼之框架体系,旗帜鲜明地宣示为广大士庶民众修礼的意图和有助于国家推行礼教崇化导民的主张,成为充分考量普通庶民生活实际、规范冠婚丧祭诸事和日常居家生活的士庶通礼。《朱子家礼》的仪制规范走出了"行于自家"的范畴,广泛扩展于士庶社会层面,家礼由此上升到了国礼,官僚士大夫群体的礼教意图、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势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演绎。  相似文献   

13.
礼制是我国历史中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对历朝礼制的研究是忽视的,特别是“三礼”之后礼制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和特点,尤其被忽略。金代礼制继唐、辽、北宋后而发展和变化,是我国礼制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金代礼制的研究,同样可以看出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刘宸 《黑龙江史志》2013,(15):29-30
地方政治相对于中央政治而言,是历代王朝政治的组成部分。地方政治的变迁既受制于中央王朝政治,同时也对中央王朝政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它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上承王朝政令,下理社会秩序,可以说地方政治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更关系到王朝的兴衰。而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各种新兴阶层相继的出现和发展,此后各代的社会生活在宋代都可以看到一些缩影。表现在宋代农村社会则是各种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博弈,并且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家礼修撰日趋接近庶民层面,并由此促成国家层面的礼制下移意识的明确及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北宋家礼与国礼的交接极大推进了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家礼修撰意识。《朱子家礼》直接简化、删改古礼之框架体系,旗帜鲜明地宣示为广大士庶民众修礼的意图和有助于国家推行礼教崇化导民的主张,成为充分考量普通庶民生活实际、规范冠婚丧祭诸事和日常居家生活的士庶通礼。《朱子家礼》的仪制规范走出了"行于自家"的范畴,广泛扩展于士庶社会层面,家礼由此上升到了国礼,官僚士大夫群体的礼教意图、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势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演绎。  相似文献   

16.
刘宸 《黑龙江史志》2013,(14):50-52
地方政治相对于中央政治而言,是历代王朝政治的组成部分。地方政治的变迁既受制于中央王朝政治,同时也对中央王朝政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它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上承王朝政令,下理社会秩序,可以说地方政治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更关系到王朝的兴衰。而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各种新兴阶层相继的出现和发展,此后各代的社会生活在宋代都可以看到一些缩影。表现在宋代农村社会则是各种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博弈,并且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朝鲜中期礼学硕彦李縡所著的《四礼便览》一书,是继金长生《丧礼备要》之后,朝鲜时代最重要的礼书之一。在内容和体例上《四礼便览》均承袭《丧礼备要》,它以朱子《家礼》为蓝本,依半岛国风民俗进行了民族化、世俗化的改造,成为此后二百余年间朝鲜王朝此类礼书撰述的典范,也是李朝士庶践行《家礼》的行礼手册,为推动儒家礼制在朝鲜的民间传播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北朝晚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了墓葬文化面貌上;而墓葬形制结构作为丧葬礼制的重要表现方面,对于墓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墓葬形制结构的角度出发,以区域为单位,对北魏洛阳时代和东魏、北齐时期都城地区的墓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与史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了墓葬形制结构方面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并分析了相关的文化因素及其传承与变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宋昊 《文物天地》2023,(12):61-65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礼仪,并以礼仪制度来约束臣民,区分社会阶级,权利、规范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无一不被礼制所约束,建筑自然是礼制中的组成部分。根据文献与现代考古研究,墓葬、门阙、宫室等建筑都属于礼器(礼制建筑)。在近年汉代考古工作中,汉代建筑上的四神图像极多,且常见于墓葬、门阙、宫室等礼制建筑上,通过研究可知,四神图像应是作用于礼制建筑。  相似文献   

20.
在有宋一代,"取士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度使得寒窗苦读的人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种天子门生的时代里,金榜题名成为一种社会向往,举子们趋之若鹜,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及第几率,而充分利用好科举参考书则是其中一种捷径,本文试图从产生的原因、书籍的种类和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科举参考书在宋代社会的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科举制度,更加全面地认识宋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