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澶渊之盟后,宋辽一直遵守盟约,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关系。熙丰时期,宋辽之间再起争端。面对争端,两府的战略高度、解决争端的方式存在很多差异,当时对辽决策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建立至"澶渊之盟"期间(960—1005年),北宋与辽国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意图,曾利用渤海与黄海海路、河北平原道路、太行山间道路、河东山地道路、麟府路地区道路等交通线展开军事行动。宋辽边疆地带的地理环境与宋辽两军的战略意图,是影响这一时期宋辽战争中诸道路利用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宋仁宗时期创作的宫廷系列画卷《三朝训鉴图》的一部分,北宋佚名《景德四图·契丹使朝聘图》直观反映了宋辽景德澶渊之盟后,契丹使至北宋皇宫朝见皇帝的礼仪场景。根据北宋的宾礼仪注,可以明确画面中人物的身份,画面所显示的情景是朝见礼仪刚刚开始的阶段,北宋的臣僚列班等待朝见,契丹使人排列在北宋臣僚之后不起眼的位置,而契丹礼物却得到突出的表现。这与北宋皇帝和臣僚共同观赏契丹礼物的制度性质相同,都是为了对内凸显契丹宾服来朝,传达出北宋仍居当时东亚国际格局中心位置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 《北道刊误志》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瓘奉诏编纂的一部地理志书。“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以后宋辽关系缓解,每年双方都互派使臣交贺“生辰”、“正旦”,如遇旧君去世或新主登基,还有“告哀使”、“告登宝位使”的派遣和“祭奠使”、  相似文献   

5.
相邻的政权设立疆界,是为了区隔彼此对土地、民户的统治权。河北平原一带是宋辽首要对峙区,宋辽河北疆界具有两重性:清晰地区隔双方对边地的统治权,略显模糊地区隔双方对边民的统治权,两种状态相反相成。澶渊之盟前,宋辽已清晰地分辖河北边地。宋辽双方得以清晰地分守疆土,关键在于双方均较为稳定地控制己方沿边据点,且宋方更是建立了两级巡警网格。以清晰守土为前提,宋辽在边民管理问题上留有余地,既默许己境少量边民同时对双方承担赋役义务,成为两输户,又持续争论两输户的归属,造成小幅度的疆界争议。由此,宋辽不必直面重大疆土矛盾,即可维持河北疆界争议,以待后图。在此基础上,宋辽求同存异地践行“各守疆界”原则,实现长期和平。  相似文献   

6.
应县木塔内《契丹藏》等辽代文物的重要发现,《文物》1982年第6期发了简报,同时刊出了一组研究文章,内容很是丰富。但简报中说:"五台山松子欲(峪)下水院讲经律论沙门"封套残纸上有"大康□年□□□僧果"等字。按,五台山当时隶宋。宋辽自澶渊之盟后,近百年和好相处,虽关禁甚严,但商旅僧俗,往来不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濮阳县,历史上为澶州,位于黄河北岸,是南北交通要冲,古代兵家相争之地,著名的晋文楚庄之战和宋辽的澶渊会盟均在此间。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属冀鲁豫根据地,刘邓、陈粟大军纵横弛骋,与濮阳  相似文献   

8.
陈峰 《史学集刊》2007,(3):26-30,44
北宋初确定了通过北伐收复燕云地区,以扭转被动局面的御辽战略思想。宋太宗在两次北伐失败后,放弃以往的主动战略,转而实施全面防御的部署。宋真宗朝继承了“守内虚外”的思想,因此最终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订立,固然维持了长期的北部和平局面,但却给宋朝的国防战略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宋廷过分依赖议和的手段,轻视了武备建设,从而令边防陷入长期被动挨打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美丽聪慧的萧绰,小名燕燕,16岁为皇后,29岁为太后。她开启了辽国的萧太后时代。在她治下,辽国盛极一时,与北宋签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相似文献   

10.
寇准,有宋一代名相,因“澶渊之盟”而声名远播。然而,其生年问题,却一直存在疑问。 考定寇准之生卒年,主要据《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一文。该文乃皇(?)二年(公元1050年)宋仁宗命参知政事孙林所撰,距寇准之死仅27年。文内所言,允称信史。该文现存于《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编卷二,列于赵普、韩琦两位宋代名相之后。对于寇准的卒年,孙拆碑文记云:“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闰九月七日,以疾终于贬所,年六十三。”由此可以推出,寇准生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相似文献   

11.
巴东 《旅游》2012,(11):82-83
寇准在巴东任知县时,写了不少诗词,总计有125首,亲编为《巴东集》,珍藏在北京图书馆。他一生共写了293首诗词,在巴东三年写了近占一半。三峡的奇山异水,特别是无源洞风光孕育了他不少创作灵感,壮丽而秀美的三峡风光激励了他有志报国的人生目标。在中国历史上他以政治家兼诗人著称。在北宋王朝内部集权外部软弱的状态下,他主张抗战,收复在五代时期流失的燕云十六州国土,属于重量级鹰派人物。在宋辽澶渊之战中,他以宰相身份力主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并取得首战胜利,奠定了澶渊之盟后北宋王朝百余年和平的基础。寇准在巴东的三年,主要是到野三关劝农,引导土家人放弃打猎从而发展农耕文明(传说他将耕牛和农作物种子从中原引进巴东),减轻官税,秉公断案,兴修白云、秋风双亭,闲暇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他一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唐宋时期的国家礼典,北宋的"讲武礼"仍如唐制,是以王朝集结在京重兵,由皇帝亲行大阅为唯一的形式。这一活动在礼仪文本上通北宋一代基本没有变化,在实践上则仅在宋初三朝举行过数次。就其空间的广大与人员众多来说,讲武礼是王朝在非战时状态下举行的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礼仪与军事活动。宋初三朝的皇帝大阅,皆在战争或酝酿中的战争之前举行,遂使之具有战争前奏的意义;并且大规模军事集结,又使大阅具有武力威慑的军事功能。正因讲武礼的实质是大规模军事集结,这一代表王朝重大军事动向的活动,在宋辽澶渊之盟后,为了保障根本的安全环境、避免破坏和局,而不再举行。  相似文献   

13.
覃旭 《北方文物》2020,(3):89-93
辽宋对峙一百余年,而双方在如此密切的交往中却没有形成类似汉唐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关系。这里的"和亲"讨论的是辽宋之间的"姻亲"关系,即"政治婚姻"。简单地将辽宋之间无和亲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北宋君臣的"民族偏见"有失偏颇。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的和平局面、辽朝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契丹族统治阶层的固定婚姻制度同样造成了辽宋之间无和亲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1998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华瑞先生洋洋40万言的《宋夏关系史》,“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和份量,对宋夏关系各方面的问题、因素和背景,做了巨细无遗的论述,其搜采之富,篇幅之大,范围之广,研究之深,论析之详,为前所未见。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确为更上一层楼之佳作”(王曾瑜先生《序》)。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在同周边民族交往中,宋与西夏的和战关系最为复杂。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和金与南宋订立“隆兴和约”后,都基本上维持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唯有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没有中止过。自公元…  相似文献   

15.
辽帝圣节受贺改期是辽朝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有助于维持和平外交。自太宗至景宗,辽帝圣节受贺活动举行时间在诞生日。澶渊之盟后,辽宋缔结和约。圣宗时,圣节受贺活动举行时间并不稳定,存在非诞生日受贺现象。到兴宗后,非诞生日受贺成为定制。  相似文献   

16.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是辽夏封贡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因辽宋夏三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辽夏封贡关系由发展走向破坏、最后又恢复。在辽夏封贡体系之下,两国保持着册封、进贡、朝贺、吊祭等朝贡活动往来,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密切互动和联系。在辽朝的朝贡体系中,西夏属于辽朝的"外圈"朝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是辽夏封贡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因辽宋夏三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辽夏封贡关系由发展走向破坏、最后又恢复。在辽夏封贡体系之下,两国保持着册封、进贡、朝贺、吊祭等朝贡活动往来,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密切互动和联系。在辽朝的朝贡体系中,西夏属于辽朝的"外圈"朝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本栋 《中华遗产》2014,(10):12-12
公元1022年,开封城里又一次迎来了友邦辽国的使者,宋延为使臣举办了盛大的国宴,朝廷勋贵皆出席宴会以示对友邦的重视。在宴会中,辽国使者遍视群人问道:“孰是无地起楼台公?”此言一出,宴会现场顿时冷了下来,辽使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促成澶渊之盟、前些年又被先帝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寇准。  相似文献   

19.
盛世文化兴     
有宋一朝,奇特之处比比皆是,不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闱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也为后人知晓;王安石、司马光、包公、岳飞、李师师、宋江、方腊等众多的名人,更是如同众星托出宋代这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国内外学者对辽西夏金史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出版20余部相关专著,比如韩世明主编《辽金史论集》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希清、田浩等主编《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日]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汤开建著《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