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大顺 《风景名胜》2021,(1):0327-0327
据统计,截止到 2020 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超过 15 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 30% ~ 40%。这些建筑垃圾大多采用直接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的方式,如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堆积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虽然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依然较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议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隋唐时期又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高峰。然而,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这些传统的建筑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对当时房屋住宅的描述,主要参考文献所述或从敦煌壁画及其他绘画中的建筑形体。1959年在西安西郊中堡村发掘了一座唐墓,  相似文献   

3.
西安西北郊古代建筑遗址勘查初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6年上半年西安北郊及西郊因为新建筑动工,暴露出了许多古代建筑遗址,由陕西文管会发掘清理。我们在1956年10月受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的委托前往遗址处勘查,用建筑学的眼光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些什么?去勘查北郊出士的这些建筑是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世界遗产》2011,(1):6-7
百名学者联名倡议保护工业建筑遗产首钢、北京焦化厂、798工业区被纳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东直门水厂被改建成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目前北京市中心仍有1200余家工业企业,将这些企业中有价值的工业建筑进行遗产保护是一批建筑学者努力的目标。2010年11月5日,我国首个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学术组织——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百名学者签名倡议,积极推动政府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5.
塔和窟是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古代佛教文化遗存物.这些建筑物与我国原有的古老民族传统文化交汇融合而形成的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形态,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6.
何婉婷 《风景名胜》2020,(3):0356-035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都得到了飞快地进步,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条件之下,也导致了我国的建筑行业随之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建筑,为其他行业更好的服务,这些企业就不得不不断的研发更新自己企业的相关技术,确保房屋功能稳定、安全、而且提高其经济性,这些要求就导致了对于建筑质量要求也随之不断地提高,所以建筑企业也要从建材料进行掌控,材料掌控也是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 , 其技术应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四川的唐宋摩崖散布得比较普遍,经过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初步调查,其中较为集中的计有二十余处,而唐代摩崖约占十余处。在这些唐代的摩崖当中,有几处是以楼阁建筑为背境的西方净土变相图,反映出当时的实际建筑形式和社会生活,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在我国唐代建筑,特别是本构建筑遗存很少的情况下,这些石刻的建筑形象,提供了不少的宝贵资料。四川唐代摩崖中表现有建筑物的,计有通江千佛崖、广元  相似文献   

8.
孔繁东 《风景名胜》2021,(4):0295-029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都得到了飞快地进步,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条件之下,也导致了我国的建筑行业随之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建筑,为其他行业更好的服务,这些企业就不得不不断的研发更新自己企业的相关技术,确保房屋功能稳定、安全,而且提高其经济性,这些要求就导致了对于建筑质量要求也随之不断地提高,所以建筑企业也要从建材料进行掌控,材料掌控也是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 , 其技术应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由成都穿过都江堰,向西北经汶川进入杂谷脑河大峡谷之中,滔滔岷江从山底流过,阳光暖暖地斜投在峡谷中,又迅速回照到江岸山坡的羌寨上。在专家、学者们冷静而理性的目光中,这片区域的碉楼建筑是羌族人民在高山峡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最原始的天然石块和粘土等建筑材料,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出来的独树一帜的建筑防御体系和建筑艺术。这些人类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碉楼建筑,以及由这些建筑群构成的村落,不但丰富了我国和世界的建筑文化,同时也成为人类物质文明遗产中的一个瑰宝。它们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内涵,更是承载羌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代替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是否可以重建?北京四合院难免被拆除吗?危在旦夕的国宝应县木塔以何种方式维修?2006年进入尾声的时候,这些问题成为国人争论的热点。一建、一拆、一修,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我国是使用木材建筑历时最久的国家,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广泛用在宫殿、庙宇、民居、楼阁,“墙倒屋不塌”,承托起一个伟大的大陆文明。但是今天,唐代以前的木建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7,(5)
瑞金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重要革命活动地区之一,因此,在县境内分布着很多的革命建筑。一九三四年十月当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地区的人民,抢掠财产和焚烧房屋,因而绝大部分的革命建筑纪念物遭受到破坏。在这些年代里,饱受了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及多次的修改的很多建筑物业已丧失了它原来的面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即  相似文献   

12.
丁村在山西襄汾县,是一个仅有200余户的小村庄。这个村庄,早在1954年就以发现我国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址——丁村人,而闻名于世。近年来,丁村明清住宅又受到了社会的重视,1985年山西省临汾地区利用这些住宅建立了丁村民俗博物馆。现在人们来到这里,既能看到我国历史早期的文化遗址,又能看到封建社会后期的住宅建筑和民俗展览,实在难得。笔者有幸在1982年夏、1986年9月和1987年6月三次到丁村,亲睹风采,  相似文献   

13.
历代传承的寺观坛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重要一类。本文以此观察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保护现象,孔庙建筑的维护是具体案例。民国时期,这些历史建筑成为文物法规的保护对象,也形成了新的公共空间。社会以之为精神文化象征而关注其物质保存,并通过保护和使用方式发挥了教育功能。"不改变原状"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实例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古建筑彩画清洗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那精美绝伦的油饰彩画,它既保护了建筑构件免受风吹日晒,又在美化装饰的基础上表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水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中的彩画已到了“耄耋之年”,怎样使这些彩画重放光彩是古建修缮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此,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在永福寺、端王园寝的修缮工程中,对有保存价值的旧彩画采取了化学清洗法进行了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利伟  于向勇 《世界遗产》2016,(4):62-69,10
武当山因卓越的明初官式建筑遗存而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如今的残垣断壁和宫观岩庙,依然能使人们体会到明初官式建筑的风韵。  相似文献   

16.
“束腰”和“托腮”——漫话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日用家具和建筑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房屋室内空间的加大以及起居习俗的变化,人们改变了席地起居的习俗,在南北朝时已出现了高形坐具,唐代更出现了高形的桌、椅和屏风等新型家具;这些家具经五代到宋逐渐定型化,丰富多采的明式家具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新型家具的制造,往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兆宏 《丝绸之路》2006,(12):16-18
在我国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客家人传统民居——土楼,它不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吸引着许多专家、学前来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8.
卢川  刘建业 《江汉考古》2022,(2):123-130
2019~2021年,荆州郢城遗址相继出土数处秦汉木构建筑遗存。本文结合考古及相关材料,考察了遗存年代、形制、性质及营建技术,认为这些建筑均由楚地匠人在营建郢城时,出于快速、简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构桥梁属单跨简支梁桥,南城垣中部地下木构建筑为过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原。郢城木构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秦汉的城市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丰富材料,也可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钱帮林 《风景名胜》2020,(2):0088-0088
房屋建筑工程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房屋工程建设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房屋的质量,让房屋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在整体社会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质量通病对于建筑的破坏也就会不断增大,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该现象的出现,文章基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灾区建筑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提高建筑的防震能力以未雨绸缪?灾区如何重建?带着这些问号,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隔震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他也是此次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