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国际     
<正>法国:中世纪金银币里昂大学学者在法国东部克吕尼修道院附近发现了一处中世纪的宝藏,12世纪的硬币在修道院角落的医院的一个帆布包里被发掘出来,包括2200枚银币和21枚金币。此外还有一只黄金戒指,上面刻有图章以及"Avete"的字样,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是问候的意思。英国:铁器时代坩埚英国莱斯特郡发现了一组铁器时代遗物,包括11个坩埚、  相似文献   

2.
沈海 《风景名胜》2012,(11):97-102,96
希腊共有16处世界遗产,其中希腊中部的梅特欧拉因在奇岩巨石上修建中世纪修道院而闻名秋季来到梅特欧拉,你会看见一辆辆栽满游客的游览车,在曲折的山路之间来回。为的是载送游人走一趟修道院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3.
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新成 《世界历史》2001,1(3):36-46
修道是一种脱离世俗,献身宗教的生活方式,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在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西欧,修道本应是深受尊崇的正统化现象,但奇怪的是,它却不断受到批评和谴责,改革修道院的运动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由于西欧中世纪的社会条件以及基督教的主流化地位使以出世自命的修道成为人世的捷径,修道院里弊端丛生,成为腐败渊薮。以超越现实为宗旨和初衷,却一次比一次更深地陷入现实的泥淖。修道何以出现这种悖论而无力自拔?本对此试作分析。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4.
罗德尼·希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中世纪经济和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在一系列作品中考察了中世纪农民和农村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农民的抗争和反抗、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动力和"过渡"问题,在中世纪城镇和城市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史学研究丰富和加深了学界对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和中世纪社会的认识,推动了新社会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何形而上的问题,都有个道成肉身的版本。一根针尖上能安置多少天使,这是标准的中世纪修道院的神学题目。今天的每个上访者,都提过自己的版本。空间的利用率,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在议会的授权下,先后于1536年和1539年解散了年收入不足200英镑的小修道院和年收入超过200英镑的大修道院。修道院的解散不仅引起了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且在多方面对英国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等教育领域,许多修道院学校被解散,修道院的图书被毁,女子教育受到了巨大打击。在高等教育领域,许多修士被迫离开了校园,修道学院被解散,在校生人数大大下降,图书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宗教教育机构受到打击的过程中,世俗力量加大了对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12世纪是妇女修道运动的高潮时期。这就为圣灵修道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当时,担任圣灵修道院院长的爱洛伊丝,对它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在她担任院长期间,圣灵修道院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6座附属修女院。因此,她得到了圣灵修道院修女们和其他教会人士的尊敬与钦佩。  相似文献   

8.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教士需要持有一份"头衔",即一定的经济来源,才能作为圣职候选人在圣职授予仪式中获得正级神品,进而有资格在教会中谋得教职。1400年至1532年间赫里福德主教区主教文件汇编中的神职人员授职名单保存了4种教会认可的"头衔"。修道院"头衔"原本只是"法定的虚构物",却为教会认可并大力推广。其他三种"头衔"(世袭"头衔"、私人"头衔"和圣俸"头衔")虽为数不多,却代表着圣职候选人获得的真实经济来源。这些具体的"头衔"折射出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教会和教士群体与世俗社会之间紧密的经济社会关系,反映了直到宗教改革前夕天主教会在英格兰仍然具有稳定的生存空间,教士仍然是一份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另外,一些"头衔"也暗示了教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世俗社会对于教会的态度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西欧隐修运动鼎盛时期(10~13世纪),随着修道院农业、手工业和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修道院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修道院的商业实践又成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修道院运用市场创建特权,建立诸多市场和市集,并不断改善商贸条件,为西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做出贡献。修道院以谷物、牲畜、酒类、羊毛和食盐为贸易突破口,广泛参与西欧的贸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西欧市场的商品供给。修道院利用通行税豁免权,推动远程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10.
时间回溯至12世纪,当十字军东征的点火在地中海东轰轰烈烈地燃烧时,意大利圣哲圣方济各给天主教带来的变革就像一道爱与人性的微光,渐渐照亮黑暗的中世纪,让阿西西的教堂、修道院成为意大利重要的天主教朝圣地与艺术发展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1.
宗教改革时期,德国部分地区出现修女逃离修道院现象。修女还俗一般发生在信奉新教地区,在反对新教最为强烈的、天主教诸侯萨克森公爵控制下的修道院里发生其表妹修女乌苏拉主动还俗事件则较为罕见,对天主教地区的修女还俗和新教运动的深入推进产生了极大影响。乌苏拉与新教互动,并以自己的方式付诸实践。其方式有二:一是用亲身经历揭露隐修的荒谬;二是呼吁离开修道院,使包括自己在内的修女们摆脱家族和修道院的双重控制,过上积极的社会生活。修女还俗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现象,而是与其时修道院内外发生的剧烈社会变化有关。以不同方式发生的修女还俗事件还告诉我们:来自宗教的和非宗教的力量共同促成了修女的还俗。只有对此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才能在修女与新教、宗教与政治、修道院与社会、修女个人意愿与社会集体意志之间,架起一座分析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酒与葡萄园之于欧洲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中世纪以来,修道院利用世俗王公赠与的土地,精心地种植葡萄,酿造风味不同的葡萄酒,用美酒来回馈王公贵族对于宗教的奉献。借助于香醇的葡萄酒,宗教界与世俗权力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各展所长,相互支持,共同酿造了欧洲文化千年以来的独特"风土"。于是在欧洲大地上,近年来多处葡萄园类型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体现了葡萄园在欧洲宗教、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早期,英国是一个农本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由土地流转引发的土地所有权变更对英国乡村社会关系造成冲击。在宗教改革中,遍布英国的修道院遭到解散,修道院地产被投入市场重新分配,这是近代早期英国最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各个社会阶层都积极参与到土地交易中去,但这些修道院土地主要流向以乡绅和富裕农民约曼为代表的乡村中间阶层。他们在土地流转中积累了财富,在经营土地的过程中巩固了土地产权,增强了综合实力,成为不同于贵族和一般农民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不仅男子的教育更加普及,女性也获得了较之于中世纪时期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并且知识水平较之前也有所提高。这些变化使得当时西欧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婚姻中的一些因素也会促使女性接受来自于修道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威廉·萨瑟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中世纪史学家之一,他对于中世纪盛期思想的阐释开启了20世纪中期以来英语学界中世纪文化研究的新路径。他率先将神学哲学思想与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又提出并深化了"中世纪人文主义"和"经院人文主义"的概念,勾勒了独具洞见的中古盛期思想世界景观。他对坎特伯雷的安瑟伦和格罗斯泰斯特的研究也赋予了英格兰在中古盛期更为独特的地位。近来的学术发展除对萨瑟恩学术遗产的继承外,也有了许多反思和订正,这些都对描绘中世纪盛期思想图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世纪和平的研究陷入了各种误区之中,致使其与中世纪的社会现实相脱钩。事实上,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和平"是一个语义丰富的词汇,它与协定、条约、协议、博爱、友爱密切相关。和平的理念深刻影响着世俗王侯的政治行为,协定成为解决政治和法律争端的最普遍的机制,欧洲也共享着同一种协定语言;教会以"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的方式推进基督教博爱社会的议程;民间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和平行会及城市公社和平运动,其目标是建立平等性与互惠性的联盟。总体而言,中世纪的和平具有高度的一体性,然而,这种一体性也强调排他性和敌对性。这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3月26日,英国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三世以符合国王身份的葬礼重新下葬在莱斯特大教堂。在去世530年后,他又一次"复活"在人们面前。2012年8月24日,英国莱斯特大学考古系主持发掘一处位于莱斯特市议会社区服务员工停车场的修道院遗址,考古队员很快就发现了一具尸骨,以及低矮的石墙和中世纪建筑瓦砾。这具尸骨是在匆忙中下葬的,没有棺材和裹尸布。2012年9月14日,考古队的野外工作结束。  相似文献   

18.
王页涵 《神州》2012,(27):13-13
爱玛是一个受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期在修道院读书,受到浪漫主义影响,染上了爱慕虚荣逸乐的不良习气。她诞生的农家,可以给她一个贵族式的教育;而贵妇式的气质,却让她迷失甚至失去了自我。她逸出了下层人的生活圈子,上流社会却抛弃了她。这种生存窘境中的压抑,终于导致她生活的悖逆常情,人性的曲张。  相似文献   

19.
刘林海 《世界历史》2012,(5):93-102,160
"中世纪"是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在17世纪后期正式确立,是古代、中世纪、现代历史三分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语境中,"中世纪"的含义不断变化,由最初的欧洲的局部历史现象变成欧洲的一般历史时代,进而等同于封建社会,最后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但是,"中世纪"等概念在历史学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大弊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质疑、批判乃至解构,并尝试新的历史分期法。中国史学界也逐渐校正了机械化的苏联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大改变。但这些变化也带来一些问题,对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学科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社会高等研究院等70家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P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大会主题"中世纪东西方社会与现代转型"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