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科举制度及国家机关的改造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而指出,在这场学习西方以自强的运动中,因清政府学习目的的偏离与学习内容上的认识不清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发展的成果再大也难逃功亏一篑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  相似文献   

3.
田毅鹏 《世界历史》2001,1(3):102-110
19世纪下半叶,在富于侵略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明的严竣挑战面前,中日等东方国家先后发起了旨在通过学习西方,以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在这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折过渡的进程中,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则严重受挫。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国际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张淑霞 《沧桑》2014,(2):31-34
清末洋务运动和新政都是晚清政府为挽救和维持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两次运动在经济、军事、教育、政治诸方面的改革并不是孤立、割裂的,二者在目标、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可以说,新政就是洋务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玲玲 《黑龙江史志》2014,(16):146-148
洋务运动期间通过购买和仿造西方的先进机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企业,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出一大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想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技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福建旅游》2005,(8):50-50
1866年,中国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左宗棠为了“富国强兵”.在马尾创办了船政,通过引进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以建造舰船和培养人才为主体,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序幕,在近代中国科技、外交、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以降,华夏多难,粤海炮响,门户洞开,西方文化也随着坚船利炮、洋货商品输入中国。部分开明人士蒿目时艰,逐渐认识到西方科技优越性所在。不过朝野上下,内恬安苟且,外懵懂无知,仍旧沉睡于"天朝上国"迷梦之中,错过了许多宝贵时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一把火将万园之园——圆明园烧掉,成为国人心头永久之痛。基于如此惨重的打击,清政府痛定思痛,开始谋求"自强求富",开展洋务运动。借洋务运动之东风,西学  相似文献   

8.
杨师群 《文史天地》2013,(12):57-62
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对清政府最大的思想震动只是认识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而借助洋枪洋炮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经验又给官僚们以实际体验,于是出现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自强变革。自1860年代开始,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大清在军事、科技、经济诸领域改革开放了30多年,史称洋务运动。其目的就是借助西方的军事技术、工业生产、经济发展来维护和巩固天朝的专制统治,而没有认识到天朝腐朽的社会制度及相关的生产关系、文化传统同样需要大力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同为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的国门差不多同时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路。可是,仅仅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竞走*了向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震撼远东的甲午战争,并使清军遭到了惨败。为什么拥有四亿多人口和近百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在“泰尔小邦”日本数万军队进攻之下党“战无一胜”呢阵丈试图从军事的角度具体分析清军遭致惨败的基本原因。一、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是甲午战败的首要原因清王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已有创建…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肇前 《史学月刊》2001,2(6):88-92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被动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不同的是,日本的戊辰革命扫除了腐朽势力,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迅速崛起;中国的太平天国战争虽然冲击了腐朽统治,但没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只是促使清统治集团改组,旧势力仍很强大,对洋务运动投入有限,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可以说,明治日本发展速度快于晚清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革命。  相似文献   

11.
略论洋务运动与晚清政局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由于是晚清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手握中央和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僚搞起来的,它的发生和发展自然与晚清政局的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洋务运动与晚清政局的关系作一粗略的考察。洋务运动的发生,有着多种因素,而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的辛西政变,无疑为它的发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政治条件。辛酉政变前,清朝最高权力掌握在咸丰及其亲信手中。咸丰即位之初正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及各地农民和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一时间使清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正当清政府全力应付各地起义之际,外国列强又对中国发动了…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通过洋务运动,标榜“自强”和“求富”,在旧中国首先引进西方近代技术,兴办了几十个军民用近代企业。但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因素,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旧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它在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方面所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实现四化,是否多少可以起些借鉴作用呢?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徐曼 《安徽史学》2003,2(5):53-57
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中,留美学生通过对中国科技体制化的建构、引进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础学科新成果、引进与应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倡行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传播了近代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其它留学生群体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4.
孟庆枢 《日本学论坛》1991,(3):33-40,51
在上一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和日本都还是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下的封建国家。但是,从1868年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走上了一条新路。日本近代文学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曾出现众多的文艺思潮,其中,启蒙主义是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兆敏 《史学月刊》2007,18(5):50-55
1886年8月发生的“长崎事件”,是甲午战前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斗争。徐承祖作为清政府驻日本的最高代表,直接负责处理这一事件。他在处理伊始的献言,使交涉迅速走上了依托法律解决的正确轨道;“彼此抚恤、伤多恤重”方案的及时上呈,终使僵局得以化解,清政府尚能体面下台。“崎案”的结局助成了两国海军事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判定了甲午战争中日本中国一胜一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地方史志的编纂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日本地方史志从形式到内容、体例 ,曾经发生过显著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是与中国地方志尤其是《大明一统志》的影响分不开的。直至 2 0世纪初 ,随着西方史学思潮的传入 ,日本地方史志的内容与体例为之一变 ,走上了西方化的道路。研究日本地方史志的源流变化 ,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与发展编纂地方志的传统 ,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诗人叶炜,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早赴日本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学者。在日本期间交游很广,诗文唱和频繁,是清政府正式向日本派驻使节之前中日诗文交流的先驱者,其诗文交流活动为晚清驻日外交官何如璋、黄遵宪、黎庶昌等人的中日诗文外交导夫先路,回国后编辑《扶桑骊唱集》收入日本明治时代前期日本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作,是研究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复杂微妙的外交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扶桑骊唱集》钞本是叶炜先生去世后,近人根据光绪辛卯(一八九一)南京刻本所钞,时间当在一九零三年叶氏辞世之后。钞本文字简古流关,篇末附俞樾撰《吴县主薄叶君墓志铭》,学界悬而未决的叶炜生平当从此可得稽考,钞本为研究叶炜提供了一样不可或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中日战争,翌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加剧了民族危机,促使反帝反封建斗争深入发展,直至抗  相似文献   

19.
许多翻译、改绘、新绘的中国海图在晚清出现,《御览江浙闽沿海图》(以下简称《御览图》)就是其中之一。已有研究对该图评价较高,但相关成果侧重制图技术的考辨,该图编纂的时代背景、朱正元在编纂中所担负的角色尚待厘清,而这些对于理解该图的历史地位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在考查《御览图》及其图说产生背景和经过后认为,正是在西方测绘技术的进步和清政府面临海上威胁背景下,洋务运动中兴起的西学教育培养了朱正元等测绘人才。而朱正元基于英版海图测绘和编纂的《御览图》融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晚清作为中国海图由传统转向近代重要阶段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前的中国传统医疗体系,延续数千年,尽管在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层面上不断有所进步,但体系上没有根本创新。自西方医疗引进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清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欢迎,医院、西方医书、医学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晚清时期医疗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使晚清医疗的发展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