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甘孜州东南部的泸定县,大渡河由北向南流贯全境,高、深、奇、险、窄、幽、壮、秀构成了大渡河的峡谷风光。大渡河流经沪定县境内近100公里的两岸,有不同时代,造型风格各异的桥梁13座,其中,在沪定这个仅1万人的小县城不足1公里长的河面上,就建有4座大桥,联接东西两岸。沪定县众多的桥中,有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桥名的‘大渡河大桥’,有十八军进军西藏时修建的“大渡河桥”,有公路拱桥,城南大桥,坊bC大桥,德威大桥等等。但历史最长也最为著名的要称沪定铁索桥。沪定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迄今已近300年…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莲花桥又名五亭桥,是瘦西湖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作为整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同属大运河瘦西湖遗产点。莲花桥结构特异,现存石构桥身为原初遗迹,木构桥亭经过重建。从清季至民国,桥亭历经两次重建、一次大修,1949年以后对桥亭屡有修护,但大致延续原始格局。[1-2]对该桥的创建时间,目前学界多据《扬州画舫录》,  相似文献   

3.
芦山留存的红军标语及其价值周曰琏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芦山,是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先后经过的地方。红军长征在芦山的革命活动和史迹,是古城现代革命史的重要篇章。1935年6月6日至13日,中央红军在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后,经芦山北上,越夹金山与红四方...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一首不朽的史诗,历史记下了创造这一史诗的每一个人。曾为介绍这一史诗给世人的人,不是也很值得记述吗!一、第一份记载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文献1935年3月29日,红军在夺取了沪定桥之后,党中央的部分领导在沪定县境内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沪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人。会议分析了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以后的形势,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向北走雪山草地,与四方面军会合;二是派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事实上派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只是一个名义,其真实…  相似文献   

5.
以红军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驰名中外的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得最早而又最长的一座桥梁。位于泸定桥东桥头侧的《御制泸定桥碑记》(以下简称“碑记”),对泸定桥的修建始末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图) 《碑记》于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十日,由四川巡抚能泰,提督岳升龙立,碑面高4米,宽1.65米,碑文上方及左右侧镌刻着四条龙纹及祥云图案,造型生动。《碑记》正文共537字,笔者试对其有关问题加以考析,以供研究沪定桥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合川县文管所,在思居乡发现南宋单孔石拱桥一座。与宋桥桥面衔接的是清桥,两桥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桥身拼合,桥面宛如一体。从两桥桥基、拱券、桥身观察,又是各自完整、独立的。两桥拼合的原因,从“新桥碑志”中可以得到说明。碑志位于清桥东侧面北端(图一),呈长方形,碑檐刻有石质仿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房盖,遮掩雨水。碑高76厘米,宽212  相似文献   

7.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五月初六日(公元1786年6月1日)正午,在川西南的沪定和康定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震中位置在沪定磨西,得妥地方。这次地震造成山体崩坠,塞塞大渡河河道。后堵塞物垮塌,积水汹涌而下,造成了下游一带极其惨重的损失,殃及全川,是历史上罕见的地震灾害之一、由于地处辟荒之域,给事后的调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情况至今没有弄明白。现存记录就实地、实物而论,《铁座庙碑》具有较高的科学与文物价值。一是它位于地震中心地区;二是本地人记本地事;三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但是由于本地方言和立碑者文化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大渡河,是我这个史学工作者多年向往的地方。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中国工农红军则在这里胜利渡河,打通了走向革命胜利之路。当我夙愿以偿驻足这一古战场时,怎能不感慨万千!大渡河,古名涐江,当地人又称铜河。发源于青海省东南端。流入四川的上游有大金川、小金川来会。从北向南流过沪定到达越巂(位于大渡河的南岸,幅员广大,清朝建制是厅)的北界,就折向东流。至乐山,会同青衣江一起注入岷江。这条河,两岸雪山绵亘,峰峦重叠,每逢化雪季节,千里激流,倾泻而下。惊涛拍岸,震得山鸣谷应;巨浪翻滚,…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桥     
正我的家乡丹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两千年的建城历史。陪伴着它成长的,有一座座桥……今天,就让我来介绍几座吧!通泰桥通泰桥位于丹阳老市政府东侧,横跨护城河。桥全身由花岗石筑成,桥顶石栏及其下面长条石上刻有楷书"通泰桥"三字。今在桥上建亭一座,设石椅数张,供市民休闲,一览护城河风光。  相似文献   

10.
小商桥座落在河南省临颍县黄帝庙乡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长21.3米,宽6.45米,高6.67米。1982年11月3日,《北京晚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河南省发现一座隋代石拱桥》的报道,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一时桥梁界、文物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前去考察,并引起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高度重视。小商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小商桥桥下河底用12排青石板铺砌,石板下打有大桩,桥台采用6层红砂条石砌成。桥台四角各有一尊两手上托的浮雕力士,雕刻精细,形象生动。两桥台上层顶面凿用榫槽,主拱圈角嵌在槽内。主拱圈是用20道双层并列的红砂条石砌筑而成,…  相似文献   

11.
龙江桥话古     
龙江桥话古WENWUSHENGJIWENWUSHENGJI文/陆永贵龙江桥位于下关惠民河的下游,是南京西站通往江边路的一座桥,这条路就叫龙江路。该桥原称新铁桥,系钢铁结构无桥桩架起的通道式上铺板木柏油浇面的桥,俗称黑洋桥,因桥身涂漆黑色而得名。原龙江...  相似文献   

12.
盘江铁索桥,是我省最早的铁索桥,位于今滇黔路关岭与晴隆交界处。这座铁索桥,是明末安普(今睛隆、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于1626年(天启六年)平息安邦彦之乱后,动员民众捐款,于1628开工、至1631年建成。它用总长数百丈的三十六根大铁索,穿于两岸岩石上,再在底索上如四川栈道那样铺以木板。黄汉铭题诗:”不借风帆不系船,横江铁索利无边。朱公酝酿成斯举,履险如夷济大川。是其写照。一六五八年,为抗清兵,其桥被李定国所毁。次年,总督赵廷臣为恢复此桥,又奏请拨银一千五百两,将留存的七根桥索加至十根,铺上木板,暂作通行。由于摇晃不便,一六六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及其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德祠绿野亭概述福德祠绿野亭是新加坡具有180多年历史、且至今仍活跃于华人社会的传统宗乡社团。它由来自中国广东广州、惠州、肇庆、嘉应、丰顺、大埔和福建永定的移民所建立,既是坟山管理机构,也是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广府、客家两个方言群,十一大会馆以及上百个血缘、地缘、业缘等团体的最高宗乡联合组织。福德祠绿野亭由福德祠庙宇和绿野亭坟山两部分组成。福德祠早期又称为海唇福德祠,以大伯公、大伯婆为主神。绿野亭坟山从大约设立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山亭发展而来。到了1839年,广、客两社群把福德祠和绿野亭联合了起来,称为福…  相似文献   

14.
兰州永安桥     
1999年岁末,在兰州古城沟发现的清代古砖拱桥──永安桥,以工艺精湛、保存完整、历史悠久引起文物部门和交通史研究者的注意。据考证,该桥是丝绸之路甘肃段仅存的一座古砖拱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永安桥坐落在兰州古城坪东侧阳洼沟内,东岸为榆中来紫堡界,西岸为兰州东岗界。该桥为实腹式砖拱桥,桥长15米,其中主桥8米,桥净宽9.5米,高6.2米,单孔跨径4.7米,拱圈厚1.1米,拱顶到桥面1.75米,桥台为砖包石砌台,高1.34米。桥面由骨料和黄粘土组成,骨料厚2.5厘米,粘土厚10厘米,密实…  相似文献   

15.
<正>河源“鳄湖”,又名“制府湖”,初始是利用沟洼地开凿的、用于护城性质的人工湖。自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开凿完工,至今已有428年历史,从“濠沟”变成“鳄湖”、从护城“城隍”变为城市“胜景”。湖中的“迎秀桥”与“鸣凤桥”、“拟岘亭”与“鸣凤亭”、“化龙桥”与“飞鸾桥”等古桥、古亭胜景,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呢?本文通过对地方志类古籍的研探,结合文物实物遗存,梳理出鳄湖及其附属桥亭等景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及建造这些景物的社会功用,提供给今天绿美城市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蒲津桥是历史时期黄河上最早的桥梁,从春秋至明初,历1900余年,屡建屡毁。用于固定蒲津桥桥身的唐开元铁牛是中国现存较早的大型铸件,历时千余年至民国时才湮没于地下。这些中国古代桥梁史和冶金史上的杰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理研究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我国桥梁、冶金、航运、工程、文物、旅游等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陆敬严先生早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年第4卷第1期上,就发表了《蒲津大浮桥考》一文(下称陆文),对蒲津桥有所研究,由于受材料所限,研究并不很深入。随着1989年蒲津桥东岸唐铁牛等一批重要材料的出…  相似文献   

17.
天门县竟陵镇是唐代文化名人、茶事专家陆羽的故乡.城西湖畔是陆羽的出生地.相传陆羽出生后被弃于此,数雁张翅覆盖陆羽身体作长鸣,引起湖中覆釜洲上西塔寺僧积公的注意,遂发现一弃婴抱回抚育成人.明代万历年间中书朱万祚为了纪念"茶神"陆羽,始建"雁桥".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钱永重建雁桥时立石碑一块,上书"古雁桥"三个大字(此碑保存在县文化馆).乾隆十一年(公元1764年)邑士胡泓重修.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邑士胡德增率众姓重建.后因时代变迁,"古雁桥"曾多次遭受破坏,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天门沦陷后,破坏尤甚,桥身被炸裂,龙头、龙尾、被打断,石柱、石栏杆所剩无几.近几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18.
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的镇安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均有维修。桥身全长96米,是闽北地区典型的伸臂叠涩平梁结构,是省级重要涉台文物。本文对镇安桥的建筑技术特征和涉台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对于了解闽北地区古代桥梁建造技术、涉台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吴江的历史上,有一座桥堪称是吴江的代表,那就是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的垂虹桥。当时吴江县治松陵镇,被古松江(即吴淞江)一分为二,今东门外还是一片泱泱泽国,百姓半居江南,半居江北,晨往暮归,均靠舟楫摆渡,而此处风大浪急,险象环生。于是垂虹桥便应势而建。初为木桥,东西长千余尺,取名利往桥。为方便路人歇息,桥两堍分别建有"汇泽""底定"两凉亭,桥中心则建"垂虹亭"。元代易木为石,下开62个桥洞,后增至72个和85个,明代  相似文献   

20.
甲秀楼     
倪少环 《文史天地》2010,(7):F0004-F0004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甲秀楼、涵碧亭、浮玉桥及南岸翠微园的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等组成。其主楼的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结构,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一绝。四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西南一隅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