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跻身中国的前列。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声威震动殊俗,局促在贵州的夜郎王还不知道自己与汉朝皇帝谁大谁小;三国鼎立之际,成都平原已是天府之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仍称贵州为“不毛”;唐代的长安是万国宾客,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里依旧说“播州非人所居也”。直到今天,贵州还有不少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话说到这儿,总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贵州地处偏远,向来不被中央王朝所重视,山高水深、土地贫瘠,限制了贵州的发展。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除了发现过去的事实未必尽然以外,还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启示。历史…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还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等等论述。这些新的提法、新的论述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可喜成果,是所有制观念方面的新突破,显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巨大活力,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结合海南州的实际,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保持全州国民…  相似文献   

3.
一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代科技整体发展趋势的特点之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科技创造的主体。振兴贵州经济,必先开发人才,人才得到开发,经济才能得到振兴;经济发展和人才开发的战略研究,关系到全局、关系到长远、关系到四化的成败。需高视角、全方位、多学科的协同探讨,共同推进。贵州科技人才开发,萌芽于晚清,进展于民国,兴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百余年来,科技人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体到群体,乃至全省规模的整体,经历了萌发、勃兴、发展和兴旺四个时期。在演变中,呈现出抗日战争阶段、三线建设阶段、全国科学大会之后的“三次高潮”,和抗战结束人才回流、高校院系调整人才调出的“两次落潮”的兴衰起伏,反映出贵州地域和时代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民族风情这一特殊的旅游资源进行价值与意义方面的分析,确定其在当今社会化背景中的角色定位,找到开发与保护民族风情资源的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相互印证;以古代水道交通为联系走向;论证了黔北地区在秦汉时与巴蜀、中原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当前,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迅速掀起了百间争流、千帆竞争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大发展的热潮。如何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找准目标,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是各级党政领导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课题。就祁连县而言,优势资源的开发仍然是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此,结合十五大精神,本人就如何加快祁连县优势资源开发,尽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进行肤浅的探讨,以…  相似文献   

7.
明代贵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中央政府既有大同思想,对贵州各民族施行怀柔政策,希望天下归心,形成四海一家的气象,又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情结,坚持汉族正统地位,“明华夏之别”、“谨夷汉之防”。外来移民到贵州求生存谋发展而又疏高贵州,生活在贵州却又有着强烈的故乡情怀;依托贵州而又有傲慢之态,与贵州少数民族相依相偎而又心存排斥。贵州土司迫于政治形势接受开发,却又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下层广大民众热心学习中原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但是在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时被迫反抗。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推动着贵州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出现停滞或破坏。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丰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62项,101处,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贵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蒙受了巨大损失。但由于国民政府战时迁都重庆,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移,贵州成为陪都屏障和抗战后方,地理位置变得十分重要,资金、设备、人才一时大量流入贵州,贵州经济第一次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圈,成为战时经济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瑞丽,地处祖国西南边境前沿的瑞丽江畔,在这块10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分布着2镇4区7乡,生活着10.80万傣、景颇、德昂、傈僳、阿昌、汉等各族人民,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1979年国务院把瑞丽、畹町定为国家级口岸,1985年畹町被批准设市。  相似文献   

11.
洪武初年,朱元璋进兵贵州,在民族关系、文化教育、道路驿传建设、屯垦等方面措施得当有力,为平定云南和贵州建省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历代中央王朝的视角来看 ,贵州实在太遥远。“维我贵州 ,远在要荒。”要荒的名称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 ,其中把中国疆域划分为“五服” ,以王畿为中心 ,向四方逐级扩展。“要服”与“荒服”属于离王朝中心最远的蛮荒之区。贵州又是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国 ,高峰刺天 ,危岩嵯峨 ,关山险阻。致使从秦皇汉武经略西南夷到21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 ,历史穿越二千年时间隧道 ,开拓贵州这个中国西部大通道 ,一直是事关全局亘古不衰的主题。当然 ,时代发展了 ,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一)秦始皇修五尺道 ,眼光开始扫视到贵州遐荒当我们华夏…  相似文献   

13.
资源优势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西北与甘肃省接壤,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14781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余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资源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资源富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畜产品资源:现有可利用草场1275万亩,经营各类牲畜75.8万头(只),主要有藏系羊、牦牛、阿柔马,盛产驰名中外的“西宁毛”,年产“西宁毛”750吨、牛羊肉3000吨、皮张10万张。 ——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有石棉、煤炭、砂金、玉石、铬、铁、锰、铜、铅锌、石膏、滑石、菱镁、石英、石墨、石灰岩等有色和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43种,500余处。其中:石棉地质储量1700万吨,煤炭35547万吨,砂金8331.82公斤,玉石45000吨,铁矿5209万吨,铬铁矿35万吨,铜、铅、锌为29.96万吨。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2500亿元。 ——水利资源:境内有大通河和内陆河(主要有八宝河、黑河)两大水系,年径流量23.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6.77万千瓦。 ——森林资源:县内林地面积231.3万亩,木材蓄积量16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  相似文献   

14.
杨连凤 《人文地理》1989,4(2):25-30
本文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苏联开发东部经济地带的重大意义。苏联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发展东部经济地带既可以保证西部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苏联经济区域的东移,逐步改变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加强同经互会成员国的合作。对于开发东部经济地带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也进行了探讨,而且还预测了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巴人进入乌江流域后,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对乌江流域进行了积极的经济开发,在农业、盐业、丹砂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均有极为显著的成就,从而,加快了乌江流域的文明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对加快民和县扶贫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香 《攀登》2010,29(5):107-110
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县域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位于祖国的大西南,云贵高原东侧,纬度大约在北纬24度至3{度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地区。这里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和境内众多的石炭岩洞穴为古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优良条件,因此,贵州很早以前即有人类生存,创造着古老的高原文化。目前发现的黔西观音洞、水城硝灰洞等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测定年代大约在ZO一北万年前”,稍晚的遗址数量更多,内涵也更丰富,形成贵州古人类生活的壮丽奇观。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吃”的问题,而“吃”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群体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因而弄清生活在贵…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曾轰炸贵阳等地并一度攻至独山,给贵州地方造成严重的破坏;贵州人民为支援前方抗战,曾积极承担责任,出人、出物、出钱,作出了重大牺牲和不朽贡献。直至抗战爆发时,贵州地方社会经济仍处于落后、停滞状态,并不具备自身即能迅猛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条件,然而,就在此国难当头的艰难时势下,贵州地方经济却出现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迅猛发展的局面。不可否认,这是贵州人民和内迁贵州工厂企业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国民政府开发、建设大西南后方基地所取得的具体成效之一。长期以来,贵州地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强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只有走生态农业之路,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这也是汉源县经过多年反复实践得出的结论。目前,进一步正确估价煌源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对于加快汉源县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中原式”农业生产技术在贵州广为传播,农业生产面貌起了显著变化。在种植业方面,不仅扩大了水稻种植,而且弓!种了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在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玉米的引种和推广,对于山区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贵州是典型的“山国”,在全省17.612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包括山间盆地及河谷阶地)仅占3%。贵州又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碳酸岩石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贵州土地资源的情况是:山多地少,土多田少,旱地多而水田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