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家     
丁杰 《文史月刊》2009,(5):48-5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论书》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按照苏东坡的说法,只有君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才能将字写得好。而小人是写不好字的,那些小人写出来的字,不仅没有君子风范,反而会有小人习气。  相似文献   

2.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本章的解读,自西汉武帝时的孔安国以来并没有多少异议,  相似文献   

3.
王婷 《黑龙江史志》2014,(12):29-30
本文通过梳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进而对《论语》中的"君子"进行分析。首先,对君子涵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粗略概述了君子的品德。其次,认为《论语》中"君子"可以分为身份意义的君子,道德意义的君子和智慧意义的君子,并分别予以阐述,并且都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原文进行论证。重点分析了道德意义的君子所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八狗明万历中,江西临川监生乐新炉游京师公卿间,据众京官的为人特点,编造出京官中有“三羊”“、八狗”“、十君子”“。三羊”指杨四知、杨文焕、杨文举“;八狗”指赵卿、洪声远、张程、蔡系周、胡汝宁、陈与郊、李春开、张鼎思“;十君子”指邹元标、雒于仁、李沂、梁子琦、吴  相似文献   

5.
君子巷访古     
鸿书  鸿林 《贵阳文史》2004,(1):43-43
置身在贵阳环城东路的“君子巷”,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王玉龙 《文史天地》2010,(11):24-27
说道“六君子”人们总会心生敬畏,而这里的“六君子”却是一帮逆潮流而动的反面人物,跟历史上前五起的“六君子”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作吹鼓手。袁世凯因出卖戊戌六君子而功成名就,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导演的“六君子”的粉墨登场,竞成了他身败名裂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历来对"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传统解释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绝不会仁",而被杨伯峻等人因不甚圆通而质疑。杨伯峻提出此处"君子"、"小人"或以社会地位而言,牛泽群则以君子有广义、狭义之分而论证"君子中有不仁的人"。纵观论语全文,孔子对道德君子的定义其实是很明确的,反而"仁"却不止有一种解释。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明晰这句话的应有之意,进而对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孔子伦理思想的认识并发挥其当代价值,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宇聪 《神州》2013,(11):225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形成了一种"君子"的人格模式。梨花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曲艺艺术,在整个社会"君子人格"的模式影响下,其艺术中也渲染着"君子"之气。同时,它也是乐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艺术性质决定了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渲染社会伦理意识、促成个人的道德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大治大化。本文便从"君子人格"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角度切入,展现梨花大鼓在艺术内容方面具有的明显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李林  周玉萍 《沧桑》2009,(2):135-136
本文从探讨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道德源泉入手,把握君子和圣人的关系,阐述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和德育功效,从而正确看待君子人格和社会主义新理想人格的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诗《君子行》中有佳句为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瓜田李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行为文明约定俗成的警戒区。你在瓜田边,最好不要弯下身来系鞋带;你走在李树下,最好也不要举起手来整草帽。  相似文献   

11.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08,(5):F0002-F0002
君子亭在东门外左侧数百步城墙下。遥对扶风山阳明祠。李宗日方《黔记》云:“省城外东南近城垣,新建君子亭,为阳明也。”清乾隆《贵州通志》称:“旧有君子亭,今废。”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云:“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君子亭前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  相似文献   

13.
“君子”最早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与“三无”是孔子提倡的完美人生理论,充分表征了儒家的“君子”人格。儒家通过具体艺术对身心的培育与修养,最终形成的君子人格实际是内在完满的道德与外在形容举止相互统一的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筑城赋     
爽爽贵阳,筑是简称。筑源于竹,竹为君子,高风亮节,筑人推崇。筑人种竹、爱竹、品竹、护竹,只因一个竹字,点出了满目青翠;一个竹字,点出了自然清凉;一个竹字,点出了筑人效竹挺拔向上之锐气;一个竹字,还点出了竹王送子的远古传说;一个竹字,是筑城绿意写照,含生态文明先机。以筑为名,君子之城,凉爽之城,秀美之城,旅游之城。  相似文献   

15.
吴前芳 《神州》2012,(9):53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兼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的人。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都可以看出和孔子君子理论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提倡“君子之风”,也就是“君子人格”,它具有多种特质,而“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是最高理想.“致良知”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基本功夫.古今中外,对人格类型作了不同分类.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认为人人心中具有良知本体.无论地位高低、职业殊异,只要立志、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有德性人格的人.这正是“致良知”的巨大魅力所在,也是“君子人格”的巨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二书中都有以论赞形式出现的"君子曰",本文通过对二书中"君子曰"的文句和内容进行比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国语》和《左传》编者所见材料中,已有"君子曰"的形式。从二书"君子曰"引《诗》和全书引《诗》来看,《国语》成书于《左传》之前。  相似文献   

18.
何为君子     
北宋嘉佑八年(1003年),周敦颐47岁,这年的五月他作了《爱莲说》。作品说莲是“花之君子”,以物喻人。那么作者说的“君子”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有五个要素,即“五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  相似文献   

20.
叶少玉 《福建史志》2000,(2):54-54,58
说起历史上的“六君子”,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指清朝末年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捐躯的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位爱国志士。但是“六君子”这个名词,却由来已久。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时期就出现了。到了南宋宁宗时代,所发生的一次“六君子”事件,则在福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