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发生在非洲南端的英布战争是英国殖民者旨在南非扩张殖民地,掠夺当地财富资源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学术界对战争的另一方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战争对于布尔人来说是正义的,是“捍卫自己独立的战争”,“保全国家独立”的“解放战争”,“使布尔人的独立得到确认”,“是民族自卫战争”。另一种意见认为,布尔人参加这次战争也是非正义的,“是为再分割南非领地而进行的分赃战争”,“殖民掠夺战争”。笔者赞同前几种见解,不赞同后两种见解。本文试就前几种观点进行论述,希望得到史学界同行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嵯峨横亘的群山东麓,沙碛遍布,乱石如卵,衰草蓬蓬。远远近近的几墩“大窝头儿”似的土堆非常醒目,在秋风瑟瑟中显得是那么荒寂、凄凉、神秘……置身车顶的我很是纳闷:这是哪个朝代的陵墓、又是谁为什么人堆成了如此巨大的坟堆呢?  相似文献   

3.
叶丁香  黄淑群 《南方文物》2003,(3):41-41,20
2002年9月26日,距105国道仅200米的江西遂川县砂子岭工业南区,巨型挖土机如往常一样在施工取土,突然前方高大的土堆中间现显出一个又大又深的黑洞。“挖出宝贝啦!”施工人员的一声惊呼引来许多围观民工,大家议论纷纷,一年长者说这个  相似文献   

4.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胡杨 《文史精华》2011,(12):25-34,1
阳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阳”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阳夏之战”或“阳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宋德星 《世界历史》2000,2(5):25-33
朝鲜战争后,在中美处于准战争的状态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采取极端的“战争边缘”(brinkmanship)政策。一时间,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东亚上空。本主要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对华“战争边缘”政策的背景,指出在艾森豪威尔“大平衡”思想和杜勒斯“不对称反应”(asymmetrical response)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对华最大限度的威慑和防止东亚小国与中国联盟进而破坏远东力量均势这两大战略目标,“战争边缘”政策包括了“边缘  相似文献   

7.
“京观”及其文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江 《史学月刊》2000,(2):139-140
“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利的一方用来纪念自己功业的标志性建筑。所谓“京”,《尔雅》训日:“绝高为京。”至于“观”,则一为台榭,一为示于四方。因此,“京观”即是高高的台子,为四方所瞩目。  相似文献   

8.
1380年9月8日在顿河上游的库里科沃原野(1)发生了一场大血战,史称库里科沃战役。交战的一方是以金帐汗国马麦汗为首的蒙古军队,约六万之众,另一方是由莫斯科公国大公德米特里率领的东北罗斯军队,人数与对方相当(2)。战争的结果是东北罗斯军损失折半,蒙古军几乎全军覆没,如马克思所评述,“1380年9月8日库里科沃战役,德米特里获得全胜”(3)。德米特里大公也因此获得“顿斯科伊”(顿河英雄)的尊称而留芳后世。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是在毛泽东同志受王明路线排挤而离开了红军的情况下,由周恩来、朱德同志领导的。他们指挥红军同国民党蒋介石的四、五十万大军作战,吸取了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教训,首创我军大兵团伏击战法,连续歼敌三个师,缴枪万余枝,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毛泽东后来称赞这次战争是一次“大胜仗”;他一九三六年在延安还对  相似文献   

10.
袁坟,袁陵,豆腐乳,这些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而今却阴差阳错地连在一起了。袁坟,即袁世凯坟墓,位于河南安阳,圆形土堆,毫不起眼。但不久前知时来运转,鸟枪换炮,由坟“升格”为“陵”(帝王坟墓谓之“陵”)了。个中缘由并不费解:某些人为利所驱,不顾民族尊严,无视历史事实,将早已盖定的一代权奸、窃国大盗、大卖国贼袁世凯奉为招财法宝,不惜重金将袁坟修毒一新,冠之曰“袁陵”。这一字之改,使袁氏死了80年后圆了当年梦寐以求,乃至为之墓病而卒的皇帝梦。若其泉下有知,当会,对这帮人褒奖有加。“袁陵”竣工后,当事者…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场历时14年的战争大悲剧在中华大地、在三湘大地拉开。当国难来临之际,湘剧艺术家们演绎了怎样一出气势恢宏、慷慨悲壮的“悲吟苦调”……  相似文献   

12.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2003,11(5):80-113
1933—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除“左”倾主观因素外,也和对手的压力和逼迫密切相关。作为一场国民党方面发动、中共被迫应战的持久消耗战,苏区人力、物力等作战资源难以应付持久消耗的需要,而“左”倾领导下中共政治资源的削弱,进一步限制了中共作战能力的发挥,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最终成败。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特别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到发起珍珠港事变,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是一段充满血腥,残酷杀害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罪恶史。日本国内忠于历史、主持正义的历史学,比较客观地记写这段历史。但日本右翼势力却诋毁这是“自虐史观”,他们竭力歪曲这段历史,肯定日本发动的“大东亚战争”的正当性。现在,日本政府审定的2002年版“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教科书,就是“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新标本。  相似文献   

14.
长江自古号称“天堑”.即天然的濠沟、难以逾越的障碍。滚滚长江自两向东,将中国腹地拦腰划分南北。所谓“长江天堑.自古限隔。”(《南史》)因此,敌对的政权常以长江划界,并发动逾越和反逾越的战争。在使用冷兵器的古代,处于守势的反逾越一方,利用激流汹涌的长江作为天然的防御工事,使进攻一方不但不能达到逾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揚子山在成都北門外約八里,是一个高約十公尺、直徑約一百六十公尺大土堆。在这土堆北百餘公尺,又有一小土堆,俗名小揚子山。一九五三年九月,小揚子山修建磚瓦廠發現花磚墓,西南博物院和四川省文管会派員清理,参加工作的有曹祚沅、陈曆清、于豪亮、龔廷万、唐淑瓊、余德章、罗恆光等同志。  相似文献   

16.
慰安妇问题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中日本军队强征亚洲国家妇女作为“慰安妇”的战争犯罪逃避了战后的审判,从80年代起开始了对这一战争犯罪的追究.并在日本进步学者和律师的积极参与下开始了向日本政府要求赔偿的诉讼。由于“慰安妇问题”典型反映了日本军队的残暴和战争的侵略性质,所以日本保守的右派势力竭力否认在这一问题上的战争责任。文章认为国内的“慰安妇”问题研究需要考虑到上述国际背景.了解国际社会对慰安妇问题的关注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以这一问题的决议,把“慰安妇”问题的研究放到促进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殖民地民众的思绪。  相似文献   

18.
余章松 《世界历史》2000,20(3):30-37
进入现代社会 ,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也日渐凸现。 1941至 1945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 ,苏德战争是在两大战场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军事战场 ,另一个是经济战场。苏德双方军事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一、军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界定战争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自古如此。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依赖于经济前提。”1列宁在一战后曾精辟地指出 ,“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2 ,“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认为大都“地方某里”的“方”是指正方形的边长,但在明代方志中,有直接而准确的数字表明,“方”是“广”与“袤”相加之和。“方”是古人衡量疆域大小的一种特殊方式,采取的是以“广”“袤”为主干的十字形模式,而非所谓绝长续短拼成正方形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下不可磨灭的篇章,时人和后人都一致称颂:“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海内为一”,“自上占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功齐三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无论是“并吞战国”,还是“南取百越”、北“却匈奴”,秦始皇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