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为什么把每年农历的一月叫“正月”呢?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一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改。商朝把夏朝规定的十二月算作每年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十一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十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改朝换代,居了皇帝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就得跟着他们“正”过来。既是改正…  相似文献   

2.
3.
《风景名胜》2012,(4):12-12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今年清明为4月4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1,(8):18-18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今年立秋为8月8日凡早稻种,秋初收藏。当午晒时,烈日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关闭太急,则其谷粘带暑气(勤农之家偏受此患)。《天工开物·乃粒第一》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1,(9):15-15
每年9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今年秋分为9月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11,(10):13-1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C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霜降是指初霜。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1,(11):13-13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11,(7):14-1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易旱,北方易涝。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1,(8):19-19
每年8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今年处暑为8月23日 凡织杭西、罗地等绢,轻素等绸,银条、巾帽等纱,不必用花机,只用小机。《天工开物·乃服第二》《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气温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12,(6):12
正每年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今年芒种为6月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1,(10):12-1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里面提到的九月是指阴历,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故名。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11,(7):15-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1,(12):15-15
每年12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12月22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代表着一年之始。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2,(6):13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为夏至。今年夏至为6月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2,(2):15-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2,(3):14-1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2,(3):15-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11,(9):14-14
每年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今年白露为9月8日。"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1,(12):14-14
每年12月6日至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为大雪,今年大雪为12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相似文献   

20.
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和总结而制定出来的,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发展真理,使之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