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丝外贸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进口货物以工业品为主,出口货物以农副产品为主。生丝是出口商品中最重要的货品。生丝输出量的增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外汇收入和全国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影响到产丝区域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到中国蚕桑和缫丝工业的兴衰。可是,与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生丝外贸,却长期操于外商洋行之手,属间接贸易;大批商业利润流向国外,民族资  相似文献   

2.
“家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在中华文化史上悠远绵长。家学在江南发展甚早,清代是江南家学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极盛阶段。本文试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法族规,科举制以及江南儒商贾而好儒的社会风气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清代江南家学兴盛之原因,为进一步纵深研究清代学术史作铺垫。  相似文献   

3.
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展逐渐减低了对华丝的依赖程度。到19、20世纪之交,中日丝绸生产的格局变化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岭南的对外丝绸贸易主要在广州,隋唐两代因为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央王朝的重视与连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通,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大批的丝绸经由内地运过南岭,再由广州出口。随着丝绸贸易的扩大,我国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加上市舶制度的建立,使岭南经济、政治地位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许檀 《史学月刊》2007,(8):103-108
周村是清代山东著名商镇之一。其兴起在康熙-乾隆年间,清代中叶迅速发展。云集周村的各省客商中,北方商人以晋商势力最强,南方商人则以福建为多。道光年间汇聚周村的商人商号可达八九百家乃至千家。周村从南方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绸缎、杂货,在本地集散的商品则有棉布、生丝、丝绸、茧绸等。清中叶以降,周村开始从单纯的商业中心向加工制造业中心转化,其所产棉布、丝绸不仅占领了东北、华北的广大农村市场,且有一部分打入城市市场。  相似文献   

6.
清代新疆玉石的开采与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清代新疆玉石的开采与输出情况,向为人们所重视。但由于人们对和阗玉的偏爱,往往将输往内地之玉石概称为和阗玉,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本文认为输往内地之玉石,数量最多的是叶尔羌玉,其次才是和阗玉。和阗玉在新疆玉石总输出量中是有限的。除以上二者外,玛纳斯玉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7.
艺鑫 《东方收藏》2022,(5):29-31
<正>中国是一个瓷器的国度,瓷器造型从古朴雍容到千姿百态,品种从相对单调到包容万象,其釉色追求从冰肌玉骨到姹紫嫣红,可以说在所有的文物类别里,很少有一种艺术门类能够像瓷器这样演绎得如此多彩、如此深沉,让人回味、让人兴叹。而在中国陶瓷史上,清代无疑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笔者在这里要通过藏家何爱群先生珍藏的三件清代瓷器,管窥那浑然天成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陈玉成力促洪仁■新政戴萌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以年轻、骁悍、英勇善战著称,在太平天国和清廷都享有极高声誉,清代名将曾国藩说:“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太平天国后期的军师洪仁在陈玉成牺牲后沉痛地说:“英王一去,军势军威同时堕落,全部瓦...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南内河的水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称。在江南,水运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本文利用清代盗案材料,具体分析当时的水路交通网及水运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考古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的汉晋遗址发现的丝绸和锦缎为内地西输的织物,非当地所产。土著居民习于其固有的生产方式,以皮制品为主,桑蚕植麻织布技巧并未推广开来。内地丝绸麻布纺织业发达,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因道路不畅,草棉种子及其种植、纺织技巧未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从汉晋至隋唐,中国内地并不种植棉花,也无绵纺织业。公元1世纪中期,因佛教之传播,棉花种植及纺纱织布的技巧从印度传入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可能迟至在公元3世纪传入高昌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棉布实物、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棉布时间约在公元4世纪。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史料匮乏,对清代农民消费状况作量化研究比较困难,得出的结论也是拟测性的。18世纪,江南农民在衣、食等方面的消费,并非"仅够维持生存",无论以中国史作纵向比较,还是与同时期欧洲作横向比较,都未显示出明显的劣势。但相关研究仍只是初步的,需要有多方面材料的实证。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民众为寻找新的谋生之地的自发性流迁行为非常活跃。政府对此实行了区别对待政策。在东北、台湾以控制民众进入为主导,但又非实施"封禁"政策,如允许内地灾荒流民出关谋生。对那些以各种形式流入东北地界者给予其或入籍定居或宽限返乡的选择。对在台湾居住年久、有业可就者不仅可取得定居权,且允许将内地眷属搬迁过去。在南方山区,基本上采取允许棚民进入谋生的政策,当然出于治安等考虑要将其纳入保甲等管理体系中,居住年久者还可获得入籍等权益。对自发入川、出口外等地开垦的民众,清政府基本持放开政策。另外,湖北、湖南西部改土归流后的地区也允许民众按照入川方式进入谋生。清中期的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地民众的谋生压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中国是否在造航空母舰,是否该造航空母舰的议论很多、很热;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这一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是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正在苏醒;其二,国际上对这一情况高度关注,有些人甚至神经过敏。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苏醒有其历史和现实背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是从面对西方炮舰开始的,甲午海战之败则是中国传统社会在时代中完  相似文献   

14.
拂去历史的尘埃 ,发现丝绸之路亦是宝玉石之路。《竹书纪年》讲穆王十七年(前998)西征到昆仑。《穆天子传》记天子取玉三车 ,载玉万只。说明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 ,昆山玉(今和田玉)已输入中国内地。《管子轻重乙》认为 ,玉出禺氏旁山 ,是说玉产于古月氏的甘肃、新疆等地。玉石当时输入内地的必经之道是“玉门” ,玉门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是历史上沿丝绸之路输入宝玉石的地名见证。当时历史上的内地已形成了繁荣的宝玉石市场 ,丝绸与宝玉石长期沿丝绸古道进行互补性贸易。通过对莫高窟魏、周、隋、唐、五代、宋、西夏、清等22个洞窟…  相似文献   

15.
通常来说,中国清代以前绘制的地图被称为古地图,其绘制普遍采用和中国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形象画法, 多方位透视和主观示意者众,特别讲求与大量文字注记相配合……为何中国古典地图与现代地图差异如此之大, 曾以不科学之名被全面放弃的中国古典地图绘制方法, 对现今这个地图数字化的新变革时代,能否产生一些崭新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对中国古地图的价值进行历史和文化双重思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明代福建是我国东南重要的丝织品产地,从早期的官营织染局到晚期的民营生产,福建的丝织业都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明末,中国的丝绸向日本与欧美市场大量出口,由于当时的福建是中国的主要口岸,福州、泉州、漳州三大城市的丝织业相当兴盛。  相似文献   

17.
清代私家藏书与学术发展之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东辉 《文献》2003,(4):189-199
清代乃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范凤书在<中国私家藏书史>①一书中的统计,有清一代确有文献记载藏书事实者,共计2082人,超过了此前历代藏书家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余治《诗经》偶有所得,现录以呈上,聊供好此者一览并同为探究。 一、《东山》作者辨议。 《诗经·东山》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诗序》谓“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郑笺》、《孔疏》至清代一些说诗者都从此说。对比,王先谦、崔述提出了异议。《诗三家义集疏》纠正了《诗序》的说法,认为“代归士述室家想望之情,大夫不能如此立言也。”《丰镐考信录》说:“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然而现当代的说《诗》者,不  相似文献   

19.
丝绸行业何日再辉煌张显影众所周知,我国蚕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生产的丝绸产品70%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多年来,由于丝绸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给我国丝绸行业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近年来,由于白厂丝价格下跌,蚕...  相似文献   

20.
常熟市赵园(今与曾园合称"曾赵园")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园林格局呈现为山园一体、借景虞山、以水取胜的特点,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在中国园林史上,很少有一个园林能像赵园这样,以园主日记的形式留下如此丰富、感性的历史信息,可供后人一窥当年江南士大夫营造园林风尚。文章根据清代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考论了赵园长达22年的建造全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