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万里,这个绝大多数国人颇为陌生的名字注定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他以及他那交织着梦想与迷茫的悲剧人生也注定会引起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黄万里,那就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儿子、立志以学问报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因反对三门峡工程戴上右派帽子备受歧视的水利和水文学专家、有胆有识无私无畏的知识分子、三年前以90高龄满怀遗憾和困惑辞世。翻阅表现他传奇人生的有关资料,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就凸现在人们面前:蜚声海外而在国内少为人知。1987年应邀到美国12所大学巡回演讲他在水力学、水文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黄万里,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儿子,立志以学问报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因反对三门峡工程戴上右派帽子备受歧视的水利和水文学专家,有胆有识、无私无畏的知识分子。2001年以90岁高龄满怀遗憾和困惑辞世。翻阅他传奇人生的有关资料,两个巨大的反差鲜明地凸现于人们的面前,这就是:  相似文献   

3.
悲怆的交响:竣工后的三门峡工程和戴上右派帽子的黄万里 在不能宽容不同意见的年代,黄万里独自发出反对三门峡工程的声音,其结果是永远失去对于水利工程的话语权。从此,三门峡成为他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他的生命历程由此发生重大的转向。在尔后40多年的漫漫人生路上,一位水利专家和一项水利工程之间的故事令人荡气回肠,且按编年史的方式梳理出相互关联的一幕幕历史场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几千年来水患频仍,被历代治国视为心腹大患。所以在天下初定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就将治理黄河、让黄河安澜的愿望和决心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5.
何葆珍是刘少奇同志的第一个革命伴侣。在此之前,刘少奇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1916年,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正在长沙读书,母亲和哥哥感到逐渐长大的刘少奇愈来愈不安于家乡生活,总想到乱纷纷的外面去闯世界,于是由母亲做主,经媒妁之言,为他选择了一位本地周姓的姑娘为妻,并谎称“母亲病重”,将刘少奇从长沙骗至家中成亲。新婚之夜,刘少奇对周氏说:“对于这桩不合理的包办婚姻,我是反对的。我虽然同情你,但是我有我的事业,今后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希望你能找到一条好的出路。”说完,刘少奇便调头睡自己的大觉去了。周氏闻言,潸然泪下,独自空坐到天亮。刘少奇一觉醒来,打起背包,又回了长沙。几年以后,刘少奇走上了从事工人运动的革命道路,周氏却因抑郁而成疾,英年早故,成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柯云 《文史春秋》2004,(8):55-57
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姻缘》通过电视传播后,更加深入人心,殊不知作本身的姻缘就是一部精彩的啼笑姻缘。  相似文献   

7.
柯云  育欣 《文史天地》2004,(11):27-29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近似荒唐而又真实的文史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千古功臣”杨虎城生于1893年11月26日,是陕西蒲城东南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父亲名怀福,因参加反满秘密会社,遭仇家陷害,1908年被清朝官府绞杀于西安。杨虎城时年15岁,家徒四壁,又有寡母弱弟,生活的重担早早就压在他的肩上。  相似文献   

9.
他出身名门,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却没有院士头衔。20世纪50年代,他因孤身反对黄河三门峡工程,被错划为右派23年。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六次上书中央谈长江三峡问题……2010年,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不断加剧,长江三峡工程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而在有关三峡工程的众多争议背后,黄万里的观点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从亲人的角度,讲述了生活中的黄万里……——编者  相似文献   

10.
一位长,在与世纪同行中,不曾替自己设定过“功果圆熟”的目标,也从未出现过惑于势利的“聪明”,而始终以其真诚与智慧,用生命润泽着书法世界,用如椽之笔堂堂正正地在中国书法史册上题下他的名字——沈觐寿。  相似文献   

11.
喻朝璧 《文史天地》2003,(8):34-34,31
冷板凳与菜根香在浙大学人的记忆中,抗战期间的湄潭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好地方。然而这里毕竟地处边陲,又值战争年代,对来自杭城的学者们来说,生活和工作无疑是十分清苦的。苏步青先生拖家带口来到湄潭,住在城南一座名朝贺寺的破庙中。由于战时物价飞涨,那点微薄的薪资实难以维持八口之家。只好时常买一些地瓜(红薯)掺着吃。苏先生还在庙旁开了一块地栽种蔬菜,以弥补菜金的短缺。苏先生还为此作诗一首:半亩向阳地,全家仰菜根。曲渠疏雨水,密栅远鸡豚。丰歉谁能补,辛勤共尔沦。隐居哪可及,担月过黄昏。整首诗字里行间既反映了苏老不畏艰苦的坚强…  相似文献   

12.
童恩正先生,湖南宁乡人,1935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庐山。父亲童凯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无线电工业的元老之一。知识家庭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先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邓少琴先生(1897~1990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等,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巨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4.
胡秋原先生系吾邑在台名人,亦为海内外名学。久仰大名,无由交往。吾家祖居黄陂长岭仙河东岸潘家湾,木兰山脚下。先生系河西十棵松大胡家湾。一河之隔,先生谓之“小同乡”。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萧军,真名刘蔚天。三十年代在东北吉林和哈尔滨等地,曾以田军、萧军和三郎为笔名发表短文与诗词。萧军祖籍辽宁省义县,他出身微寒,性格亢爽,从小就富有民族正义感。由于他看不惯辽西农村地主老财的横行霸道,17岁时就从辽西逃往吉林,在当时的吉林督军张作相麾下当兵。由于萧军少年读过两年私垫,喜欢诗文,又能写一手好文章,所以很快就得到他所在的东北陆军第三十四团骑  相似文献   

16.
林向 《成都文物》2000,(1):27-29
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邓少琴先生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的钜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者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7.
许玄 《古今谈》2002,(2):30-32
一百年以前的1901年9月16日,我的父亲许杰先生诞生于浙江山区天台清溪镇上一户贫寒人家。困苦的童年生活和艰辛的求学生涯锤炼出他坚韧达观、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化名人中,兼备原非天才、无关政治、。不享高寿,却声名卓几项条件的,恐怕莫过于朱自清先生了。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名散家、诗人、学。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教于清华国系。1931年留学英国伦敦,漫游欧陆。次年回国任清华国系主任。1948年,在黎明来临前贫病谢世。  相似文献   

19.
祝晓风 《江淮文史》2014,(6):119-124
正人与人的缘分说不清。我当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时,因为工作之便,与一些文化老人结下文字之缘,其中就有王世襄先生。今年是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谨以此文作为纪念。那是2002年春,中国社科院的周林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一个朋友是王世襄先生的学生,受王先生之托,想找个人给他写篇文章,是关于上世纪80年代王先生与文物出版社的一段公案。我曾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加上某种机缘,写过几篇文坛官司的文章。这次一  相似文献   

20.
深受人们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山西平陆县教育界老一辈进步知识分子关绳武先生,走过85个春秋之后,于1987年12月26日与世长辞。他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月里,因宣传共产主义、保护共产党人而身陷牢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兢兢业业,一身正气,曾被中共中央某领导誉为“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先生百年华诞之时,仅以此文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