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去看香妃     
到香妃墓去的时候,朋友问我:是坐汽车还是坐马车?我急忙回答:当然是坐马车了。在我的潜意识里,坐马车和香妃更为接近。而坐汽车,就显得生分了。于是,我们步行穿过了据说有上百年历史、亚洲最大的集贸市场──东巴扎,找了一辆“马的”。这是一匹白马,还很年轻,红色天鹅绒的车顶像红盖头一样鲜艳而有诱惑力。赶车的是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和他的白马一样神采奕奕。他略通汉语,是香妃的故乡人,自小儿就在香妃身边长大,因此说来也有几分自豪。他告诉我:阿帕克霍加麻扎(香妃墓)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村落的尽头,绿茵的深…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2)
清末以来,我国民间出现了关于"香妃"的传说。后来经过许多笔记、野史和诗词大肆渲染,并且被搬上了京剧舞台,致使这一传说在北京一带家喻户晓,还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词典也列出了"香妃"专条,外国书籍也记载了这一故事。最近,我们根据"香妃"的故乡新疆关于"香妃"家世的线索,从清朝档案中找到了一批和她有关的汉文、满文奏折及宫中簿册(详见下文所引各件)。由于查明了"香  相似文献   

3.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说部的优秀成果之一,是<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中的一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根据富育光先生家传乌勒本①整理而成,其内容丰富,形像生动,情节感人,犹如一部满族历史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在众多的满族说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传说中的香妃墓位于新疆喀什市区北约5千米处的浩罕村。它是一座典型的维吾尔风格的陵园。园内除主体陵墓外,还有教经堂、大礼拜寺、门楼、水池、园林等。香妃墓在此只占一隅之地,并不显眼。实际上,在乾隆皇帝的41位妃子中,确有一位是新疆籍的维吾尔族,但她的封号是容妃而非香妃。容妃于1788年病逝于北京,被厚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而有关香妃的传说,仅仅是故事而已,有些历史学家将故事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了香妃墓之说。  相似文献   

5.
《文史月刊》2013,(10):73-73
据何休注《公羊传》说:"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后称妃嫔居住的地方为西宫。东宫则是太子所居之宫,也用以指太子。 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的称谓。尽管戏剧或小说中常有这样的称呼,但那毕竟不合史实。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  相似文献   

6.
“香妃传说”与宝月楼、回子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文物天地》等刊物相继发表了有关香妃的几篇文章。考证了香妃即容妃,系回部阿里和卓之女。其叔额色音、兄图尔都、堂兄玛木特,于乾隆二十三年曾配合清政府军平息波罗泥都(大和卓)、霍集占(小和卓)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9年第2期刊出肖之兴同志《"香妃"史料的新发现》一文,论证了"香妃"并不是叛乱分子大小和卓家族的人,而属于他们的旁系额色尹家族,文章还引用故宫博物院新发现的史料说明"香妃"进宫时已经二十六岁,以及她在宫中的地位和待遇等情况。这是继四十多年前孟森《香妃考实》论证"香妃"即乾隆的容妃之后,又一篇考证文章,对于澄清数十年来野史、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年第11期发表《"香妃"生父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见解,加深了关于"香妃"身世的探讨。但是,《考辨》一文所根据的主要是民国以后编写的书籍,其内容与《西域同文志》和《西域图志》等书,特别是乾隆朝当时的宫廷记载大都无法印证。因此,关于"香妃"的父亲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似乎有继续进行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相传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隋炀帝亲率十万大军追击吐谷浑,至西平(今西宁)陈兵讲武。五月进入长宁谷,与群臣会宴于娘娘山上,为进击吐谷浑进行了军事部署,并命令元寿南屯兵于此。这段历史使这座娘娘山在青海群山中脱颖而出,成为久负盛名的地方名山。娘娘山,又叫金蛾(娥、峨)山,简称金山。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西侧,距县城5公里。它起于黑林,止于景阳川,环绕县城西南部,首尾50余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娘娘山属祁连山支脉,岗峦起伏,危峰突起,直插云天。它的主峰海拔4010米,在《后汉书》和《汉书》中都曾把它叫“昆仑”,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10.
民俗三题     
叶梓 《丝绸之路》2003,(8):51-53
农历七月初一的晚上,天刚擦黑,村子里的姑娘们就抬着用麦秸杆扎好的“巧娘娘”像,手拉手围起一个小圈子,唱起了不知起于何时的古老谣曲《迎请歌》:“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仙女飘飘驾彩云,飞到人间度佳节。巧娘娘,想你哩,快快请到我家来。”  相似文献   

11.
郑敏 《沧桑》2014,(3):101-105
荀息祠又称柏山祠,以春秋时晋大夫荀息为主神,配以老君、药王、碧霞娘娘、圣母娘娘、送子娘娘和龙王诸神。众神各有献殿,又建厢房,形成一古建筑群,是民众举行各种祭祀、祈祷活动的主要场所。当地的祭祀活动以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庙会最为盛大。荀息作为人物神能受当地民众世代供养,不仅与他的"大德"有关,还与荀息作为祠神的"灵验"和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敢于在金殿对辞的和卓女──香妃的故事马菊芬,雷鸣在丝绸路上,在新疆的喀什噶尔有一座和卓氏的墓穴,人们把这座建筑宏伟的古墓叫做“香妃墓”.是为了纪念和卓氏的优秀女儿香妃而命名的。关于香妃,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流传了200多年,至今仍脍炙人口。清乾隆二十五...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81,(8)
论述讼石玲下英型的文化性质谢端籍文物(4)根据故宫档案考’香妃.之父—答《.香妃.生 父考辨》肖之兴文物(4)关于.袭李岗文化.问题荆三林社会科学战线(2)关于老官合文化的几个问题 张忠培社会科学战线(2)《谈秦兰池宫地理位置等问题》几点质疑 刘庆柱人文杂志(2)《云南考古》读  相似文献   

14.
顾野王年谱     
朱葆华 《古籍研究》2003,(3):122-131
顾野王是我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历史、地理、学、书法、绘画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而在语言字学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他编纂的字书《玉篇》在中国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根据有关的史书资料编写了这部顾野王的年谱。具体的编写原则是:凡当时与顾野王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尽可能地编入其中;当时  相似文献   

15.
香妃,一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她因父兄的战功被皇帝选进皇宫,虽然倍受宠爱却一心想要回到生她养她的喀什去。她太爱自己的家乡了,面对皇宫的美味佳肴,只想吃家乡的沙枣。皇帝叫人千里迢迢送来了沙枣,她又想念幽香扑鼻的沙枣花。皇帝怜惜她,只好派人送她回家乡。路途遥远,一百多人抬着轿子,沿着丝绸古道历时3年半才把她抬到喀什,可她已不幸在途中辞世。维吾尔族人民喜爱她,把她葬在家族的墓地里,供人们瞻仰、朝拜。这就是生活在喀什的人们世代相传的香妃故事。史料记载,香妃即乾隆皇帝的容妃,因身有沙枣花的清香而被称为香妃,又因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地震?关于地震,古代民间传说很多。中国有个地母娘娘的故事,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由四个地母娘娘抬着的,她们漂亮而且高尚.虽然个个杨柳细腰,纤弱得很.但却一心为人类“奉献”,长年累月抬着我们赖依生存其上的这块土地,日子久了,没有人来替换她们。于是她们就轮流换换肩以代休憩。这换肩的一刻,就是害得人类好苦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鼓词,有一个俗称《娘娘词》的曲目,是闽、瓯(温州)两地文化激荡的一朵浪花。她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8.
西域采风     
西域采风唐光玉丝路美人香妃在“敦煌窟珍”的采访,我已经四次深入新疆,这一次一足踏到南疆的首府──喀什。喀什是一座古城,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从这开始翻越葱岭。在喀什,听得最多的是香妃墓,几乎所有的文化界朋友都给我介绍丝绸之路四大美人之一的香妃。其实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的居民都把供人畜饮用的出水量大的四季旺盛泉习惯性地称作"娘娘泉",这种现象今天在互助的农村山区中仍然十分普遍。然而在互助县城钟  相似文献   

20.
在冀南的民间信仰中各地"奶奶"庙宇数量众多,当问及"奶奶"具体身份时,群众众说纷纭,而女娲娘娘、泰山奶奶和三霄娘娘三者是提到最多的神灵。笔者通过走访获取田野材料,运用地方志和文献资料,浅析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