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尚贤下》等文献记载商代武丁贤相傅说早期曾居住在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学术界对"北海之州"、"圜土"的解释说法不一。清华简《说命》上中下三篇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厘清傅岩、北海之州与圜土的关系:北海之州位于北方的荒晦之域,傅岩是傅说及其部族为失仲服劳役之地,亦为北海之州的一具体地名。而"圜土"并非监狱之名,而是北海之州的一个都邑之名,与古圜水有关,在今无定河流域一带。傅说打败赤狄之后,便以此地作为自己的都邑"说邑"。  相似文献   

2.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甲骨卜辞中的"雀"与传世文献和战国竹书中的"傅说"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生活时代相同,均是武丁早期属臣;第二,其名皆与鸟有关,且从音韵上能通假;第三,主要事迹相仿,是武丁重臣,多次参与祭祀和征伐,特别是都曾征伐"失"国;第四,所居区域相近,都在晋南豫西一带。故"雀"当即"傅说"。  相似文献   

5.
殷墟卜辞中有“帝于令”,“令”指“天命”。卜辞中又有“受命”,即文献中所说的“正命”,或“考终命”。卜辞中有“不既赢”,“赢”读为“盈”,指乾阳之气,如同文献中所说的“休命”。《甲骨文合集》6928是一版武丁时代的龟腹甲,上有“帝命”,反映了古代天人相应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竹书纪年》"六年,命卿士傅说视学养老",历史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但是深入分析商代社会历史,可知"傅说视学养老"确实为傅说代替商王武丁视学养老。因为尊老养老是中国古代一贯的礼俗;商朝重视老人,武丁时期举行视学养老的礼仪是一定存在的;从傅说的地位看,由他视学养老完全可能;从文法和时间上看,"傅说视学养老"也确实只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傅说在商代历史是一个特殊人物,是商代贵族政治体系中极少见的从社会底层获得提拔并获取高位的人物。傅说除出现在传统文献如《尚书》中外,近年来出土的文献中也多次出现,最著名的是《清华简·说命》篇,这使学界对傅说的关注再度提升。本文对傅字与地名与官职名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傅说之傅得自官职而非地名。以地得名或以官得名,在周代是常见的例子。至于商代的情况,由于资料较少,还很难详细说明其族氏情况。本文的讨论是对商代族氏研究的一个推进。但是,我们看到姓氏制度决不是单纯的血缘制度,而是与分封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根本性的制度,所以单纯以官职所司职能而论,讨论还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周礼》所载太仆职事,主要包括正王之服位、赞王礼事、出入王之大命及掌诸侯之复逆等四个方面,其中包含有针对民间申冤这一特殊情况而制定的路鼓制度等。清华简《摄命》中摄的主要职事,亦包含出入王命、排解民间冤苦与处理周王的礼仪事务等三个方面。比较《摄命》与《周礼》,两者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周礼》所载太仆的相关内容,为探讨《摄命》这一新出文献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从这个角度看,《书序》"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说,不应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9.
宾组卜辞《合集》10198中的田猎地"■",当读作"龟",其地与《诗经》、《左传》等先秦文献所记载之"龟蒙"、"龟阴之田"有关,位于泰山东南方的汶水上游西岸地带(今山东泰安市境)。商王武丁曾在龟地大行围猎,收获颇丰。宾组、历组等早期卜辞所记录的武丁时期的田猎地点近六十个,其中44个为确凿无疑的东土地名,均位于今泰山周边,几占总量的八成。武丁时期的王室田猎区显然与商末乙辛时期基本一致,"泰山田猎区"应该就是殷商时期比较固定的王室围猎场所。  相似文献   

10.
殷墟花园庄东地所出子卜辞,所记载的地名体系以两条交通路线为核心,第一条交通线中所涉及的商、■、卲、觞、剟和索诸地,基本属于商末征人方的经由地,可见花东卜辞所牵涉的地理范围是在今山东境内,其中自然包括"伯或征卲"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卲"。"伯或征卲"也即是武丁王卜辞中的"沚或征召",经考证可知,召地在今山东莱芜一带,而沚族则盘踞在鲁中柴汶与嬴汶之间,也即今泰安、新泰与莱芜交界地带。"沚或征召"事件,显然是武丁时期实施于东土的"以夷制夷"政策的一个折射。沚地范围的卡定,则为殷商早期■、土二方之乱的重新梳理与商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地理依据。武丁王卜辞地名系统、花东子卜辞地名系统及商末王卜辞地名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叠现象,此于晚商政治地理的勾画复原以及商代古史的重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此外,卜辞地理的研究,亦有助于甲骨疑难文字的考释。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3.
故宫博物院所收的一版谢伯殳旧藏龟腹甲,曾著录于《合集》(19769)等书,以往著录拓片不甚清晰,释文均拟作两条卜辞。从原甲照片来看,应为三条卜辞。其中第二条卜辞中"■老"即"肇老","肇"义为"招致","老"表示"将死"之义。"壬寅羌甘■"为验辞,表示壬寅这天羌甘去世。通过卜辞排比,本文认为羌甘是羌族在甘地的一个分支,在武丁中期左右被商王征服。  相似文献   

14.
明天一阁刊今本《竹书纪年》言郑桓公居"洛",伐"鄫",居"郑父之丘",经由对此三事的详考,可推桓公初居之洛在今陕西洛南一带;幽王初桓公伐鄫,即《国语·郑语》史伯所说的"缯",亦即曾,地近今河南南阳一带;因伐鄫之功,桓公立为诸侯,都郑父之丘,故国名郑,其地可能近于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一带。故今本《竹书纪年》所载桓公立国事与《国语》《史记》《汉书》之说实微异而大同,未必纯出杜撰,可为探讨早期郑国史地问题提供一重要参考,对解读清华简等新出土文献也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15.
《春秋》所载伐邢之"狄"应为商人.在邢国墓葬考古中,发现有"毁墓"现象,由年代和情势判断,只能是对邢有"亡国"之恨的商人所为.狄也叫戎.戎在金文中写作" ",最初是商王小乙之子"子 "的氏族徽志.这个氏族一部分居于王畿北境,今河北新乐一带,负守土之责.周公东征后逃匿太行山中.狄也作翟.翟,《说文》云"山雉尾长者",《赵世家》云"子姓".图腾和族姓皆与商人相同.  相似文献   

16.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的政权变迁的转捩点,牧野之地历为世人关注。文献所载的"沬"与牧野实即一地。若能在甲骨卜辞里找出"沬"地,就可以确定牧野的位置。花东卜辞为此提供了一个契机。花东卜辞第36片两次出现的作为地名的"■"字,即甲骨文字的另一类"未"字。此片卜辞表示了此地与"淇""河""商"等地的地望关系,分析其方位,可知它就是文献所载的"沬"地。花东氏族长在"未"地的活动,花东卜辞记载的有狩猎、祭祀等,还曾在此地住宿。早在武丁时期,"未"地就有宫室类的建筑,故有"未京"之称。殷纣王在此地的离宫别馆,只是延续以前的建筑进行扩大而已。古本《纪年》说纣时"稍大其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释“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卜辞可知,商王朝有一宗教职官──巫。《说文解字》云:“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其说巫为女性、以舞降神,而《周礼·春官》所记则有男巫、女巫之职,是以知巫不必为女性。《周礼·春官·大祝》记:“大视掌六视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其他如小祝、司巫、男巫。女巫之职司亦无非鬼神山川宗庙之祭以及祈降时雨,拔除凶旱等等,不外乎沟通天地神人之事。甲骨卜辞所记巫之事迹大致与其相互映证。卜辞有巫进行祭祀活动以求福情及拔除灾害的记录。如《合集》36507片“……贞今田巫九余祖先……人方上下于叙示…  相似文献   

18.
殷卜辞习见之舌方,从工从口,读为西夷之邛。卜辞记址■伐巴方之事特夥,以是推知沚地必近蜀境。沚从止声,可读为■,即徙字。徙即《司马相如传》之斯榆的合音,是川北一大邦,为汉代对外交通要道。■从示声,可读为氐羌之氐。沚■犹言沚氐,即徙地之氐。《北史·氐传》云:“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相似文献   

19.
陈锦鸿先生之《广州:岭南文化生于斯盛于斯》(《羊城今古》2003年1期)谈到有关《越人歌》的事,该文说:“曲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史藉有关于南海人张买‘鼓棹为越讴’的记载。(见明欧大任:《百越先贤传》)而梁简文帝萧纲命徐陵编《玉台新咏》也有收入的《越人歌》,与越讴是否在调式方面  相似文献   

20.
商代武丁卜辞中有“间”字,作间、间、间……间(见附字形图)诸形。间,孙诒让疑当为豊之省(《契文举例》7.22)。叶玉森释垔,认为“垔即禋”(《殷虚书契前编集释》7.33.1)。1931年,郭沫若出版《甲骨文字研究》,他在该书《释蚀》一文中指出,“间”总连在两个相邻的干支之间,然后释之为蚀;1952年该书重版,此文删去。唐兰云:间“即良字”(《殷虚文字记·释良》)。于省吾释间为(?)(《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商承祚将间间视为一字,列入《殷虚文字类编·待问编》,说:“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