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所作《文明的滴定》提供了迄今对于"李约瑟难题"最具有系统性的解答,对于透视明清时代中国科技状态与发展潜质乃至理解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首先指出,理解李约瑟该书,首先需要把握他的方法论倾向,包括谨慎的历史进步论、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不承认五种社会形态依次递进说、结构论与文明史观。进而,文章将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归纳为3项论说,即"亚细亚官僚制度"是中国难以在明清之际实现向现代科技飞跃的体制原因、现代科学与古代中世纪科学具有本质区别、中西自然法观念差异及有机论与机械论世界观差异构成中西科学道路差异的重要原因,并结合作者本人对明清历史的研究进行解读与评论。结论认为,李约瑟倾一生之力就"李约瑟难题"所做的回答是一份宝贵知识财富,其中包含一些推测、模糊,甚至可质疑成分,但确乎提供了关于明清中国没有兴起现代科学的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深入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能绕开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次思考。"李约瑟难题"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将为新时期重新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李约瑟来华援助战时中国科学,被中央研究院授予通信研究员。他考察该院各研究所,与傅斯年等学者有着广泛交往,在为中央研究院提供科学器材和文献、发表学术论文和加强与英国学术界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研究院学者则为李约瑟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和英国学者来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孙恒 《神州》2011,(23):25-26,28
"李约瑟难题"涉及到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的不同,西方的将自然界数学化看待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具备的,而恰恰是这个不同之处导致了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5.
杨立群 《沧桑》2014,(4):103-105
《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是研究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料,从其中收录的诸多碑刻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许多特点。其中关于城堡城防的内容对于考察当时的山西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主要通过《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关于城堡城防方面的碑刻记载来分析明清时期山西基层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全德 《攀登》2001,20(Z1):1-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上科学地回答了广义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将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群众、政党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7.
马镫与炼丹术──纪念李约瑟博士援华50周年罗宗真我们今天纪念李约瑟博士援华五十周年,自然就会想起他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从1942一1944年在中国为援助当时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环境下的中国科学技术界,和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做出了极其卓越和...  相似文献   

8.
"礼仪之争难题"不应该是一个只关乎西方或者东方的问题,应该将其放归中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重新认识。解决的关键在于辨明论争缘起及厘清冲突背后的中西学统。纵观16—18世纪宗教改革与天主教东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礼仪之争"有更多新的认识。如果说恩典观与教会道德神学是影响各修会传教士在论争中做出抉择的西方学统,那么神道设教思想下文教与神教双向度有机互动的中国社会伦理与宗教体系则是国人回应"礼仪之争"的中国学统。直面"礼仪之争"难题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国社会宗教的"双向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反对"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9.
赵文宁 《风景名胜》2021,(7):0021-0022
明清西画东渐背景下的肖像画研究关系着中西的相遇和思想转型,关联着中西间的图像交流、文化对视和借鉴融合,是中国艺术史不可回避的课题。考察中国肖像画艺术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厘清明清时期西画东渐史的发展脉络,可以为如何立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提供有益参考,为世界性的文化艺术交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0.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天学》部分中,论述到彗星的时候,引用了朝鲜弘文馆保存的1664年10月28日夜间绘的一幅彗星图,接着说:"我们不知道北京钦天监的彗星纪录里,是否还保存有手绘的彗星图。"今天,我们可以宣告,不但明清档案中保存有清代钦天监手绘的彗星图,而且于公元前168年埋在地下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就有二十九幅图,画着各种形状的彗星(图版贰、叁),把它称之为世界上关于彗星形态的最早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46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逐个考察,分别从水位、水质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研究表明: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渭北台塬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深,达几十丈乃至更深;渭河平原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相对较浅,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关中西部及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浅,基本上在十米以内。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至少有22个城市存在地下水"咸苦"问题,其中有17个城市集中分布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城市地下水"咸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城市居民活动与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尤其是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赵轶峰先生新近出版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力图从真正的"本土"视角出发,呈现和阐释中国文明、文化、社会共同体的结构模式与演进历程,提出"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样一个统摄性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充分展示了"大历史"的活力和魅力。此书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界对于"大历史"的关注和兴趣,推动对于中国历史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弃儒就贾"是讨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的一个重要论题。一些学者视"弃儒"者为儒生或士人,将"弃儒就贾"之风作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立论的起点或依据,进而提出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本文通过对"弃儒就贾"本义的考证后认为:一是此处之"儒"是指科举士子的举业,而非"四民"中的士;二是"弃儒"行为的发生与"弃儒"者儒学水平之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即"弃儒"者不一定是儒生或士人;三是"弃儒"不一定"就贾"。因此,"弃儒就贾"之风与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融合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似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以下简称文集)一书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该书为出版社策划的"博文自选文丛"之一,作者从其执业以来写作的150余篇文章中遴选18篇,结集付梓。全书45万余字,分为社会治理、商品贸易、商人商帮、江南经济、江南人文和江南文书六个单元。书中所收论文,最早发表于1989年,最迟为2018年,前后跨度近30年。通读该书,笔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作者治学不分畛域,且多能预学  相似文献   

16.
<正>佛山在明清有天下"四大镇"、"四大聚"之称,工商业史料较为丰富。学术界对佛山镇历史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著名社会学家杨庆堃。之后,在国内学术界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热的过程中,佛山镇也常被涉及。直到1990年代,广东学者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出版,完整地展现了明清时期佛山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也将传统佛山社会经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学界对传统佛山的研究处于低迷状态。2015年伊始,由齐鲁书社出版的暨南大学刘正刚新作《佛教与佛山文化》,以通史性的体裁,以佛教与佛山文化为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大航海活动开启了人类的全球化时代。西欧社会自此迈入近代转型时期,逐渐形成以海外殖民扩张为主导的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与此相应,明清中国进入"白银时代",作为世界货币的白银在中西贸易活动中大量流入中国,内化为中国的国内主导货币。"白银时代"在明清中国的落地,天然地与海外贸易联系在一起。白银货币的外部供给,成为明清中国货币结构的重要特色。这种外部供给的实现形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和范围内,以民间私人海上贸易来实现。然而,出于国防考量,明清政府多次反复地实施了"海禁"政策,对"贸易的猜忌"语境下国家间贸易和政治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形成独特的政策逻辑。就清代而言,在康熙年间全国政权稳定之后实行了开海政策,晚期又经历反复。因生活经历对海外贸易有独到认识的蓝鼎元,提出了开海禁的主张,并提出"买洋铜鼓铸"解决货币供给的建议。要理解蓝鼎元开海贸易的主张和重视货币外部来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守鹏先生的新著《明清社会经济结构》,由李洵教授题签,薛虹教授作序,最近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7章22节,凡33万字。这是全面系统研究明清社会经济结构的一部卓有学术创见的力作。 近年来,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研究,国内外发表了许多论述,特别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拜读《明清社会经济结构》后,深感该书在广泛吸收或介绍学术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锐意求索,且创新之见,独到之处,皆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字流畅,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新著。归纳这部著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是,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明初至鸦片战争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浅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欣 《安徽史学》2012,(3):57-62
浅铺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水利设置与河工组织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疏通运河淤浅,保持运道畅通。历经明清社会之发展,浅铺、浅夫经历了从"铺"到"堡"、由"征发"到"雇募"的过程,这既是漕运制度的革变之需,也是区域社会的应时之变。对区域社会而言,浅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解决运河淤浅的空间设置,其存在与区域聚落的成长密切相关;另一种是由浅夫组成的"群体"组织,其来源与管理是区域社群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0.
李约瑟在其力著《中国科技史》一书中,以其聪明才智展现出文明古国——中国的基本特点和成就。同时他对于文化之间思想和实践传播现象所做的思考也是颇有见地的。他对中——印在天文学、数学、炼金术和其他科学领域的交流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虽然李约瑟对印度科学的了解基本是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来进行,但是他封印度科学的看法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他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的著作对印度科学史学者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严谨的系列著述,以其丰厚的学术内涵,已成为印度科学史学者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