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合水县发现一通北朝佛教造像碑,通过与关陇地区一些有纪年的北朝造像和石窟造像的比对,以及对碑刻铭文内容的分析,推断其应雕凿于北周初年。该碑为社邑造像碑,其题记反映出两种史实:一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一是北朝陇东地区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结社及佛教信仰状况。该造像碑的发现为研究陇东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史学会、邯郸地区社联、邯郸地区文化局和邯郸地区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9月16日至19日在古城邯郸举行。黄烈、胡如雷、高敏、陈仲安、朱绍侯、李光霁、黄惠贤等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0余篇。注重对北朝后期的北齐、北周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与会代表的发言与提交会议的论文所研讨的有以下六个主要问题。(一) 北齐、北周的比较研究。对于北朝后期的研究,在以往的学术交流中似乎形成这样一种定式,即北齐是倒退、保守的,北周是改革图强的。在这次会上,不少代表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北齐与北周在初期同样走着一条改革图强的道路,开始可说是并驾齐驱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北齐还领先于北周,如对寺院经济的改革、吏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拓跋迪夫妇墓志为研究北魏元魏皇室子弟在北朝时的政治活动提供了史料,进一步确认了咸阳渭城区域为北周皇家及贵族葬地,加深了我们对北魏孝文迁都之后,元魏宗室文化水平、汉化程度的认识,同时使我们对西魏、北周的赐姓制度以及相关史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拓跋氏早婚早育习俗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北朝墓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朝代自公元三八六年北魏建国,至公元五八一年隋统一全国止,其间经历了近二百年。两个世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北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典章制度,文化习俗,由于该时期的民族融合及政权交替的频繁而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风格表现为以汉族为主的中原文化与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并深深地影响了隋以后统一局面的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唐两大统一阶段的过渡时期,是连接两大统一阶段的文化的桥梁。如果说三国两晋的文化多在承前的话,那么北朝文化则多在启后。因  相似文献   

5.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族和当朝勋贵的仕宦特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时职官制度仍有流内与流外之分,"九命"与"九秩",就是在北魏"九流三清"和"勋品流外"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北周官分清浊的重要表现形式。西魏、北周的清浊观念也十分显著。"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并未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选官制度与职官制度的实情。  相似文献   

6.
麦积山石窟的北朝崖阁孙晓峰麦积山东崖宽阔的崖面上,至今仍保留着九座完残度不一的殿堂式仿木建筑,俗称崖阁。这种带有地方性特点的建筑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民俗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考证,现存崖阁绝大多数建造于西魏、北周时期。麦积山现存北魏末和...  相似文献   

7.
北朝陵寝制度发展最初阶段以金陵制度为代表,其特征是以拓跋鲜卑丧葬礼俗为主,兼采部分华夏文明丧葬制度.方山永固陵则对上述两者进行了初步整合,开始了北魏陵寝的创制阶段.洛阳模式,则达到了以华夏陵寝制度为模板,创立本朝陵寝规制的融合程度.东魏、北齐主要是对洛阳模式的继承和发展,西魏、北周则从关中地域文化出发,补充了若干新因素.同时,随着皇权逐步排除原始部族残留因素的制约,北朝陵寝制度也在上述发展过程中逐步建构皇权主导下的丧葬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258年拓跋力微迁居盛乐到581年北周为隋所代,拓跋鲜卑及北朝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汉化过程。从北魏皇室始祖到北魏前期,虽有汉化因素,但其主流思想是坚守本民族习俗和文化。北魏中期,积极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北魏后期,部分鲜卑人对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进行反思、清算甚至猛烈反扑,曾一度出现了新的鲜卑化倾向。东魏、北齐对汉化政策反扑最为激烈,胡风、胡俗越来越重。西魏、北周虽有胡风、胡俗回潮现象,但幅度较低,范围较窄,主要是对孝文帝以来汉化之路的逐步回归和对民族关系的不断调适,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并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府兵制是西魏、北周、隋及唐前期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和胡戟等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相继出版,总结百年来隋唐史研究成果,其中亦包括对府兵制的相关讨论;然而府兵制延续时间较长,两书体例侧重唐代,对于西魏北周及隋的成果涉及较少。近20年来又有不少新的成果发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北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至清代的增修和扩建,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尊。现就北朝时期的86个窟龛及造像特点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11.
聂葛明 《敦煌学辑刊》2007,3(4):310-318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自535年至556年宇文觉废恭帝自立历22年,上承北魏下接北周,此两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崇佛朝代,虽然由于正史和佛教史对西魏佛教都缺乏详细记载,但并未有灭佛行为的西魏想必佛教不会默默无闻,可能也是十分兴盛的.  相似文献   

12.
由罗新、叶炜合著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一书已于2005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上承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和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二书,汇集了2003年底之前公布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墓志,共231方(其中魏晋十六国南朝21、北魏43、东魏北齐23、西魏北周28、隋代116方),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两部分,录文准确,疏证精要,兼具资料性和研究性。《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出版$中华书局@张继海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有一段时间是南北朝时期。那时北方是由鲜卑人或者是鲜卑化了的汉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与它对峙的则是南方的几个政权。自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刘裕取代了东晋的皇帝,建立了宋朝。为了区别于后来  相似文献   

14.
<正>北周在中国历史上处于特殊阶段,它上承北朝而下启隋唐,是中国史上的重要一环。同样,在中国美术史上它也依然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然而由于北周历史短暂,其间更遭武帝灭佛之厄等原因造成相关资料缺乏,佛教造像资料亦相对较少。再者,佛教美术研究的从业门槛较高,它对研究者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需具备佛教、美术、考古、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背景,更兼北周特殊的境况,故学界对北周佛教美术涉足较少,造成该领域研究的薄弱。就笔者所知,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瓜州建置及其所属郡县考李并成公元442年,北魏拓跋氏占领敦煌,自此始迄隋开皇初年(581年),敦煌地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凡139年。这一时期敦煌地区建置沿革若何,置有哪些郡、县,郡县嬗递演替状况如何,郡县城址又位于何处?这些都是煌学...  相似文献   

16.
敦煌早期壁画,一般指的是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期的作品,即北朝时期的作品。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外来的种子在我国土壤上栽培出来的花朵。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宗教本质,也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題的出发点。然而由于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但又是紧密地服务于经济和与之相应的政治的,随着各个时期不同  相似文献   

17.
西魏北周时期甘宁地区的石窟群主要有麦积山、须弥山、莫高窟。麦积山所属地秦州在西魏北周境内具有次文化中心地位,麦积山石窟内容反映了这一特点。东魏、北齐邺城响堂山石窟的佛装式样、帐形龛传播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帐形龛、题材布局、造像服式等对须弥山石窟和莫高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井上村东,与2000年发现的北周安伽墓距2.5公里。2003年6-10月由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出土了粟特文、汉文两种文字题记的石质葬具—“石堂”(自铭),上面满饰贴金绘彩浮雕。图像内容丰富,涉及袄教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题材。墓中还出土了金戒指、金耳环和金币。史君墓是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中国美术史具有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在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北塬发现两座北朝墓葬,分别为卒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的韦鲜玉墓及北周天和六年(571年)的韦舒墓。两座墓葬位置毗邻,形制近似,均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单室土洞墓,两人均不见于史籍记载。之前在此区域也发掘过北朝时期韦氏家族成员墓葬,此处应是韦氏家族一处重要的茔地。本次发掘丰富了北朝时期韦氏家族墓葬资料,为研究韦氏家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赵立民 《沧桑》2010,(2):92-93
五胡十六国及西魏北周均有"天王"的称号。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因此天王之号的出现表明了胡族君主名号汉化的过程。而唐太宗接受"天可汗"的胡族君主称号其实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天可汗称号被唐王朝统治者改装成"天皇",继而出现皇帝尊号,这从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内找不到逻辑,而是汉族胡化的结果。衔接这两个时段的就是胡汉互化最为明显的西魏北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