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侯苏钟》记周厉王三十三年的历日 ,与公元前 846年历日正合 ,证明厉王 3 3年就在公元前 846年1。按此顺推 ,则厉王 3 7年当公元前 842年。这年国人暴动 ,厉王逃跑 ,那么逃到什么地方去呢 ?他想起四年前曾和晋侯苏同去“东国南国”巡视 ,晋侯与他还有交情 ,于是直奔晋国的彘地避难 ,住了十四年 ,最后死葬于此。厉王奔彘后的十四年 ,周王朝的政务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故称“共和”。由此可知 ,厉王实际在位的三十七年 ,是由公元前 878年至前 842年。前 841年已属共和元年 ,厉王已不在位 ,故知把厉王 3 7年定在共和元年 (即前 841年 )则…  相似文献   

2.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又于公元前  相似文献   

3.
梁玉绳《史记志疑》谓:“按厉王在位之年,汉初已无可考,故史公作表断自共和。而据《本纪》所书是三十七年流彘,五十一年崩,后人皆从之。其实此纪载芮良夫谏用荣夷公与召公谏王监谤二事,俱《国语》文,《国语》无年,但云监谤之后三年王流于彘而已。史公以良夫之谏系于三十年,以召公之谏系于三十四年,未知何据。《竹书》谓厉王十二年奔彘,二十六年陟,而以命荣夷公为元年事,监滂为八年事。《外纪》又谓厉王在位四十年。恐俱难信。”  相似文献   

4.
据南阳出土仲鼻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长子监伯,其後为监氏。监伯女监姬嫁新宫叔硕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铭纪年为三十七年,记山任为王司饮酒职务。由监伯以下年龄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属於周厉王,从而证明《史记.周本纪》厉王年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句吴第21、22代君主馀祭与馀昧在位时间,据《春秋》及《左传》、《公羊》、《谷粱》等典籍载,馀祭为4年,馀昧是17年;而《史记》所记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史记》倒错了馀祭与馀昧二王的享国之年,当以《春秋》、《左传》之说为是.吴国僻处东南,其纪年文献资料语焉不详.“自寿梦已(以)下始有其年.”寿梦乃句吴第19代君王,在位25年(前585年—前561年),寿梦有子4人,长诸樊,次馀祭,次馀昧,次季札.除季札让位,其余兄弟3人依次执政.诸樊在位13年,於襄公25年(前548年)伐楚而卒.《春秋》襄公25年:“十有二月.吴子遇伐  相似文献   

6.
关于"共和行政",《史记》和《竹书纪年》等的说法即有歧异,对此,古今学者已有诸多论辩。最近公布的清华简《系年》,其所载与前二者有同亦有异,这为我们重新检讨学术史上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据清华简《系年》所载,所谓周厉王之放逐,主要是周王室所直辖区人(包括各级官吏、内诸侯以及国人),而外诸侯实际上并未参与此事;但由于周厉王施政之暴虐,外诸侯也开始不朝王;而周厉王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流放的。所谓"共和行政"实际上是周、召二公与共伯和的联合执政,前者代表内诸侯势力,后者则代表外诸侯势力;此事件本质上是内、外诸侯争夺王权的第一次较量。  相似文献   

7.
六、《左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左传》的出现,大概也是为了解释《春秋》的。 《左传》的开始年代与《春秋》相同,但截止的年代却比《春秋》略长些,它有“续经”和“续传”,“经”续到哀公16年孔子卒,比《春秋》多了二年;“传”续到哀公27年,  相似文献   

8.
刘长非刘邦之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非刘邦之子剖析王云度《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起首云:“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但与《汉书》有关记载相对照,细究其随后的具体记载:“高祖八年,从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  相似文献   

9.
史载,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于燕,建立燕国,至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前后历八九百年,亦整整地经历了西周、东周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争比较频繁、斗争比较激烈的时代。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初“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但至“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云:及至厉王,“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周武王兴师时,犹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于盟津,自武王克商后…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孔子的生年问题由来已久,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由《史记·孔子世家》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得出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  相似文献   

11.
滕国,是周王朝在山东省滕县境内建立的小国。《史记·陈(木巳)世家·正义》引《世本》说:“滕,错叔绣,周文王子,居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注:“十六国皆文王子也。”《世族谱》:“滕,姬姓,文王子错  相似文献   

12.
正《国语·周语下》~([1])的《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是单穆公向周景王提出的劝谏记录。东周景王,名贵,周灵王之子,公元前544年-前520年在位,对话的当年指公元前524年。单穆公,名旗,春秋晚期政治家,单静公的曾孙,曾为周景王和周敬王(前519年-前476年在位)的卿士。卿士为周朝的执政大臣。《国语》是一部西周到春秋王侯卿士大夫治国言论的原始资料汇集,系当时周王室和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史记》关于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历史纪年,有许多自相矛盾、混乱不清的错误。这些错误中有的属于系统性的误差,有的属于个别性的误记。如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史记》中的《田敬仲完世家》和《六国年表》均作六年,面《竹书纪年》作十八年,但青铜器《陈侯午敦》的铭文记载有齐桓公午十四年的事。这说明,“《纪年》为是,而《史记》实非”,《史记》关于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存在着少记十二年的系统误差。又如,《史记》中的《秦本纪》和《六国年  相似文献   

14.
厉王铜器断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穴見)父盨铭云:"隹卅又三年八月既死,辛卯,王在成周。"刘启益同志认为铭中的"卅又三年"是厉王的记年,因此断伯(穴見)父盨是厉王时器。这个判断是以如下的理解为前提的:一是西周铜器中所记的月相是指一月之中固定的某一天;一是《史记·  相似文献   

15.
近年研读齐国史,发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齐太公世家》校点有误,兹将原文录出如次: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按此段史料的标点,可将“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一句,释读为“大约太公望卒后一百多年,其子丁公吕伋继立为齐君”.则齐国的国君世次出现了百余年的空缺,端不可信.据此,王恩田先生《关于齐国建国史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1981年第4期)一文中径指斥为荒诞无稽,并进而推断《史记》所记武王封太公望于营丘,建  相似文献   

16.
彭林 《陕西史志》2001,(2):7-10
对于历史学而言,年代学的重要性犹如人体的骨骼,没有它就难以挺立。司马迁作《史记》,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了将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事件进行排列、归纳、比较,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年代学标尺。但是,秦火之后,作为全国年代体系轴心的周王室纪年已经残缺,共和以前10位周王仅厉王、穆王有纪年,其余均付阙如。他试图用列国的“谱牒”来加以弥补,但彼此歧异,莫衷一是,所以只得将古史纪年断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我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然而确切的纪年不足三千年,成为世界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相似文献   

17.
7、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前句无疑义。后句的“哀策”,似宜将各本注释汇总拢来,方为完整而明晰。“哀策”,各本均确认为是一种文体。牟注指出.“哀策”又写作“哀册”.“这是迁移帝王及太子、诸王、大臣灵枢时用的一件文体”。不误,但说得或不够全面。《后汉书·续礼仪志》有帝王驾崩“司徒、太史令奉溢、哀策”的记载.《文章缘起》也说“汉乐安相李尤作《和帝哀策》”,可知哀策并非迁陵时的专用文体。周注三:“祭陵墓用哀策文。”赵注大致相同。汇合各本,说哀策是专门用于皇帝是室等的祭记艾体较为妥贴.最初的哀祭、日后的祭…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藏楚简《芮良夫毖》共存二十八简,保存基本完好,略有残损,经过整理,大体可恢复原貌,篇题为整理者所加。芮良夫是周厉王时代的名臣,有关他的事迹又见于《逸周书·芮良夫》《国语·周语上》《史记·周本纪》。简文内容属说教的性质,告诫各级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敬畏天命,体恤民情,以德治国。《诗经·桑柔》云:"为谋为毖。"《诗经·小毖》云:"予其惩而毖后患。"简文中有关民众舆论的评述十分重要,是研究《诗经》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佚文并参考其他可靠资料,推求《古本》所记西周年代的5个时段的年限,即:1.文王受命一武王伐商18或20年,2.武王克商一昭王80或82年,3.穆王恭王66或64年,4.■王一厉王58年,5.共和以后71年,以及未知王年诸王的大概年限,为进一步研究确定西周诸王王年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同时据鲁公年数加以参证,并对《史记·周本纪》所记厉王王年提出质疑,将《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所记的西周王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上郡塞”与“堑洛”长城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郡塞”与“堑洛”长城辨●瓯燕叶万松《史记·张仪列传》:“(张)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史记·六国年表》:秦简公七年,“堑洛,城重泉。”一些学者认为,筑上郡塞与堑洛都是战国时秦所筑的长城。近年,有学者还将考察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