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阳童谣和其母语贵阳方言一样,逐渐在消失。生动活泼的童趣伴随着濒临灭绝的方言童谣及其童稚游戏,硬生生地被打上了淘汰的烙印,正从现代儿童的生活中剥离。只有在刻意搜寻儿时的记忆中,才能感受到那一丝趣味纯真的贵阳原生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海门童谣     
海门是一个移民社会,有丰富的童谣文化资源.像我们这一代解放前后出生的人,几乎都是听着童谣长大的。这些童谣是海门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技术发达的今天.孩子们对民间传统童谣的接触已越来越少,所以海门童谣也正面临着绝迹的危险,现笔者收录少许,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3.
民间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儿时的歌、童年的诗。文章主要从民间童谣的种类、作用及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民间童谣,并分析了优秀民间童谣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黑请闭眼     
小托 《南方人物周刊》2013,(29):103-103
1939年,英国推理女王阿加莎·克斯蒂撰写了一部名为《无人生还》的说,故事讲述了1O个主人公被困荒岛,《10个小印第安人》童谣的贯穿之下,主角们按照童谣的预言,一个个诡异地死去。这部作品被评价为“打破了福尔摩斯时代以来的侦缉僵局,创造出新的推理模式——童谣杀人案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丽嘉 《满族研究》2017,(1):116-124
以歌谣考证民俗的研究方式,起源于五四歌谣运动.本文从民间童谣入手,考察东北民俗文化中的育儿习俗、婚嫁习俗、节日习俗和地方传说等民俗文化在民间童谣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地方民俗文化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童谣文本之中,此存在形式源于儿童对地方风俗文化的有限经验和碎片化的认知.但从文化濡化和社会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视之,则与儿童作为社会文化个体的可变性和未完成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中华历史人物童谣作为中华童谣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历史形成背景以及自身的特征,深入挖掘中华历史人物童谣的形成以及特性,探讨将中华历史人物童谣融入幼儿体育教育,对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以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容对幼儿人格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提升幼儿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淑秋 《神州》2013,(26):113
童谣是孩子喜欢的文学作品形式之一,它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是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很多人都认为童谣教学应停留在让孩子朗读、背诵的层面,重记忆、朗读,却忽视了美感,童谣的真正意义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从四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童谣活动,让孩子真正能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华遗产》2011,(1):8-8
“用童谣和童戏,把孩子们从电子游戏的世界拉出来!”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说,现在一些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而疏远了传统的儿童游戏,有关方面应加强对童谣的保护,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因为童谣有不少都是配合着游戏唱的,边唱童谣边做游戏,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伴随着充满童真、童趣和幻想的童谣成长,对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十分有利。因而,我园尝试借助幼儿喜爱的童谣儿歌来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一、幼儿早期阅读环境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杜宗明 《神州》2012,(19):142-142
英语童谣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深受英语学习者的喜爱。用不同的方法教授英语童谣,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民族民间童谣是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活态儿童文学”形式之一,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民间百姓(特别是孩童)的口耳相传和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以及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各民族孩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原生活态儿童文学中的童谣及其文化蕴涵,是建立贵州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民间童谣是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天然质朴、朗朗上口,在表现儿童情趣上尤为突出,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欢迎。民间童谣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对儿童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去年6月,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发起了新童谣征集活动,这一举动正是缘于“灰色童谣”的泛滥和肆虐。随着社会的发展,本来是总有一些东西要面临“丢失”的,这是规律。然而,不仅仅是关于童谣的担忧,当又有教育界人士突然惊呼一个没有童年的民族将会是不健康的民族。现在中国的很多孩子就快没有童年了。我们不禁错愕,童年哪里去了? 什么时候渐渐远去了?被谁夺走了?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像童年。  相似文献   

14.
石云霄 《古籍研究》2002,(1):21-24,103
古代童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中,尚存儿童、童谣被巫术邪说利用的异端事象。这种社会现象的缘起,引起了本人的关注,现举其要略考辨,敬请专家、读者瞩目指正。  相似文献   

15.
赵跃 《民俗研究》2014,(3):122-129
鹅妈妈童谣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隐喻的叙事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以恐怖的叙事艺术体现着特定的人生哲学与心理结构,对鹅妈妈童谣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分析隐藏在其中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欧洲新语     
《世界》2010,(6):56-70
大凡旅行者的心里,都有一个欧洲梦。它可以是徐志摩眼中的翡冷翠,美态矜持;也可以是来自波尔多河谷的一杯红酒,扑鼻欲醉;或者是一支从小学会的童谣,一个欢乐的声音反复唱“London Bridges Falling Down”。再或者是电影镜头里,那一位久久俯视柏林苍穹下芸芸众生的天使……在欧洲大陆坐火车,一路注视过如绸缎般蔓延的绿茵风景与地中海最清澈的蓝,然后在遥远的雪峰下,把自己沉浸到芝士火锅的甜香中,那些中世纪的小城里,你踏过的每一块砖,背后或许都有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民俗研究》2013,(1):51-56
“牵郎郎”是明清时期广被学者记录与分析的一首游戏童谣。据记录可知,其至晚在元末的燕京地区已有流传。而相关分析,与以往从“诗妖”角度对童谣所进行的政治化阐释明显不同,而是充分揭示其背后所反映的民众之思想意愿,表现出浓厚的巫术思维。这与当前歌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谋而合,可以看作是歌谣学现代学术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特举办全国新童谣征集推广活动。一、主办单位: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二、征稿时间:2014年4月—5月。三、征稿对象:面向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及广大师生等征集新童谣。四、征稿要求:1.内容: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特举办全国新童谣征集推广活动。一、主办单位: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二、征稿时间:2014年4月—5月。三、征稿对象:面向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及广大师生等征集新童谣。四、征稿要求:1.内容: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  相似文献   

20.
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哼唱过许许多多的儿歌童谣。如今回过头想想。这许多歌谣能够广泛流传,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琅琅上口,充满童趣,尽管许多并无多少深意,但好听好玩好记,这就足够了;但是,其间也有不少歌谣,远远超过了好听好玩好记的起始境地,而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世态人心、人情冷暖,寓深沉的褒扬贬斥于其中,融形象的道德评判于其里,不失为一幅幅鲜活的世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